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要认识、了解这容易引起错觉的特点,避免错觉的产生,就能保证行车的安全。速度错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车速的快慢来操作车辆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这样,参照物的多少以及它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远近就会影响到驾驶员对车速的判断。在建筑物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或狭窄道路上行车时,驾驶员往往容易高估车速,而在宽阔和较少参照物的道路上行驶时,则往往容易低估车速。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汽车运输四场的展览会上挂着一张老工人的照片。他胸佩奖章、精神矍铄,这就是这个场的汽车驾驶员、安全标兵祁和坤。老祁安全行车30年,从没出过责任事故。他从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起,9次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劳动模范。 开好安全车 老祁自1952年担任汽车驾驶员以来,始终把全部精力用在搞好安全驾驶上,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总结安全行车规律。他订阅了《汽车运输》、《汽车技术》几种杂志,认真学习车辆构造和行车故障排除等知识。上下班乘公共汽车,他注意观察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工休时间也常站在熙熙攘攘的马路旁观察车辆行驶和行人走…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地处西北高寒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变化大。部分林区路段路基窄;路面质量差,弯多弯急,坡多坡陡,视距短,无中心分道线,给安全行车带来严重影响。日前已进人冬季,冰雪路面给安全行车又增加更多的不利因素。为保证行车安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保持车辆技术状态完好行车前,驾驶员应对车辆各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尤其是对制动系、转向系、传动系以及钢板、轮胎等作检查,保证车辆处于完好技术状态。2在坡道上的驾驶驾驶员应根据坡道情况,选择合适的档位,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上坡时,驾…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驾驶中,驾驶员能正确做到忍让,就能安全行车,幸福一生。 忍让车速 驾驶员在日常行车时,常常会遇到有的车辆在窄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相似文献   

6.
大雾弥漫,公路上能见度极低,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按交通管理有关规定,机动车在雾中行驶,必须开启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并减速慢行。在雾中行车能见度低于30米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并要与同一车道行驶的车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驾驶员雾中行车,请悠着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实验方法》(GB12676—1999)中明确规定:“行车制动,不论车速高低、载荷多少、车辆上坡或下坡.行车制动必须能控制车辆行驶,切使车辆安全、迅速、有效地停住;行车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需离开方向盘就能实现制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机动车辆而因制动系统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保证汽车行车安全,除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驾驶技能,增强安全行车意识外,主要应保证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本文从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及装载四个方面,探讨了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驻厦门某部驾驶员黄海深手握方向盘9年,安全行车50000多公里,可车辆事故从来就没有与他沾上边。他总是笑对身边的战友说,行车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天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车辆保有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呢?我认为,许多事故的发生是因驾驶员对险情处理不当或没有做到安全行车造成的。如果驾驶员有较强的安全预见性和丰富的行车经验,在遇险时,措施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险为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些驾驶员总是抱怨在路上行驶罚款太多;超载的驾驶员在路上总是怕被拦车检查;心理上无时不在提心吊胆地驾驶车辆。这种不健康的驾驶心理,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汽车驾驶员谨防油料引起的皮肤病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以及维修车辆时,免不了与油料打交道,因而易引起皮肤病,这不仅危害着驾驶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安全行车。汽车驾驶员接触油料所引起的皮肤病有多种表现,一是皮炎。皮炎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双手,因为双手接触...  相似文献   

13.
美国 无论是驾驶何种车辆 ,驾驶员每天的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10个小时 ,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是通过驾驶日记。每车辆必须备有驾驶日记 ,日记上记录的行驶时间除驾驶员签名外 ,还需要有行车路线上主管交通安全的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签字证明 ,以防止伪造作假。澳大利亚 对驾驶大型车辆制定有具体时间规定 ,即大型车辆驾驶员每次上路不得连续行驶超过 5个小时 ,全天的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12个小时。它的检查办法也是采用与美国相似的驾驶日记。巴西及南美洲 大型的专业运输公司与道路上的加油站建立合作关系 ,当运输公司的驾驶员感到劳累时 ,他随时可…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一桩桩悲惨的交通事故,痛定思痛,认真剖析,其中不乏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所酿成的,也就是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要谨防兴奋心理。有的驾驶员高兴的时候情绪亢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奋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反酗酒法)规定:驾驶员酒后行车或在行车过程中饮酒如系初犯,取消1至3年驾驶资格;如系重犯,则会受到3至5年不许开车的处罚。军队驾驶员若有违法,将被吊销执照。在服役期间无权再驾驶车辆。对于那些因饮酒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分别给予判刑5年以内、罚款、吊销  相似文献   

16.
驻厦门某部驾驶员黄海深手握方向盘9年,安全行车50000多公里,可车辆事故从来就没有与他沾上边。他总是笑对身边的战友说,行车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天职。 去年底,部队机动到某海域进行野战化训练,行军车队达3公里长,而且沿途都是在陌生的地形上行驶。黄海深驾驶的是斯太尔牵引车,后面拉着一门火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海底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以海底隧道收费站至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Facelab5.0眼动仪和录像机等设备,采集真实状态下驾驶员眼动特征、行车速度和行车位置数据,并依据道路线形、车辆行车特征和路段标志标线设置,将收费站至入口划分为提速驶离段、换道减速段、缓和段和过渡段(入口段),分析各区段驾驶员眼动特征及车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驾车通过换道减速段和过渡段时,分别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影响,行车速度减小、眼睑闭合度下降、眨眼频率增大;驾驶员行经入口段,车速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眼睑闭合度呈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眨眼频率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且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隧道环境设计下驾驶绩效以及驾驶员的生、心理变化特性,采用3D Max软件搭建仿真试验场景,选取15名驾驶员开展不同隧道环境设计场景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员的生、心理及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车辆运行指标和驾驶员状态指标,构建驾驶行为趋势面模型,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对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路面铺设彩色路面可提示驾驶员适当减速,其中,黄色系渐变彩色路面和纵向减速标线彩色路面的综合效果更佳,更利于安全行车;隧道内设置装饰侧墙可缓解隧道内驾驶员视觉信息单调的现象,考虑到隧道内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建议采用蓝-白装饰侧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干线公路穿越城镇区段的行车安全性,探究公路上的车辆穿越城镇时的速度变化和驾驶员心生理特征,通过实地检测在公路穿越城镇适应段行驶的驾驶员心生理反应、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以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对适应段车辆的速度变化特征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道路情况首先定义了公路至城镇方向适应段L0和城镇至公路方向适应段L1,然后基于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车辆在通过适应段时与城镇段和公路段的速度差,同时以心率增长率为定量参数分析车辆通过适应段时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公路穿越城镇路段有必要设置适应段,并且适应段的长度对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生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在确保车辆速度差和驾驶员心生理变化参数都在安全阈值范围内的基础上,适应段总长度在1. 000~2. 200 km为宜。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规定安装安全带的车辆,其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这规定是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保证。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碰撞事故占较大比例,并且伤亡后果严重。安全带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其作用就是将人身体固定在坐椅上,防止车辆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人体撞上车内设施或甩出车外,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