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时间.而目前急需综合性的和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对突发环境事件予以规制.因此,可行的办法是尽快制定过渡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条例》制定该条例必须把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内涵与现状,理清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以确立条例的宗旨,调整范围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76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已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2003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3.
《安全》2007,28(6):72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07,(2):41-4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定义是“一个疾病或一个卫生状况的发生或即将发生,这种疾病或卫生状况由生物恐怖主义、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安全》2007,28(6):71
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旨在做好城市地铁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业劳动安全》2006,19(3):44-44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国务院2006年7月6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反防护要求,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任何救援人员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者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2012年12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应对工作机制,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森林火灾应急,最大程度减少森林火灾及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其最大特点使提高应急能力及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有了法制化依据。《总体预案》无论是在遏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综合灾情观,还是在理顺对机制的综合减灾管理上都前进了一大步,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颁布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颁布在2005年11月13日由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连续爆炸所引发的恶性生态事故的大讨论之后,无疑对分析当前突发事件频发主因,迅速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有益。我以为,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 预案》。 会议指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绝大部 分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部安全生产领域的法规。《条例》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精神、法律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凝练长期以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实践成果,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制、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708号,以下简称《条例》)并于4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对依法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今年来有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在法律层面作出的规范,使应急准备、处置救援等管理措施有了更强的约束力。当前,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健康》2007,(3):附4-附6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宋芸芳 《安全》2006,27(1):59-60
2006年伊始,根据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严峻考验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公开发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随后国务院又陆续发布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相似文献   

17.
《安全》2015,36(6):72-75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二○○六年六月十五日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2):108-108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美国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在经历了“9·11”和炭疽袭击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加强,当非典(SARS)疫情在全球肆虐时,美国依靠其危机反应系统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