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吉林省生态环境及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所取得的进展、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潜力。吉林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较强,可更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恢复性较强是生态环保的有利因素。吉林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生态观念淡薄等。目前,吉林省将“生态省建设”确定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将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和重点扶持,必将为吉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在积极地进行着。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质量恶化,维持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生态移民的意义,并对生态移民应当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有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老河口市自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推广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编制生态建设规划,保证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必须要有一个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可行的生态建设规划作保证。为此,我市组织专门班子,先后完成了《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次修编、《老河口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产业生态学是生态产业的学科基础。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管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生态产业的组合、孵化及设计原则主要有十点,即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柔性结构、功能导向、软硬结合、自我调节、增加就业、人类生态和信息网络。广西贵港目前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即是按以上十点原则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鸭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流域由于人类长期过度地甚至是掠夺式地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患等自然灾害频仍,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及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群落退化,生态功能降低。针对这些问题,该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科学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染综合防治,严格保护天然林;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省),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不断推进流域的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海岛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管理对策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岛旅游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专项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海岛旅游开发活动渐次兴起。海岛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海岛远离大陆,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程度低、稳定性差、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因此有必要对海岛旅游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特点,包括海岛旅游开发的优势、制约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海岛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源,提出海岛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模型的开发和相关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作者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选择气候、地表植被、土壤、地形、建设参数五大类指标建立了"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分析及其计算机动态实现,对我国西北地区管道生态保护模型体系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长庆油田生态油气田的建设目标,阐述了具体做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依法合规抓项目建设,分步分类解决油田突出环境问题,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生态环境考核体系。得出: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是建设生态油气田的前提,打造生态油气田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丰富生态保护内涵是促进生态油气田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不触碰生态红线、积极履行生态油气田建设与保护的职责,是企业促进绿色、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论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自然环境的关怀,警示世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这些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代代相传,与现代生态文明交映生辉,与世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在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在齐国这块广褒而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了以“开放、务实、包容”为特征的齐文化,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珍,加强学习和借鉴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是四川省科技厅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自然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重点是以四川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国家提出的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规划、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资源信息数据集成、自然科技信息共享等领  相似文献   

11.
重污染天气的产生从源头上看主要在于"人为"因素,而工业污染源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现阶段,工业在全国范围的"大迁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产生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从作用机理上看,工业"大迁移"容易形成大量的废气排放集聚地,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时成为重污染天气加剧的"发源地",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自然作用的叠加都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基于此,本文以为应从治理的需要出发,除了已有的制度、措施外,还须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构建产业转移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大气环境修复;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城市郊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模式;改善工业企业生存状况,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研究作为立足点,构建了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再循环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1985—2003年间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分为萌芽阶段(1985—1992年)、起步阶段(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3年)三个阶段;由此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还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此,论文根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是: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指导方针、总体定位和具体实施的途径、采取经济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用与推广、促进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工业结构生态化转型,本文从经济、能耗和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出发,以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为工具,对南京市工业结构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克服了经济单因子分析的弊端,给出了南京市工业各行业生态化发展序列。为其工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定量分析过程中,通过Microsoft Visual C++ 6.0直接调用MATIAB数学库函数。克服了近似算法精确度欠佳的缺陷,提高了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受自然条件、市场和资金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缓慢。从“深度”、“广度”和“融合度”三重维度出发,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品牌产业、延伸产业链、挖掘产业附加值、对接生态保护,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民族地区产业新模式。以百色芒果产业为例,从三重维度出发创新优势产业,总结实践贡献和理论成果,发挥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效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准东煤电煤化工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及产业带入驻企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分析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需要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做了充分的讨论,为准东煤炭资源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管理部门更好的、科学的管理准东煤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战略选择,本文结合鲁北化工集团创建工业生态园,较全面的讨论了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生态 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背景,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借用计算机构件理论和生态工业学理论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生态意义上的水链及水网的建设。其核心成果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mountain hut infrastructure in the Alp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ecotourism in the Alpine region.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ture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in the vulnerabl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ecosystems, a new decision support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multi-attribute modelling supported by the DEXi software. The integrated rule-based model is hierarchical and consists of two submodels that cover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mountain huts and that of the huts’ surroundings. The final goal for the designed tool is to help minimiz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ourists i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nd undeveloped mountain areas and contribute to mountain ecotourism. The model has been tested in the case study of four mountain huts in Triglav National Park in Slovenia. Study findings provide a new empirical approach to evaluating existing mountain infrastructure and predicting improvements for the future.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decision makers in protected areas, such as Alpine national parks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a way, this model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mountain huts with the main aim of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ountain environment visitors as well as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who may eventually become ecotouris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赤水市山地丘陵气候的垂直变化规律,根据各气侯观测资料和温度垂直分布模型,推算出不同海拔高度各温度要素值。根据热量条件指标的自然分异和果树分布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农业气候层的高度,并对主要果树在赤水地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了气候适宜性分析,提出了不同农业气候层次的果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资源环境超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指标性短缺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长期形势作出判断研究,系统梳理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经验与教训,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规模增长过快、布局不合理以及突出环保问题等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黄河中上游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以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为原则,推动国家级煤化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规划环评工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跨区域共建黄河中上游地区现代煤化工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再生水资源利用,推进煤化工“近零排放”和水权交易;按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促进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