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化工过程伴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料和产品,涉及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和复杂的公用工程系统。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是国际先进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虽总体稳定向好,但基础仍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尤其近年来发生在危化行业的一系列重特大事故,教训十分深刻。为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  相似文献   

2.
一、事故理论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可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能量转换和做功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能量流动的过程。当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违反人们意志的异常逸散时,就可能发生事故。如果逸散的能量对物做功就会发生设备事故,对人做功,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输入到机械加工系统中的能量应该等于系统正常运转所做的功。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没有变为功而被损耗掉。如电能在输入和转换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铜损和铁损;机  相似文献   

3.
1981年9月17日,上海第二制药厂二○三车间“卡马西平”生产线的石油醚回收岗位发生了爆炸事故,11人被烧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直接损失达75,000元,因停产损失利润10万元。 造成这次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扩建“卡马西平” 生产线时,没有同时安排防爆措施。 生产“卡马西平”要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原料,本来对防爆措施要求是很严格的。但该厂在扩建时急于求成,没搞正式设计,就匆忙施工,凑合投产。生产场地、设备、电气开关、照明灯具大都不合乎防爆要求,留下了大量事故隐患。出事那天下午,生产线上的石油醚回收岗位因压力过高,石油醚…  相似文献   

4.
打火机生产企业工艺虽然简单,但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丁烷气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一是丁烷气体爆炸 极限低,丁烷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1.9%,(体积比)遇炎源即可发生爆燃。二是达到爆炸极限的丁烷混合气体遇到不足一毫焦耳的点火能量就会引起爆燃,这样的能量由摩控、撞击、静电、非防.爆开关电气等足以产生,更何况违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明火。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相关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频次、规模也有所上升。有些毗邻居民区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危化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致使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见表1)。本文将分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探讨易燃气体、液体、自然物质和氧化剂等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对策,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往往会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为节日或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然而烟花爆竹是易燃易爆物品,其在生产、经营、运输、燃放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今年春节前后发生的多起烟花爆竹燃烧爆炸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告诉我们安全工作不容乐观。结  相似文献   

7.
正工贸行业领域宽、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安全基础薄弱。近年来,工贸行业企业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成为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根源。易燃易爆粉尘、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液氨等引发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013年6月3日,发生在吉林省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一场大火,因电气线路短路,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主厂房的液氨输送和氨气回收管线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带走了121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王雅先  潘琰  张苏 《安全》2021,42(9):39-44
为量化分析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中不安全动作造成的风险,本文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从火源产生、火灾发展、灭火3个环节进行事故直接原因分析;然后将各环节的不安全动作风险后果和发生概率设为随机变量,构建基于蒙特卡罗法的事故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运用Crystal Ball 11.1软件分析模拟3个环节不安全动作风险,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电气火灾事故人员不安全动作风险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火源产生环节行为风险最大,火灾发展环节行为风险最小;电器产品使用不当,违规存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未按规定维护保养消防器材设施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建筑电气火灾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正>据公安部消防局2015年的统计数据,从已查明原因的火灾看,有10.2万起火灾是由于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的,占总数的30.1%,而发达国家的电气火灾占比一般不高于15%。电气火灾的致因具有共性,其中电气设备设施,包括配线系统的设计、选型、使用、维护保养不当以及老化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另一类危害较大的电气事故是电气爆炸。爆炸根据笔者经验,涉及火灾与爆炸危险物生产、加工、输送、储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往往会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为节日或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然而烟花爆竹是易燃易爆物品,其在生产、经营、运输、燃放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今年春节前后发生的多起烟花爆竹燃烧爆炸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告诉我们安全工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静电足油库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油库加油站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油库加油站在营运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2.
<正>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固有危险性高,十分容易造成土壤、大气、水源的污染,并且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重特大安全事故,杜绝化工事故的发生是每一家化工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内外实践证明,良好的现场安全管理能有效地减少生产、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13.
电气设备是造成加工工业中着火的一个原因 至少有6次着火和爆炸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中的热电偶或温度控制器在控制生产中的加热过程中控制失灵所造成。至少有5次爆炸事故是由于在可燃的空气环境中使用没有防火装置的开关、电动机或热电偶所造成。有4次火灾是由于某种电气原因停泵而引起。有2次火灾是由于电气设备点火而引起。由于下雨、漏水,潮湿造成电气短路也曾引起3次火灾。其他1次性的火灾,有如电缆过热、油开关故障、电气干燥器设计错误(使干物过热)、电动机炭尘短路等等。 由于使用电比较普遍、便宜和方便,对于电气设备的设计不良和失…  相似文献   

14.
为正确理解什么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便于企业建立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举一个事故案例,明确事故的定义;将该事故分解为若干事件,解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国内外现行法规与标准,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危险源和隐患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既是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能量及能量转换;事故、事故原因、事故后果分别为相应的事件;危险源和隐患均为事故的原因或可能原因。危险源和隐患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等同、包含、并列3种观点,其优缺点、合规性各有不同,其中把危险源等同于隐患的观点,与现行法规、标准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得较快,伴随而来的静电事故也屡屡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静电事故的原因并不复杂,但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困惑与压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并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由于装置、工艺或操作人员等诸多因素经常会产生静电,如果静电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有可能酿成爆  相似文献   

16.
一.安全工程基本命题 生产的动力是能量,事故的动力是同一个能量;能量在人的控制之下,按照人规定的方式运作的过程是生产;能量在失控的情况下,自由运作(释放)的过程是事故;能量是生产系统(生活系统)中的固有危险。  相似文献   

17.
在发供电企业电气事故中,因人为引起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仍时有发生,除了造成发供电设备的中断供电外,还将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在<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明确规定:"发生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不论有无后果,均应定为事故."由此可见,防止电气误操作是电业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并采取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油库是储存易燃易爆油品的专用场所,雷电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油库防雷已成为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我国油库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对大量事故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库雷击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指出雷电产生的火花引燃油气是导致油库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从安全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分别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油库雷击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形成过程及防护机理,基于事故链式理论,以及静电点燃源形成过程和爆炸性环境形成过程这2条并行支链,绘制了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链路;通过事故案例说明了静电事故链路的实用性;研究了静电荷、易燃/可燃物质在外界扰动作用下的特征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静电事故断链减灾模式包括静电点燃源断链减灾模式、爆炸性环境断链减灾模式以及降低事故影响的事故后果断链减灾模式;针对静电事故的各类断链减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为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防护提供系统性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