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福建西北部地区多群落类型组成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生态系统各个层次进行取样调查,采用“相对生长法”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采用全部收获法测得其生物量,对土壤层的调查采用剖面法加土钻法,代表性样品碳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不同林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闽西北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260.63 t·hm-2。在每个发育阶段,各层片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率相对稳定,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相似。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192.14、221.15、317.11和312.12 t·hm-2,基本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平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48.5%、46.9%、41.2%、44.0%,每个层片中,各器官的碳含量差异不大,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碳质量分数表现出随层片高度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土壤碳质量分数由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小。0~10、10~20 cm土层碳质量分数均显著大于其余三个土层。(3)生物量碳储量在每个层片随着龄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乔木层碳储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灌木层与草本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碳储量,均表现出以下规律:从幼龄林到中龄林不断增长,在中龄林达到最大值后,又随发育的进行显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地表凋落物现存量的不断增加,其碳储量也表现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趋势。土壤的平均碳储量为134.986 t·hm-2,随着林分发育,表现为成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格氏栲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度关系均符合伽玛分布,即伽玛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介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之间,表5参20。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下植物演替过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偶然种伴生阶段(幼龄林阶段),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第一次繁荣,结构比较简单;林下植物贫乏阶段(郁闭阶段),种类和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林下植物相对稳定阶段(近成熟林和成熟林阶段),种类组成和数量不断增加,群落呈现稳定的杉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三层结构;入侵性演替阶段(老龄林阶段),种类组成和数量再度繁盛,一些阔叶树种生长进和乔木层,形成具有多物种和多层次的群落结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杉木林林下植物α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和波动性。幼林阶段林下植物总体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林分郁闭阶段各指数有明显下降;随后又有所增加,至老龄杉木林阶段达到量大值;在3a、9a和31a杉木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的格局;在20a杉木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则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藤本植物的格局;在56a老龄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的格局。表3参6  相似文献   

4.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渐伐可为林下更新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产生影响。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Rupr.)林区,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原始林为对照,研究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群落恢复过程中,渐伐林灌木层多桦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草本层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且渐伐林在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中龄林时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而原始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渐伐林和原始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均在演替中期(中龄林或近熟林)最高,演替前期和后期相对降低。对比灌木层和草本层发现,渐伐林和原始林各龄林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与原始林相比较,渐伐后群落各龄林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及草本层均匀性指数均显著增加,可见渐伐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和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 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 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 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7.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a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天然次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龄组山杨天然次生林单株木、林分、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山杨天然次生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树干所占比例增加,中龄林增加尤为明显;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群落的碳储量分别为27.146 6、53.545 1、60.889 8、77.915 8、79.135 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2.206 5、47.215 7、52.056 3、68.445 3、68.773 1 t.hm-2,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5.814 4、2.172 7 t.hm-2。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率分别为86.05%、10.39%和3.57%。研究认为山杨天然次生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中龄林为碳储量增长迅速期,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是林分管理的关键阶段;自然稀疏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林分碳储量并未随林分密度下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重庆四面山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四面山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样地的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该地区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将该地区现存杉木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组(杉木林和杉木针阔混交林),8个群系,10个群丛。结果表明,杉木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杉木林群系组中,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杉木针阔混交林群系组中,丰富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多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变化较为复杂,没有统一规律。杉木群落各层的丰富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在特定区间内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在海拔1180m以下低海拔区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海拔1180~1351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波动状态;而在海拔1351m以上高海拔区域,又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的均匀度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较为复杂,未表现出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Surface soils affected by forest fires from Igbanko mangrove forest in Nigeria were analyzed for 16 EPA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total PAH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s ranged from 63 to 188?µg?kg?1 dry weight (average: 108?µg?kg?1). The three predominant PAHs in the soils were naphthalene (Na), fluoranthene (Flu), and benzo(b)fluoranthene (BbF).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 (19?µg?kg?1), elevated PAHs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soils, an indication of some level of PAHs contamination. PAHs source diagnostic ratios of Flu/(Flu?+?Pyr) and Ant/(Ant?+?Phe) indicated that the PAHs have a pyrogenic origin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from combustion of grass, wood, or coal. An assessment based on Canadian soil quality guidelines indicated that the studied locations do not pose any serious adverse risk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林龄的模拟估算及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生态学意义.但是目前生态学调查中对天然林林龄的估算方法有一定缺陷.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森林有着相应的演替过程.已有林窗研究表明.长白山森林是按照一定次序演替,森林的径级结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总是缺乏足够的长期系统观测数据,因此作者采用数值模拟作为替代方法.应用校正过的林窗模型模拟0~600 a的森林演替序列,比较对长白山原始天然林的采样的结果,发现目前的林龄最接近400 a.这个估测结果可以从本地区历史资料记载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林下生物量及其随林窗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植被及其残体的分布受到林冠层的影响,但迄今有关林窗对林下植被和残体生物量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于2013 年8 月2 日至20 日,以海拔3 600 m 的川西岷江冷杉原始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内的坡向和林分组成等因素设置3 个100 m×100 m 的典型样地,调查其生物量及其随林窗的变化特征.在每个样地内选择3 个大林窗,在林窗、林缘和林下分别设置3 个20 m×20 m 的样方,调查粗木质残体长度或高度、大小头直径、枯立木记录胸径、腐烂等级等;在林窗、林缘和林下分别设置3 个5 m×5 m 的样方,采用“收获法”收集样方内直径在2.5-10 cm之间的细木质残体和灌木生物量;在林窗、林缘和林下分别设置3 个1 m×1 m 的样方来调查凋落物储量和草本生物量;在1m×1 m 的样方内随机选择1 个20 cm×20 cm 的小样方来调查地被植物生物量.结果表明,(1)川西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72.75 t·hm^-2,其中林下生物量为67.92 t·hm^-2,占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5.17%.活体植被以灌木为主,其生物量为9.81t·hm^-2;残体部分以粗木质残体为主,其储量为53.00 t·hm^-2;(2)林窗对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影响各不相同,且不同物种的灌木生物量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草本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边缘效应”,在林缘显著高于林下;林窗和林缘的地被植物生物量相对较低;(3)粗木质残体储量从林下到林窗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总体储量仍然较大,林窗和林缘的细木质残体储量高于林下.这些结果为认识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林下生物量及其格局,以及林窗在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张晓勉  张金池 《生态环境》2010,19(4):932-937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对比无林地,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均有较好的抗水蚀功能。选取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优劣解距离法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的抗水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抗水蚀功能为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林(Cinnamomum camphora)〉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无林地;其中青冈林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属较强等级,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属中等等级,无林地属较弱等级。  相似文献   

