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龙 《环境》2003,(3):30-31
在辽阔、荒凉的西部高原,许多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却成了各种野生动物怡然自乐的“天堂”。这里不仅有鹅喉羚、兔狲、天鹅等性情温柔的小动物,还有雪豹、野猪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在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动物“部落”里,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  相似文献   

2.
王辉  吴玉华 《环境》2003,(12):26-26
很多女性喜欢养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还常常把它们抱在怀中与其亲热,甚至与宠物“吃住不分”。  相似文献   

3.
墨扬 《环境》2000,(8):19-19
外星人到地球考察之后,写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称:地球上迅速地繁殖着一种叫作“人”的细菌,它们无情地吞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还不停地制造出各种垃圾来污染自己,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自己灭亡——这是一则黑色小幽默,题目叫《自我消灭》。看古今幽默故事,老墨常常会捧腹不止。但看了这则幽默故事,却怎么也幽不起来。相反,却陷入了默默思索之中。  相似文献   

4.
污染预防的内在动因及制度创新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环境保护》2003,(2):15-17
人们常常把造成污染的原因归结于“成本外溢”的外部不经济性,需要依靠政府采取预防措施对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加以“纠正”。我国传统的末端污染预防制度安排,体现为达标排放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这些义务性预防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却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作为污染企业仅仅满足于达标排放,不愿进一步提高污染控制的水平。而源头预防的义务性和权利性制度安排,就成为我们的理性选择。本文认为,必须先将环境“纳污能力”权利化,环境“纳污能力”权利的初始交易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排污权的二级交易市场必须遵循一般权利交易的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内陆地区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猴子,它们越来越聪明,已从大树上移到地面居住,并学会了搭建简单的茅屋。它们会把捕捉到的小动物扔进火里去烧,将小动物烧得污糊烂焦,虽然味道不可口,但是,它们已经会用火了。它们还会做简单的木制工具,用来挖土地,种植马铃薯之类容易找到种子的植物。它们口中会发出各种声音,动物语言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确认它们已有了自己的语言,就像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一样,只是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话罢了。长期在此研究的动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最近出生的小猴子除了头顶,身上的毛越来越短。专家们预测,再过20年左右,这…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跟在国外念书的朋友约稿,让她给写写所在城市的特点。这朋友一声不吭,第二天就发来初稿。文中所说异域见闻自然别有风情,虽然还不到“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圆”的程度,但这个热爱自然的家伙很明显爱上了那个北欧小城,溢美之言。跃然纸上。我没出国见过世面,当然无法评论,看她一副充实满足的样子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却也实在不好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密密的铁丝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瀑布、假山、花草、大片透明玻璃构建的动物家园。上海动物园先后投人6000多万元,生态化改造50多个动物笼舍对游人开放,凶猛的蛇“爬”出了原先连转个身都有点困难的玻璃展箱,悠闲地“爬”上树,蝴蝶、鳄鱼,一柔一凶、一美一丑,在这儿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补白     
“洋蚊子”侵入我国 据我国卫生防疫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一些体形异样,生性凶猛的“洋蚊子”,已悄悄地出现在我国不少城市。这些“洋蚊子”过去曾侵入联合国,闹得满城风雨。令人谈之色变。所谓“洋蚊子”,包括号称“亚洲虎蚊”。的白色伊蚊、祖籍朝鲜的“仁川伊蚊”,以及在日本和英国繁殖的“骚扰库蚊”等。 这些蚊子大多藏身于集装箱内,远涉重洋进入港口的,也有乘飞机进入我国的。目前北起大连,南至海南、深圳等城市都相继发现“洋蚊”群的踪迹。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外面的走廊里,摆放着一盆盆姿态各异的绿色植物。它们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天使,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每次走过,我都会忍不住蹲下身来看上一会儿。记得有一次,我又在兴致勃勃地看,有人在旁边打趣道:“又在看啊,再看,它们会叫你‘阿姨’了!”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些绿色小生命的距离,就在刹那间,我似乎真的触摸到了它们生命的脉搏。细细回味这一刻息息相通的感觉,感觉暖融融的。我明白正是我精心的呵护才使它们可爱起来,顽皮起来。而它们生命的葱绿也让我的生活明媚起来,生动起来。这其间,绿色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关于程序设计的算法语言共有五种:Fortran、Basic、FoxBase、C以及Pascal。这些语言各有特点,而“指针”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类型,却只在C和Pascal中才有,虽然是一种简单类型,但在《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中却被频繁使用,可以说,不懂指针,就无法学习《数据结构》,也谈不上深入学习程序设计了。在教学当中,我感到同学们对“指针”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来谈谈PASCAL中的“指针”。  相似文献   

