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支持物存在与否的条件下,藤本植物常表现为攀援与匍匐生长方式。研究生长方式对藤本植物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攀援行为对藤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的影响,有助于藤本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攀援与匍匐生长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爪金龙根、茎、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生长方式对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对根次之,对茎影响最小。在栽培和野生条件下,匍匐生长五爪金龙根、茎、叶中总黄酮及绿原酸质量分数具有高于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趋势,表明匍匐生长方式对五爪金龙产生了某种胁迫,促进了叶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除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叶的总黄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攀援生长型外,其他部位攀援生长和匍匐生长处理组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研究还发现,支持物胁迫可能是导致攀援生长和匍匐生长五爪金龙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差异的原因。支持物胁迫对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叶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影响较大,对根和茎影响较小。栽培条件下,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780%和1.577%。由此可见,采取匍匐生长方式栽培五爪金龙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海超净区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亚洲四大超净区之一,该区域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除了来自大气沉降外,只有输出没有人为输入,这一生产管理方式是否会影响该地区草原生产的可持续性,目前鲜见报道。文章分析了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以确定该区域土壤供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县高寒草甸土壤中灌丛型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9.07 g·kg~(-1),禾草型草甸最低,为57.89 g·kg~(-1);灌丛型草甸、杂类草型草甸和沼泽型草甸之间土壤有机碳差异不显著,与矮嵩草型草甸和禾草型草甸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含量同样为灌丛型草甸最高,为7.14 g·kg~(-1),禾草型草甸最低,为5.52 g·kg~(-1),但5种类型草甸土壤全氮含量均差异不显著。土壤全磷含量以杂类草型草甸最大,为2.0 g·kg~(-1);全钾含量以矮嵩草型草甸最大,为25.21 g·kg~(-1);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以沼泽型草甸最小,分别为1.93 g·kg~(-1)和21.10 g·kg~(-1),但5种类型草甸土壤的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不显著。灌丛型草甸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为438.72 mg·kg~(-1);禾草型草甸最小,为391.10 mg·kg~(-1)。灌丛型草甸和杂类草型草甸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沼泽型草甸、矮嵩草型草甸和禾草型草甸差异显著。沼泽型草甸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为13.79 mg·kg~(-1),矮嵩草型草甸最小,为10.32 mg·kg~(-1);5种类型草甸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杂类草型草甸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350.94 mg·kg~(-1),沼泽型草甸最小,为246.25 mg·kg~(-1);矮嵩草型草甸、禾草型草甸和杂类草型草甸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与灌丛型草甸和沼泽型草甸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和碱解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种类型草甸土壤供氮、供钾潜力均极高,且速效钾含量已达到富钾水平,但供磷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加铂修饰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加铂修饰,并探讨了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钠实验,结合催化剂晶型结构和比表面分析,评价所制备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加铂修饰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催化剂的活性。当铂在催化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4%-1.6%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转mCry1 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植株部位的mCry1Ac蛋白含量。结果显示:mCry1 Ac基因在整个生育期玉米叶、茎、根和种子中均能表达,mCry1Ac蛋白含量为(0.82±0.10)~(15.83±1.77)μg·g-1;随着生育期和植株部位的不同,mCry1Ac蛋白含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其中,叶、茎和根中mCry1Ac蛋白含量随转基因玉米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增加趋势,并均在完熟期达最高;在除苗期外的其他各生育期叶中mCry1Ac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株部位,而在完熟期种子中mCry1Ac蛋白含量在各植株部位中最低,为(2.86±1.71)μg·g-1。  相似文献   

