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笔者认为 ,西部属于我国重灾区 ,而人为灾害相当严重。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 ,安全生产经历的四次事故高峰的教训并对我国西部人为灾害的历史及现状 ,进行剖析 ,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提出了综合对策 ;建议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西部开发计划、招商投资和工程建设中 ,要把交通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火灾 (油、气管道企业及民用设施、公共场所 )、水源 (水库、河流、南水北调 )矿山 (爆炸、坍塌、尾矿库、中毒 )、工业 (安全、卫生、环保、自然灾害 )等方面的安全减灾防灾工程纳入开发、建设、管理的体系之中 ;特别强调 ,要在大西北开发与建设中 ,必须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预防文化 (减灾文化 )、环保文化 ,提高全民族的安全减灾环保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把西部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安全、卫生、少灾的 ,人民健康、富裕、长寿、与自然界和谐、高度文明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部大开发序幕已打开,“两会”已成热点,似乎到西部淘金去已成为一种时尚。笔者作为中国科协减灾专家,建议应有些冷思考。我以为西部大开发作为历史性的壮举,重在要有创新及观念的大转变。安全减灾作为一种国策及保障手段必须走在西部开发前面,忽略安全减灾规划战略的开发行动迟早要招致悲惨的后果。 一、西部大开发需从认识灾情开始 总体讲中国西部处于大陆西北灾害带及青藏高原灾害带之中,具体又包括黄土高原严重灾害区、川滇山地灾害区、蒙缰灾害区、青藏灾害区等。西北地区是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地理单元,干旱、少雨、多风及沙…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现代城市安全的灾害特点不仅要研究传统的安全减灾问题,也要涉及非传统的安全的问题,过去综合减灾意义上的城市自然灾害与城市人为灾害的分类显然是…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编写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西部开发的警示》一书 ,是中国首部研究探讨西部大开发的精品力作。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同志亲自作序 ,并任名誉主任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汤泉任主任 ,近 50名专家、学者及领导以“认识西部献身西部”的精神为该书收拾资料 ,精心撰写每个章节 ,希望该书能对中国环保、安全、减灾界科技人士和关心西部建设、为西部投资的国内外金融、保险、建设等行业人士都有所“警示”。笔者衷心希望这部“小书”能为中国西部开发防灾减灾建设的“大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从来都是统一的。对于在西部开发建设中 ,如何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人为灾害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副局长杨富有他的见解和观点。他认为 :在西部开始中 ,要充分借鉴内地在开发过程中正反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不要重蹈覆辙 ;在西部开发中 ,要从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开始就树立并坚持安全生产这样一个理念 ,树立并坚持预防为主这样一种思想 ,使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生态平衡工作和自然灾害的控制与政治、经济、社会上的诸多因素一样纳入系统的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只有坚持这样的系统性 ,才有可能从本质上从基…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灾害风险应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城市灾害的分类;从城市灾害预防与控制,应急反应与救援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城市灾害风险控制与应对上的不足;提出8个方面的对策。该对策研究包括:建立城市安全规划、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实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完善城市灾害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安全规划风险评价机制;加快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加强城市安全科学研究与交流。该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灾害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及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迈向 2 1世纪的壮举 ,已越来越引发各界的关注。西部开发本身固有的生态环境及灾情也成为科技与管理界的共识。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防灾减灾战略 ,或如何用科技减灾的利剑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就成为全部问题的焦点。笔者认为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带头强调科技减灾 ,落实科技减灾产业化思想 ,大力推进并注入减灾中的科技含量。以下就中国西部开发的科技减灾产业化思路谈五点构想 :第一 ,要明确开发西部与实现全国现代化的关系 ,为此必须要研究西部特有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 ,不在东部 ,而是在西部。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大开发作为历史性的壮举 ,重在要有创新思路及观念的大转变。安全减灾作为一种国策及保障手段 ,必须是西部开发的先决条件 ,如果忽略了安全减灾规划战略的布署和开发行动 ,必然迟早要招致悲惨的后果。笔者提出此建议 ,旨在为中国西部开发探索一条生态、安全、减灾和谐发展之路 ,意在促进西部开发健康而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是继1994年日本横滨减灾大会后的第二次,目的是对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予以总结,并制定21世纪减灾发展战略。联合国日内瓦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给国人的思考颇多,具体讲至少涉及如下内容:(1)新学科要反映大安全观的思想,不可仅局限在劳动安全的狭小空间;(2)新学科要加强并拓展安全减灾基础科学的内容;(3)新学科要强调并倡导安全、减灾、环保的大联合,强调减灾研究一定在兼顾自然与人为特征;(4)新学科村建时,要加大科学普及的份量,要让更大的社会群体对防灾减灾建立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如今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2 0 0 0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领导同志强调 ,西部大开发要把增强紧迫感与长期艰苦奋斗、突出重点与带动全面发展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公布的西部六大战略重点中 ,尤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笔者从西部生态安全及防灾减灾专题研究发现 ,在不少西部省区 ,如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 ,由于治理沙漠化及沙化任务艰巨 ,所以在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区或丘陵沙漠区 ,经常看到“再造山川秀美大西部”的口号标语 ,无疑这是鼓舞西部大开发斗志所需要的。但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现状及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磊  金硕 《安全》1996,17(1):46-48,5
儿童安全问题十议金磊,金硕(北京减灾协会,天津医院创伤中心)目前,职工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比例,这些孩子们的健康安全问题维系着千百万家长的心绪,因而与未计划生育时代相比,理应得到社会与家庭更为重视的关注。1儿童的居住环境与人为灾害的预防小儿的住房要...  相似文献   

