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的强化策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环境科学》2006,27(12):2432-2438
研究在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通过预处理强化、介质优化和工艺改进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可行性.改进方法包括化学强化预处理、预曝气、添加氮吸附介质、添加磷吸附介质、湿地高浸润线、中浸润线、低浸润线和动态浸润线运行.结果表明,化学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除磷,而且削减湿地污染负荷可使后续湿地面积减小63%,但是不能有效脱氮.预曝气仅使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添加氮吸附介质的有效时间短,运行前3个月对NH4+-N去除率为84%,5个月后下降到64%.添加磷吸附介质的有效时间较长,可维持数年.因此,脱氮过程只有通过基质微生物实现.稳态浸润线下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高浸润线湿地为50%、21%、32%、-26%;中浸润线湿地为53%、48%、48%、-14%;低浸润线湿地为74%、96%、35%、22%.提出动态浸润线及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工艺(CBSW),其对COD、NH4+-N、TN、TP去除率为67%、62%、53%、33%.CBSW实现了单级湿地内好氧/缺氧环境的交替出现,提高了脱氮能力,除污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新型废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73,自引:8,他引:65  
根据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地表流工艺和地下潜流工艺,人工湿地实际上是一种推流式生物反应器,一般利用芦苇作为供氧手段,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净化废水功能,BOD去除率达85—95%,SS去除率达90%,氨氮和磷的去除率约为40—50%,而其基建和运行费用仅为传统二级处理的1/10—1/2.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湿地处理乳制品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进水COD浓度400mg/L-800mg/L,温度15℃-23℃时,人工湿地装置处理乳制品加工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7%-98%,面积负荷率达23.3g/(m^2.d)-28.2g(m^2.d),BOD5的去除率达97%-99%,BOD5的面积负荷率为12.6g(m^2.d)-17.2g(m^2.d),几乎70%-90%COD和BOD5去除率发生在进水沟段。  相似文献   

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本工程采用预处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贵州省某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200mg/L、BOD5≤120mg/L、SS≤220mg/L、氨氮≤30mg/L、TP≤3mg/L时,出水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运行成本为约0.08元/t。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合在农村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改进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人工湿地,该湿地在传统潜流湿地的基础上,提高水流曲折性,改用波形方式的流态,使污水反复多次地经过土壤基质,从而增强了吸附、沉淀的效果,更为有效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将传统湿地和波形湿地进行比较,发现波形湿地出水COD和NH4 -N明显低于传统湿地。  相似文献   

6.
塘-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独特的除氮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种组合方式下湿地系统对细菌的去除,同时讨论了不同淹没排空比(3∶3、5∶3、9∶3)下潮汐流湿地床对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潮汐流湿地系统中,细菌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组合潮汐流-潜流系统中,淹没排空比为3∶3时,总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的总体去除率分别为96.5%、97.9%、92.4%,而潮汐流湿地床的去除率仅为65.8%、58.2%、46.9%,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成为细菌去除的限制因素。仅利用组合人工湿地作为高浓度微生物污水的处理是不够的,需要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这些处理系统大多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为理论探讨或实验研究。本文在论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类型、特点、构成及应用的基础上,指出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中等负荷有较高去除率的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状况,湿地中水体有出水溶解氧值均为0,氧化还原电位-200-300mV之间,PH值偏酸,出水PH值稍低于进水,系统中N化合物主要为NH3-N,是NO3-N的4-10倍,NO3N的100-200倍,说明易于进行氨化作用,而硝化作用在较低水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提高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和表面覆盖地膜的强化方式,开展冬季运行试验,分析试验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经强化措施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措施后,各指标平均去除效果都有较大提高,COD去除率由25%提升至49%、TN去除率由27%提升至45%、TP去除率由29%提升至51%。  相似文献   

11.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相似文献   

12.
潜流式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舍碳有机污染物。但一般对舍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污水中氮去除率的方法。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基质来构造湿地系统.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改变一些管理手段如间歇运作及其他方法可增加湿地系统内部的溶解氧量来创造去除氮所需环境.还可通过对湿地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设计等措施来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原理.提出了潜流湿地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对湿地选址、填料的应用、水生植物的栽种等实地应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浑南新区潜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在12个月的试验时间内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能力.对NH4+-N的去除率平均为95.84%;对COD的去除率平均为99.10%;对SS的去除率平均为100%;对BOD5的去除率平均为96.03%;对TP的去除率平均为87.64%.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显著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调节pH.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持续性运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建  何苗  邵文生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9):1760-1764
中国北方地区城市纳污河道内的污染河水具有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这给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持续性运行造成很大困难.通过1a多的连续性运行,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年平均水力负荷为15 cm/d.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大,夏季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70%以上,而冬季水温降低到15℃以下时,氨氮去除率降低到30%以下,但季节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人工湿地在夏季雨季时期可以承受较大的短期洪水水力冲击负荷,在100 cm/d的负  相似文献   

16.
湖北某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根据当地地势及生态环境,适于采用人工湿地结合厌氧和跌水接触氧化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改造原有池塘、利用自然斜坡优化设计了厌氧池、跌水接触氧化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排放标准。运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效率高,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可作为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影响潜流人工湿地脱氮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各种机理,包括基质吸附、植物吸收、氨挥发、硝化-反硝化等,其中硝化-反硝化是最主要的脱氮过程。在人工湿地脱氮工艺方面,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今后研究的前沿。此外讨论了影响人工湿地除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pH、碳源、重金属、水力学因素等,其中碳源、重金属和水力学方面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最后,进一步综述了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环境的污染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快扩大。依照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在大气以及地表的污染之外,潜流的水污染问题也在逐渐的凸显。由此本文通过针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效能展开探究分析,以此能够借助相关参数模型,为我国的潜流污水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稠油采出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人工潜流湿地由3个面积各为900m^2的芦苇床组成,平均布水量分布为6m^3/d、18m^3/d和30m^3/d,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为:COD401.08mg/L,BOD531.88mg/L,矿物汨油24.67mg/L,TN11.67mg/L,经潜流湿地处理后上述污染物分别减少了COD67.25%-80.77%,BOD580.02%-89.05%,石油类78.00%-88.45%,TN75.32%-82.43%,经检测,试验期间潜流湿地的渗透率为0.52m/d,在这种条件下潜流湿地的耐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