5.
壳寡糖诱导转反义mapk基因烟草的TMV抗性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寡糖具有诱导植物对病原物防御反应的作用,而PAL活性的升高通常被认为是发生抗性反应的标志之一.本文以mapk基因受到反义抑制的转基因枯斑三生烟草为试材,比较了壳寡糖诱导后转基因型和野生型烟草的PAL活性变化及对TMV抗性的变化.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测,在壳寡糖诱导的植物抗性信号通路中,mapk可能为PAL的一个重要的上游基因,同时mapk在烟草抗TMV信号转导中亦为一个重要组分.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浮萍(Lemnaceae)生长在微生物丰富的污水表面,为了研究浮萍抗菌机制,为浮萍抗菌物质活性筛选以及动植物病原菌和人类致病微生物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浮萍进行提取,牛津杯法(Oxford Cup)及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比较绿萍zh0018、少根紫萍zh0224以及多根紫萍zh0003、zh0225四种浮萍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用分光光度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析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以及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浮萍甲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农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多根紫萍zh0225甲醇提取物抗菌活性最强(MIC:6.25 mg/mL),其次为绿萍;各萃取物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MIC:0.78 mg/mL),其次为正丁醇相.分光光度法测得绿萍甲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较高,为提取物的9.8%,其次为少根紫萍甲醇提取物,为8.1%,其中多根紫萍zh0225乙酸乙酯相含量最高,为萃取物的22.46%,其次为正丁醇相,为17.2%.HPLC测得不同浮萍提取物黄酮成分差异较大,两株多根紫萍成分相似而含量不同.研究表明,结合浮萍自身的特性和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大小及黄酮含量,筛选多根紫萍zh0225乙酸乙酯萃取相作为优良浮萍品种提取活性物质以及开展药物生产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亚热带区域4种主要森林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不同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针叶树种C、N含量以及C/P、N/P高于阔叶树种,P含量及C/N则低于阔叶树种.(2)杉木叶片N、P含量及茎P含量高于马尾松,但各器官的C/N与C/P低于马尾松;米槠根N含量、C/P、N/P高于木荷.(3)4种林木幼苗的C、N含量及C/P、N/P均以叶为最高,根的C、N含量为最低,茎的C/P和N/P为最低;P含量以茎为最高,叶为最低;C/N以根为最高,叶为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湿润亚热带区域森林植物苗木培育、幼林养分管理及人工造林时立地选择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是粤东地区的主要入侵杂草,危害严重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并比较了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各器官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试图为五爪金龙生态适应性的探讨、化学成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总黄酮质量分数在五爪金龙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相同,表现为叶>根>花>茎,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他器官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植物园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最高,达到1.156 mg·g-1,卧石洞生境中五爪金龙茎总黄酮质量分数最低,仅为0.175 mg·g-1;不同的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质量分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及种间竞争程度这两个因子对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彼此呈正相关关系;五爪金龙植物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0.670 mg·g-1(植物园),虽然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低于目前已经报道的一些植物,但是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亦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矮牡丹体内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10种元素(K、Mg、Mn、Fe、Ni、Zn、Cu、Cd、Cr、Pb),分析比较了各种元素在不同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矮牡丹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及植株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两地区矮牡丹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对Cd(永济0.457,稷山0.213)和Ni(永济0.093,稷山0.167)的富集上,植株不同器官之间的富集系数无显著差异.表4参9  相似文献   

10.
赵则海 《生态环境》2008,17(1):312-316
该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对少花龙葵生长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以及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少花龙葵发育时期主要包括营养期、花期和果期3个阶段,其快速增长期为3个月.少花龙葵叶片光合速率营养期和花期均较高,而在果期明显下降.少花龙葵进入花期后,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光饱和点达到最高,光补偿点最低,表明少花龙葵在花期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最高.不同发育时期少花龙葵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变化规律有相反的趋势.少花龙葵叶片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增加而降低;少花龙葵营养期和花期叶片绿原酸含量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加.即将开花的营养期少花龙葵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黄酮类成分含量均较高,兼具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同发育时期少花龙葵叶片初生代谢产物之间、次生代谢产物之间以及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杉木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种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相关。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5d后,抗病性强的杉木PAL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杉木比感病杉木高。绿原酸的含量与杉木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杉木针叶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构成对炭疽菌的影响。可见,接种后针叶的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针叶的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杉木抗病性的指标。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2.
不同混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混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武夷山地区毛竹林土壤环境改善和可持续生产经营积累实验数据,以武夷山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J.Houz.)纯林、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混交林、毛竹-杉木[Cunnin...  相似文献   

13.
沼气发酵液对西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沼气发酵液抑制西瓜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sp . niveum) 的作用机理,使用不同来源和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液处理西瓜植株,发现处理的植株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 P A L) 的活性有显著升高,不同来源的沼气发酵液对植株的 P A L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与黄腐酸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用黄腐酸处理西瓜植株也可以诱导 P A L 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选育高苯丙氨酸解氨酶菌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EMS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提高含PAL出发菌株红酵母Rhodotorula sp.CIBASA1401100 生物转化能力阳性率为35.5 % ,部分突变株PAL转化能力提高1 倍以上,其中E105,E240 具有快速转化能力,反应3 hLPhe累积浓度达到1 gL左右.φ10% 甘油和30 gLGlu 对PAL转化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用含φ10% 甘油和30 gLGlu 的反应液进行生物转化制备,E105 和E240 在24 h 期间LPhe 质量浓度大于20 gL,转化率达80 % .  相似文献   