12.
薛月 《沿海环境》2001,(1):22-24
一 说起 什么组织、什么人士,就让人觉得虚,好像人一旦被分了类,划出界,就和平常人没了关系。 而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却不同,因为环境问题,实在不是专属于哪个组织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实在不能只依靠某些人的力量。 事实上,当我们接触过京城四人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山诺会之后便发现,它们随时准备接纳每个人成为其中一员,不需要政审,也没有考核,已经加入的,也都是和你我样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 “非政府,不是反政府” 这四大环保组织均属于非政府组织,因为沾了 一个“非”字, 也时而受到一 些“非…  相似文献   

13.
路原文 《环境》2003,(10):35-35
反守为攻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一种野猪,与狼群相遇后会不慌不忙地围成圈形“堡垒”,“堡垒”在首领指挥下运动自如,不停地向狼群展开进攻。面对这种战术,狼群无所适从,眼看招架不住,只得掉头逃窜。  相似文献   

14.
东北虎     
东北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的猫科、豹属.这种令人敬畏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但是,这一产生于100多万年前的物种在今天却面临灭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提到食品垃圾 ,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垃圾桶中那些令人作呕的“残羹剩饭” ,它们不仅污染环境 ,还成为老鼠、蟑螂的美味佳肴。然而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食品垃圾“平了反” ,使之摇身一变成为环保“新宠”。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 ,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院的生化学家们将食品垃圾制成了一种可被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研究人员们风趣地称之为“完美塑料”。这种可在短时间内被降解的塑料应用广泛 ,不仅可用来制造瓶子、袋子等包装物 ,还可制成药物的胶囊外衣。据统计 ,仅美国每年就产生食品垃圾 2 2 0 0万吨。这些残羹剩饭大部分被采取…  相似文献   

16.
香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却在逐步恶化。空气污染,水质变坏,噪音升级,垃圾增多,使香港人越米越深刻地意识到挽救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一些环保组织相继成立,各种有组织的或自发的环保活动常常举行。比如”地球之友”组织,近年来就举办了不少活动,如“绿色青年夏令营”、“海滩  相似文献   

17.
家访奇遇记     
何元港 《环境》2002,(9):31
急促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我连忙拿起电话的话筒来听,熟悉的声音令我惊呆了。原来,我的班主任张老师被两只大狼狗挡在巷口,她想到我家,却寸步难行。提起这两只大狼狗,我就很愤怒了。它们是我一位邻居的宠物。平时,它们被关在院子里,所以,它们只认主人,其他人都是它们的“敌人”。有一次,他家的一位亲朋来访,未进门,吼叫声就大作起来了。恰好主人不在家,可大门不知怎的被打开了,这两只  相似文献   

18.
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在天津经济开发区丰田一汽模具公司,铁下脚料被运到丰通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随后这些铁下脚料被铲车倒进一个深深的地坑,然后一台德国进口的压块机将它们压成一块块“铁块”,被运到虹冈铸钢有限公司。在虹冈铸钢有限公司,这些“铁块”被熔炼成为钢锭,再提供  相似文献   

19.
吴飞飞 《环境导报》2003,(14):34-34
许多幼儿园对环境教育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少幼儿园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遗漏的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幼儿的环境教育,忽视教育者自身的环保素质镜头:平时,某老师总是叮嘱孩子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水,但自身却缺乏环境意识,生活中没有及时关好水龙头。试想,孩子们听到了哗啦啦的水流声,他们会怎么想?二、某些游戏活动对环境教育存在负面影响镜头:在游戏中,教师穿插了这样一段游戏情节:“不好,小动物们,大灰狼来了,怎么办?”“打死他!”于是孩子们有的用“枪”、有的用“刀”、有的用“棍子”兴奋地…  相似文献   

20.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