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环境技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管理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凯军 《环境保护》2007,(4B):32-36
环境管理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环境恶化与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环境恶化的根源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当今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其中的价格体系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环境的各种价值,致使人类社会无代价地用环境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就在于动用环境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对当今不完善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范国琳 《福建环境》2003,20(1):10-10
1 可持续发展观、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认识论研究人类发展中自然、经济与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时形成的。它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具体化 ,是哲学与各门可持续发展学科之间的桥梁。2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观察人类发展这一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它认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 ,该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变化过程。3 可持续发展方法论要求人们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分析自然—…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经济范畴,它们产生的背景相同、内容有交叉、观点主张相似,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重点、人文关怀、系统衔接点和研究任务上有着各自的侧重和理论渊源。它们要求与之配套的发达的市场制度,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价格形成机制中,在不损害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环境和安全与人们的产品、活动、服务息息相关,贯穿于人们的一切行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环境的问题,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生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资源     
资源泛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它们属于完全的自然物,亦即未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否则即为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8.
自本世纪以来,由于金属、化学品和有关工业品迅速增长,人们生产和使用了成千上万种化学品,其中,许多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作为气体、液体或固体废物排入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农药等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到环境的各个领域,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增加粮食生产,供给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毫无疑问,许多化学品给人类带来了益处;但另一方面,它们造成的环境破坏却超过了这种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紧随而来的则是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的加深,但是现行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方法都无法做到将人类生存和开发的活动与自然的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人们无法根据自然的变化对自身的生存活动的利弊进行分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对环境的破坏和修复。在此基础上,预警原则应运而生。预警原则的主要涵义是指,在不知道人为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危害或影响时,对活动的危害性或影响程度进行一定的预测和估计,并通过预测出的危害性结果对人为活动进行改善或制约,以达到减少环境影响的目的,做到对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环境经济研究内容的简要分析,指出环境经济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治的动机和环境污染的事实,在人们的心目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名声日渐下降。然而,我们同样应该记住它们在环境科学中的有益方面。人类关于地球上地质作用和化学演化的较多知识是来源于放射性示踪剂。同样地,在环境生态科学中放射性核素的作用也不例外。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2.
据估计,人类癌症的90%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中的致突变物质可引起人类细胞发生突变,从而诱发癌症;环境中的致突变物质也可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增加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研究表明,致突变作用与致癌作用关系密切,大多数致癌物质都具有致突变活性。随着环境毒理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致突变试验在环境毒理学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寻找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准确的致突变试验系统来鉴别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活性,以便用来鉴别环境中化学物质对人类的遗传和致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蝙蝠形象丑陋,加上民间传说蝙蝠袭击人类和传染狂犬病等,引发了人们对蝙蝠的反感。蝙蝠是当今人们最不了解的动物。现在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它们的迅速消亡的厄运。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兴部门,它是由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规范所组成。目前,国际环境法之所以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因为人们日益认识到,人类居住的星球正经受着来自三方面的威胁:(一)人口持续大量增长,居高不下;(二)对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的新科技不断产生;(三)人类不受约束地损害环境的活动大量增加。这三方面的威胁正好说明经济、科技、法律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以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环境共存共荣,环境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并对人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还给予人类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然而由于人类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而对资源过度索取与大量地排放废物,使得环境的自净能力与再生速度无法及时跟上步伐。当今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剧,环境恶化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人们日益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当前利益,只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政治学是以阶级关系为根本的社会理论,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是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的自然理论。前者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后者强调保护环境。因而,人们把政治观点称为“红色”观点,把生态观点称为“绿色”观点。实际上,这样把它们分割开来是不全面的,我们要把它们统一起来。美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工业活动都会产生一些废物,并将其丢弃,因为人们认为它们没有进一步的经济利用价值。“废物”这个名词的定义是:“非生产物质或无能效的,其价值低于对其进行收集、加工和输送所需费用的物质”。根据这个定义衡量,则具有再利用、回收或再循环经济价值的物质即不是真正的废物(可称它们为剩余物),例如农业的和农业一工业的剩余物质。某些物质被定为废物是因为它有害。“有害”这个名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把废物都定为有害物,因为它们可能: (1)引起或明显增加死亡率,或加剧不可治疗的疾病; (2)当处理、贮存、输送、去除或其它管理措施不当时,能对人群健康或环境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危害。在联邦德国,用“特殊废物”这个技术名词而不用“有害废物”一词。这类废物的专门定义是:“由于其性质、组分或数量对健康、大气或水质有威胁,通常是易爆、易燃或能促进传染病的传播,所以必须对它们进行专门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对有害废物的定义是:”由于其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需要对其采取特殊的控制和处理程序以避免对健康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由环境引发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热污染,受它的影响,会危害大气、水生生物、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所以,热污染应受到人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环境墙报     
《环境》1995,(5)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其关键词无疑是“联合”两个大字。“联合”是号角,震天价响,今天更加嘹亮,更加激昂。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中就宣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  相似文献   

20.
持续农业     
《环境》1998,(11)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简称为“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环境不退化或保持生态平衡,是希望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建立一种非破坏性关系。技术上应用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