15.
保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是实现森林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过伐林区金仓林场中的落叶松Lartx gmelinii人工纯林、云杉Picea asperatax紫椴Tilia amurensis天然混交林、紫椴×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混交林、五角槭Acer monox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五角槭×白桦×紫椴天然混交林、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和五角械×紫椴×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①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增大,而土壤含水量、物理性粘粒含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减少,但其在不同林分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因子之间关系密切,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含水量、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下0~60cm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天然混交林高于落叶松人工纯林;采伐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质量;在落叶松人工纯林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的肥力质量下降。通过对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标值的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肥力质量属于中等以上(优、良、中等)的林地所占研究样地的比例为66.7%,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建议在经营过伐林时,注意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控制采伐强度,同时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比较,以改善林分整体的肥力状况。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直接依据,也为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雾灵山典型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标准地调查、枯落物持水能力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能力测定和入渗实验对雾灵山5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林(Larix principic-rupprechtii)枯落物储量最大,为45.73 t·hm~(-2);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最大持水量最高,为118.73 t·hm~(-2),相当于11.87 mm的水深;华北落叶松林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12.68t·hm~(-2),相当于11.27 mm的水深.2)5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层持水能力相差很大,山杨林(Populus davidiana)的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22.80t·hm~(-2),相当于12.28 mm的水深,利用幂函数对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在0.94以上.  相似文献   

17.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然后归还到林地表面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森林凋落物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解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不同情况下,各因子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中,C、N比和木质素含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凋落物分解前期的分解速率受到养分含量、水溶性碳化合物和结构碳化合物含量的强烈影响,而后期则更多地受到木质素及纤维素/木质素比值的支配。土壤动物可以粉碎凋落物,土壤微生物也是促进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人为活动也影响凋落物分解。N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未来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向是统一研究方法,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对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含量和释放量的研究,以及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然后归还到林地表面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森林凋落物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解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不同情况下,各因子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中,C、N比和木质素含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凋落物分解前期的分解速率受到养分含量、水溶性碳化合物和结构碳化合物含量的强烈影响,而后期则更多地受到木质索及纤维素/木质素比值的支配。土壤动物可以粉碎凋落物,土壤微生物也是促进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人为活动也影响凋落物分解。N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未来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向是统一研究方法,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对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含量和释放量的研究,以及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穿透冠层而获得树干信息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在南方NDVI易饱和地区的生物量估测方面优于光学遥感。文章利用地面实测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SAR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树高、胸径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对于本实验区人工速生林来说,在森林生物量小于40 t.hm-2时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具有较强相关性。桉树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大于桉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关系。松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相关系数高于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为SAR在热带森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