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们是中国智造的领跑者,他们是技术创新的新动能,他们用智慧的钥匙开辟了中国制造的一片天空。"2016年12月,在广东卫视直播的"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郑孙满凭借长期在安防之路上的勠力深耕和卓越贡献荣膺其中,这是组委会给予郑孙满及其团队的颁奖词。身为广东美电贝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电贝尔)董事长兼总裁的郑孙满,带  相似文献   

2.
镜像     
<正>迟到的桂冠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同另外两名科学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该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履行特殊职能的光荣群体:他们伴随着社会需要诞生,用智慧和胆识担当起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得力助手;这是一个助推安全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承载着安全发展重任,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政府与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通过水培耕种方法在类火星状态种植水果与蔬菜,这种方法有望应用在火星和月球上。电影《火星人》中,由马特丹蒙饰演的植物学家马特沃特尼设法在火星上种土豆以填饱肚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新的耕种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这个奖实至名归,因为这三位和其他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让人类得以有效地降低寄生虫带来的严重危害。寄生虫病曾经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威胁,但在科学家、国际机构和各个国家卫生机构的长期努力下,寄生虫病已经逐渐淡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甚至在非洲,已有部分国家宣布消灭了某些寄生虫病。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寄生虫被控制,过敏症状却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对智慧工地全生命周期的本质安全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综合运用本质安全理论,构建智慧工地本质安全度评价模型.首先,根据智慧工地本质安全定义,将智慧工地本质安全度划分为初始级、简单级、标准级、成熟级和卓越级5个等级;其次,基于智慧工地的生产现状,构建包括人员管理系统、机械设备管理系统、现场监测预警系统、过程控制管理系统等4个...  相似文献   

7.
王少华 《安全》2007,28(8):45-47
企业管理之父彼德·德鲁克说过:"任何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是在文化的影响下把任务执行好的人",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而对于核电企业来说,建立有效、卓越的企业安全文化则是它的治企之本.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2018年上半年国内最大规模的ICT生态盛会——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以"因聚而生·以行致盛—Σco-XA"为主题,汇聚了数千家企业和万余名行业精英及业界领袖齐聚青岛,深入探讨了"生态纪"的价值潜力,以及如何以行动共创生态的指数级繁荣,并重磅发布华为云生态青岛行动计划。大会举办了两场主题演讲,同时围绕"智慧城市之光、卓越企业转型、生态平台和技术领导力"展开20余场峰会和开放分论坛——从  相似文献   

9.
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地震,从而对最大规模和强度的地震震源有了更好的认识。 这是科学家首次得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并观察深源和中源地震,  相似文献   

10.
<正>弗拉迪米尔·穆拉绍夫在NIOSH博客撰文: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投入到工作生产中。就在机器人数量和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有人呼吁科学家、工程师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探究机器人对社会的影响,确保机器人崛起不会造成人类毁灭。为避免噩梦成真,1942年美国科幻小说巨头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环舞》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条就强调了人的安全,内容为"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21世纪的今天,机器人在工作场所执行任务越来越多,这条定律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各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层出不穷,国家相关部委也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权威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这一提法也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而逐步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形成一种新思维、新路线。作为传统安防信息化集成商,如何正确思考智慧城市与平安城市的关系、从平安城市到智慧城市演变中对我们安防领域的影响、安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信箱     
<正>(上期答案)"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不友好,从普通感冒到恶性肿瘤,人类的多种疾病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令人讶异的是,有些"病毒"确是抗击肿瘤的利器,那科学家是如何"驯服"这些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呢?科学家"驯服"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灵感来源于近一百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据20世纪初的病历记载,一位患有宫颈癌的妇女被狗咬伤后向医生求助,医生按照标准流程为她接种了狂犬病疫苗,这是一种减毒活疫苗,而令医生惊奇的  相似文献   

13.
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地震,从而对最大规模和强度的地震震源有了更好的认识. 这是科学家首次得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并观察深源和中源地震,并模拟出了深震的确切压力和温度.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地球上一些最大规模和强度地震的震源.  相似文献   

14.
环球浏览器     
<正>俄造"方舟"存生物DNA模仿诺亚方舟传说,但收集的不是动物而是生物基因——这是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研究人员所希望完成的。该校科学家正尝试收集并储存所有灭绝和现存的生物基因。他们争取到了大约10亿卢布(约合1亿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这是迄今为止俄罗斯的大学所获得的最大一笔经费。项目命名为"诺亚的方舟"。这是全球首个此类科研项目,计划于2018年完成。若成功,俄罗斯  相似文献   

15.
<正>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分论坛上,美国BST(行为科学技术)公司副总裁兼咨询业务总监董·马丁(Donald K.Martin)作了题为《提高安全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取得卓越安全绩效的关键》的演讲。为了对行为安全科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成效和成功案例有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董·马丁。记者(以下简称"记"):自1979年美国BST公司成立至今,致力于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创造卓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8月,北京田径世锦赛开幕;9月,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平均每年组织举办60多项国际赛事和大型活动的北京,幕后是一批默默无闻的安监人,在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北京,国际之都、文化之都,是中国面向世界展示自我的重要名片和窗口。平均每年组织举办60多项国际赛事和大型活动,让这座充  相似文献   

17.
<正>污水处理厂工人会面临多种可见的危险因素,如溺亡、跌倒、封闭的空间,不知不觉中暴露在通电设备、危险化学品或有毒气体中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肉眼所察觉不到的危险。比如对于有可能接触到人类排泄物的人员来说,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相关的疾病就对他们造成了持久的威胁。为了此类预防疾病,污水处理工人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勤洗手和接种甲肝和破伤风疫苗成了一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当你焦急地想要去某个地点,地铁、缆车、公共汽车、专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都在你身边,并且能够通畅、快捷、安全地满足当前需求;当你同家人或者朋友焦急地寻找公共设施、景区时,能够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当医院无需等待、自动分诊;当你不必为校园暴力、校园安全、徇私舞弊担忧;当你在更加智能、人性化的环境中生活……这一切,就是智慧城市。2010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开始在我国出现,在智慧城市系统大力推广和兴建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唐涛 《中国安防》2023,(5):19-24
<正>近年来,安防无人机广泛应用在智慧边防、应急救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兴警等领域场景,其应用价值不断涌现,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为安防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物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在社会上的普及度已经很高,人们对万物互联、智能互联、数据共享以及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很多新兴领域,比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也开始提出智能物联网生态建设的需求。这一系列的需求推动并加快了智慧物联网生态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智慧物联网生态建设将成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