13.
让 2 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 ,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 ,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减灾应急能力。挥别 2 0世纪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 ,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向 ,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空。“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趋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 ,不如此 ,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思考 1:要宣传环保重要 ,安全减灾更重要的科学观就战略规划而言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制定的《中国 2 1世纪议程》到…  相似文献   

14.
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谈及西部大开发建设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时 ,于光远先生认为 ,西部大开发所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好水的问题。西北地区水非常少 ,土地干旱严重 ,最干旱的地方 ,每年的降水量还不及蒸发量的 1%。西南地区水多 ,但却有许多水资源没有合理地利用好 ,白白地跑掉了 ,有些地方还经常不断发生水灾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多水少都产生了灾害 ,这是非常值得人们认真关注的问题。于光远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也是灾害经济学的创立者。他的灾害经济学的理论是在 19…  相似文献   

15.
金磊 《安全》2001,22(5):31-33
在2001年2月下旬举行的"中国科协2001年自然灾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递交的百余篇论文中,有近1/4是从不同侧面论述西部防灾减灾及生态安全建设的.我认为这是为正在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带了个好头,提醒开发建设者们要警视西部危情,更关注西部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安全减灾标准化体系的初步研究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00045)0前言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及灾害形势极为严峻,各类事故和灾害、特别是重大事故及突发性灾祸明显增多。从现代企业安全减灾的实际出发,国家、各级政府及企业有些防范措施及标准,但必须看...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缺陷,《中国减灾规划》是中国跨世纪减灾事业的科学与管理指南,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应以此为指针并全面按照城市冲体规划内容落实其细则。但必须看到,城市减灾工作及能力建设与中国减灾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讲:1)综合减灾措施和管理是薄弱环节,迄今防灾减灾缺乏政府一级的统一协调,而是各自为战;2)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通信网络不健全也不统一;3)政府尚未下达城市 综合灾情(自然与人为)的统计指标及要求,应该说每年的灾情损失还仅仅是保守的估算值,已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度;4)各类灾害的防灾设施标准低,基本上尚未形成城市灾种的减灾技术体系;5)由于综合减灾思想仅仅停滞在学术界及专家层,迄今在先进国家应用成熟的灾害与保险相结合,保险与救援相结合的新保险机制尚未形成,不仅使公众无法正确认识保险的真正作用,更使不少大工程设保率低;7)城市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经济,但应该承认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并不高,自救能力差。迄今虽广为宣传安全文化并普及减灾科学知识,但多数市民仍仅仅认为城市是安全的“福地”。  相似文献   

18.
提到西部开发建设 ,许多人想到要搞好基础建设 ,发挥当地优势 ,搞好经济发展等等方面 ,而当我们请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马阳谈一谈对西部开发与减灾如何更好地结合时 ,马阳认为 ,将西部开发与减灾相结合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马阳谈到 ,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个是经济运行的机制要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转移到节约型的方式 ,考虑西部开发尤其是西部减灾工作时 ,要考虑到这两个转变。我认为 ,在研究西部大开发的时候要想到 :一是在西部大开发时 ,不能按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开发的模式去搞…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各种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中许多不乏人为因素。因此,探讨防治人为灾害的对策及道德思考,加强和创新防灾减灾工作理念非常重要。本文试从以人为本,强化各级人员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从道义出发,追求建筑工程相关系列程序的严谨与科学以及加强监管,遵循工程规律和道德准则,严把工程期限关的角度进行探讨,以积极有效地防治人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两会”召开前夕,2000年3月1日在“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召开之际,“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多功厅,坐无虚席,来自全国安全、减灾、环保界的200余名专家学者,认真地聆听了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七位领导的讲演。论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许厚德研究员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致开幕词,他强调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国务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