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山抗震精神唐山抗震精神是指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及震后救灾活动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奋勇崛起,艰苦卓绝,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地震区划图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资料。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简史,对1 956、1977、1990和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区划图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了4代区划图的差异;对1959、1964、1974、1989和2002年编制的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或草案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了比较,详细比较了5部规范或草案中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场地分类和地基抗震有关规定的异同点,简要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霎时间繁华的城镇、恬静的乡村夷为一片废墟,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面对灾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的无私援助下,40年来,唐山人民凭着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战胜灾难、崛起困境,在中华民族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和科学发展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变形指标和相应的概率统计参数。用改进的随机反应谱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破坏状态的抗震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李天  蔡耀东 《灾害学》1997,12(1):7-10
介绍场地小区划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开发。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实用软件能够解决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查询、图形显示等功能。通过在河南省的某城市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工作和城市工程地质的管理工作中,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6.
高土石坝震害与抗震措施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建或拟建一大批高土石坝,这些高坝都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做好抗震设计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石坝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包括地震永久变形、滑坡失稳、液化、防渗体破坏、次生破坏;针对这些破坏形式,总结了地震高烈度区高土石坝的抗震措施,包括预留超高、坡脚压重、坝顶加固、抗液化措施、防渗体处理等;提出了现阶段高土石坝抗震的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我国今后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处在地震活动的高潮期。据统计,我国大陆有41%的国土属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以上高烈度区。  相似文献   

8.
抗震液化的总应力合成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总应力动力分析法,运用二维显式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某大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编制了分析大坝液化的数值模型的分析模块并与FLAC接口。分别考虑了水平、竖向地震荷载以及两个方向的耦合和不同水位深度对大坝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大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液化区域和位移矢量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次生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引起地震次生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多因素进行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评估方法,引入分类地块的概念,建立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的模型,以火灾荷载和人口密度作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衡量指标,评估承灾体易损性,并借助GIS的分析手段,发展了一套在抗震防灾规划中快速评估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方法。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供水系统功能分析中的经验渗漏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改进算法。将建议模型与供水系统水力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引入一般结构分析中的一次二阶矩方法,提出了一类求解供水网络节点及系统功能可靠度的方法。对一典型供水管网进行了流分析,将建议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常规渗漏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建议模型可行,计算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1.
李耀庄  尚国龙  吴小华  熊伟 《灾害学》2011,26(1):104-108
在介绍地震火灾危害基础上,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地震与火灾引起的破坏形式,论述了同时考虑抗震与抗火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相悖与相符的设计因素及其依据,给出了相悖设计因素的弥补方法。相关结论对需要同时考虑抗震与抗火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是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制作,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地震出版社出版。该挂图以国家建筑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大批世界级超高拱坝已经和即将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强地震活动区进行建设。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将成为我国地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总结,特别对大坝抗震安全有关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包括抗震设防标准与地震动输入模式;混凝土材料的率敏感特性及其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坝-水库-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强震时拱坝横缝的非线性张合效应;混凝土大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与损伤发展的模拟等。对现有分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利华 《灾害学》1998,13(1):11-14
根据地震的特点,用P-Ⅲ型分布函数来估计工程建设抗震设计中具有一定重现期的设计裂度,这种方法概念明确;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抗震设计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作用折减系数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是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指标。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从技术上介绍了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确定原则。在简要介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地震作用—延性等级组合运用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论述了地震作用折减系数三个分量的基本特点,并分四个步骤介绍了其计算取值方法。推荐方法可为建筑抗震设计确定合理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丹儿 《民防苑》2009,(2):20-21
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的国家为什么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铁抗震设计规范中常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是位移响应法和应变传递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弹性假设,不能体现土体和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在刘晶波提出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编制的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软件APALS给出了随着地震动幅值增大而逐渐变化的地震荷载加载模式,并针对实际的双线地铁盾构隧道进行了拟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隧道内力趋于一个极限值;(2)隧道的内力在θ=45°、135°、225°和315°的位置最大;(3)在隧道尚未破坏时,隧道周围的土层已经先达到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框架结构震后性能的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有良好自复位能力且易于修复的新型可恢复功能组合柱。考虑钢绞线滑移及无粘结钢绞线的受力特征,采用OpenSees对柱抗震性能进行验证及参数分析。对不同设防烈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钢绞线混凝土框架及应用可恢复柱的可恢复框架进行静力推覆及地震荷载下的残余位移及最大位移响应分析,得出各框架层间最大位移与残余位移的关系,并对比分析各框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钢绞线配置率对可恢复柱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7度设防RC框架应用可恢复柱后,底层梁柱塑性铰发展大幅减轻,延迟了框架的破坏,且其承载能力与自复位能力均高于8度设防RC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可恢复框架的失效概率最低,可恢复性最高,且地震作用越大,其相对于普通RC框架可恢复性的提升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越江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综合管廊结构的特殊性,考虑内部混凝土支架与盾构隧道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盾构隧道穿越地层的不同,建立了土?管廊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计算分析模型,从结构变形、盾构管片张开量、结构地震损伤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越江 GIL 综合管廊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越江 GIL 管廊结构内部混凝土支架结构明显要先于外部盾构隧道发生地震损伤;当 GIL 管廊结构穿越相对较软土层时的地震损伤明显加重;受制于内部混凝土支架的约束作用,盾构隧道的下部管片张开量明显小于上部管片计算值,同时外侧残余张开量要明显大于管片内侧残余张开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隧道纵向地震响应,首先将隧道结构的动力问题简化为地震变形场作用下的土?隧道拟静力相互作用问题,推导了土?隧道拟静力相互作用模型的反应加速度方法。针对规范提供的纵向位移模式,给出相应反应加速度方法的等效惯性力公式及模型边界条件,最终建立基于规范位移模式的隧道纵向反应加速度方法。在与整体式反应位移方法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场地条件及不同隧道埋深下的隧道纵向响应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当场地条件和埋深相同时,隧道弯矩随场地水平位移的增加而增加,而剪力、扭矩具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2)场地条件对隧道纵向响应的影响较大,场地越软,隧道剪力越小,而弯矩和扭矩越大;(3)在 50 m 覆盖土层厚度内,随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剪力、弯矩逐渐减小,而扭矩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