15.
以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cereal cyst nematode,CCN)小麦品系‘E-10’和易感材料‘中国春’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并在接种线虫后测定根部防御酶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活力变化,研究抗感性材料对线虫侵染后防御酶的响应,以了解作物的抗虫机制.结果发现,‘E-10’和‘中国春’防御酶活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E-10’在线虫侵染后6 h,LOX酶活增强,在24 h达到最大值,酶活变化比‘中国春’迅速,暗示‘E-10’启动线虫防御反应更为有效直接.此外,发现小麦在接种线虫后会引起邻近未接种植株根部防御酶活力变化.‘E-10’在接种线虫后12 h,其接触组未接种材料根部PAL酶活增加0.9倍,LOX酶活增加1.1倍,并且‘E-10’未接种植株的酶活变化比‘中国春’更迅速,幅度更剧烈.表明可能有某些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参与了小麦防御线虫侵染过程,并且这种现象在抗感材料间差异显著.使用茉莉酸甲酯处理‘E-10’和‘中国春’,小麦根部PAL和LOX酶活并未产生与接触接种线虫材料相一致的变化,表明该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并非茉莉酸甲酯.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任涛  赵哈林 《生态环境》2010,19(9):2079-2084
在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放牧试验场周围,选取了不同利用方式和类型的草地(封育和放牧)、林地(乔木和灌木)和农田(灌溉和非灌溉)为研究样地,调查了0~30cm土层每隔10cm的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和有机养分(有机碳和全氮),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和有机养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垂直空间分布上,无论哪种土地类型样地,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和有机养分各土层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土层垂直变化对土壤特性影响均较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平空间分布上,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和有机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灌木林地均显著高于乔木林地(P〈0.05),而封育草地和放牧草地间以及灌溉农田与非灌溉农田间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和有机养分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平分布上,草地土壤水分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林地和农田(P〈0.05),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草地显著高于林地和农田(P〈0.05)。分析表明,对沙质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和旱作农田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对水浇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和精细管理,有利于沙地土壤环境改善与生态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与镉胁迫对菠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用清水和生活污水配制不同浓度(0、1、5、10、50mg·L-1)的Cd2+溶液,对菠菜进行受试处理,每5d灌喷1次,共处理5次.分别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L-苯丙氨酸比色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菠菜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清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清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略有升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略有降低,各暴露组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污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污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暴露组与污水对照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3)相同Cd2+浓度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各浓度污水处理PAL和P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β-1,3葡聚糖酶明显升高(p<0.05).以上结果显示:单一镉污染和生活污水与镉复合污染对菠菜不同抗氧化系统酶具有不同影响,这可能与污水中各成分与镉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In general, variance in tissue hydrolase (amylase, cellulase and protease) activity between individuals of a particular species is as great or greater than variance between tissue types or between species, e.g. although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mylase in the gut tissue ofDendraster excentricu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boral surface tissue, it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of the oral surface tissue, or of the aboral surface of eitherPisaster ochraceus orStrongylocentrotus droebachiensis. Cellulase activity of the gut tissue ofS. droebachien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ut tissue ofP. ochraceus andD. excentricus, reflecting the omnivorous feeding habit of the sea urchin. Cellulase activity of the gut tissue ofD. excentricus was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P. ochraceus, an unexpected result, given the highly carnivorous behavior of the latter. Protease activity of the gut tissue ofD. excentricu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al or aboral surface tissues, but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ut tissues ofP. ochraceus orS. droebachiensis. Amyl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in the guts of detritus- and shrimp-fedD. excentricu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over that of field individuals; protease activity displaye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Some significant surface (oral and aboral) changes were noted with respect to hydrolase activity, but the direction and lack of consistency of the changes argues that these are incidental to the process of digestion. The lack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face enzyme activity ofD. excentricus, P. ochraceus andS. droebachiensis suggests that macronutrient digestive events in surface tissues are not uniquely important inD. excentricus.  相似文献   

19.
水稻磷效率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IR71379—2B—10—2—3-1(磷低效型)、IR7133l-2B-2-1(中间型)及IR74(磷高效型)3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它们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植株体内磷的利用效率,进而研究了其对低磷胁迫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水稻磷效率的高低是由基因型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利用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磷高效基因型IR74和磷效率表现为中间型的IR71331-2B-2-1具有高的磷吸收效率.旺盛的根系生长,高的根系活力,Km、Cmin小,Imax大及相对酸性磷酸酯酶(APase)活性高等是水稻对磷高效吸收的特征.但品种不同特征也有别,本试验中的IR74对磷高的吸收效率主要是由于根系生长旺盛,根系吸收面积大所致,而IR71331-2B-2-1高的磷吸收效率则主要缘于根系活力强,Imax大.低磷胁迫下,叶片中核糖核酸酶的活性也大大升高,约是对照的10~15倍,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图2表6参21  相似文献   

20.
油菜素内酯诱导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黄瓜灰霉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BR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最高幅度达28.4%,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了木质素和类黄酮含量,促进了灰霉病菌侵染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壮苗指数最高增加了23.4%.说明BR能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0.05mg/L.图3表1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