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2.
软土由于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型、低强度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往往会触发一些工程性地质灾害.以往在进行地铁建设的危险性评估是往往是针对单独的灾害类型进行评估.但是,根据经验,这些灾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呈链式发展,即一个重大灾害发生之后,会触发其他的次生灾害,并呈链式有序结构的传承效应,称为灾害链.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人口众多,灾害链一旦形成将导致地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受连续不断的打击,其影响远大于各灾害单独发生时的影响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除自然灾害外.往往是由于人们缺少防灾知识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另外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也可能引起地面的沉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在城市灾害来临时.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人口众多,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全世界每年都有10~20%的人遭受不同的灾害,这个不愉快的数字还在迅速上升。最大限度的防减灾害带来的损失已是人类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小天体撞击灾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晻 《自然灾害学报》2001,10(3):119-125
由小天体与地球相撞而造成的撞击灾害是发生在太阳系尺度上的特大自然灾害:所谓小天体,是指那些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近地小行星、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撞击灾害比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更少发生,可是撞击灾害的后果却严重得多,甚至严重到可以引起地球生物大规模绝来的程度,并非所有撞击地球的小天体都能造成撞击灾害,能量低于10Mt的小天体就不能形成撞击灾害,而能量接近全球撞击灾害阈值(10^5-10^6Mt)的撞击灾害风险最大,全球撞击灾害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能够造成世界上当大部分死亡的自然灾害,并且它的风险水平与我们熟悉的许多自然灾害相当。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生活、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物和工业设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大型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在运营过程中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要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目前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很多,但GPS定位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益、全天候和不需通视等优点在变形监测中独受青睐.详细介绍了GPS 定位系统的形成、定位的基本原理、变形监测网的设计、变形监测方案的实施和变形监测误差的消除,供使用GPS进行建筑物变形监测、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发生的两次惨重的灾害事件,即1993年7月12日北海道地震和7~8月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洪水,表明发达国家并不能避免自然灾害。虽然两次灾害的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后者可能超过150亿美元),但伤亡人数却较类似灾害发生在不发达国家为少。两次灾害(特别是密西西比河洪水)的情景已通过电视展现在全世界亿万个家庭面前,希望通过宣传使公众及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近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国勤  钱海燕 《灾害学》2005,20(2):61-65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近年来江西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发生面积及其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对这些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玲  李岩瑛  成华  李玲萍 《灾害学》2005,20(3):103-107
河西走廊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主要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等.本文利用河西走廊酒泉、张掖和武威三地区的降水、暴洪灾害和地质灾害等资料,分析了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引发滑坡、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些灾害的发生.分析了它们的主要出现地,圈定了落区,为今后准确预报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提出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江渡水电站从蓄水至今已运行14年了,它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水库诱发地震.1992年发生最大破坏性水库地震为M_L4.0。这些地震发生与岩溶地质、地形地貌和库区构造有关,库岸地面变形、崩滑流和水库泥沙淤积等灾害较严重。本文对灾害分析后认为,灾害在岩溶地区具有普遍性,提出了预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的文学记述与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以王禹偁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记述中可以提取古代灾害的准确信息.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南宋京都在杭州,由于史料对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省份的记述颇为翔实,两宋自然灾害的省区分布,以河南、浙江灾害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4.
抚顺西露天煤矿地质灾害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研究了抚顺地区的矿震活动,对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状况以及产生这些灾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地质构造情况,提出了抚顺西露天矿可能发生的灾害的类型及规模,并对矿山开采停止后水系所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2009年的减灾术语版本是国际减灾战略组织与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在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会议生进行范围广泛的减灾回顾和磋商讨论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灾害系统模拟技术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模拟不仅可以分析各种灾害的动态演变规律,帮助人们识别灾害风险的高低和影响程度,为制定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帮助;还可以协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评述了当前灾害系统和灾害应急响应模拟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CA方法主要用于模拟各种致灾因子,揭示山崩、火灾等演变规律;MAS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系统,反映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认知和反应过程;DES适合各种灾害的突发情景处理,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背景和依据;高层次架构和网格平台为大型分布式模拟和利用公共网络提供了可能.未来的灾害模拟将综合各种技术和方法,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灾时大范围人员应急疏散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面临着许多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比如最近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和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当这类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安全地大范围疏散转移高密集人群,实施科学的应急救灾策略,是减轻灾害后果严重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疏散规划模型,为人员应急疏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掌握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做好雷电防御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根据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的统计结果,揭示了河北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原因,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主题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以使社会可能减轻地震、飓风、火山喷发、海啸、洪水、干旱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易损性。关于如何减轻易损性的专门信息包含在以下次一级的主题中: 科学技术在减轻灾害中的作用 建设抗灾的基础结构 动员地方社区开展减灾 这些信息将来自于当代和以前的重大灾害;如果当前灾害的趋势持续下去,还要取自未来的规划,以及可能抵御这些灾害的解决办法。 2001年 10月 10日国际减灾日将是持续了一整年的世界减灾活动的高潮。联合国要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突出全球的减灾活动。这天,在日内…  相似文献   

20.
到2004年底以前,北京市城八区将建成19座主要用于应付地震、火灾等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可以容纳140万人的应急避难场所.以供市民在灾害发生时或其他应急状态下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