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对 2 0世纪中国灾害事故规律的认识及对新世纪灾害态势的分析 ,从科学与文化交叉的新视角 ,研究了以管理、科技、文化、学科建设等为主题的新世纪方略。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到来之际,在世界范围里,人们纷纷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回顾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和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其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通常受到重视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然而,减少灾害损失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史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一系列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5月6—12日是防灾减灾周。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向民众传播防灾减灾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让安全、应急、防灾文化深入民心,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公共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广场上,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20家承办和  相似文献   

4.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浅析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校园,特别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作为文化、科学、技术的人才培育基地,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践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为人类抵御各种灾害事故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因此,倡导和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又一项社会责任。笔者浅析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文化的功能,并对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的公安网站对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文化建设将是公安机关在新世纪里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本文从电子政务特征入手,结合公安网站在营造具有电子政务为特征的公安文化氛围上的缺陷,对构建公安网站的电子政务文化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城市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如何确定城市灾害总体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亟需探讨。本文在分析城市常见四大类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社会安全灾害)的基础之上,进行城市灾害评估流程的介绍,包括灾害识别、灾害分析、灾害评价、提出对策措施,从而为城市灾害的总体等级的确定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以青岛市统计局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青岛市的城市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城市燃气管线泄漏致灾灾害链,对灾害链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建立灾害链模型,并通过计算灾害链发生概率对灾害链断链减灾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燃气管线泄漏致灾灾害链可分为致灾环、激发环、损害环三部分;灾害链中因管道裂纹导致的中毒窒息灾害事故、管道穿孔导致的中毒窒息灾害事故及火灾等链条的发生概率较高;致灾环是灾害链断链减灾的关键环节,在城市安全管理中应落实应急预案制度并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矿山企业应急管理文化建设,提升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软实力发展水平,将网飞文化“自由与责任”理论模型与矿山企业应急管理建设的情境与条件结合,构建应急文化建设蝴蝶结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安全、应急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收集,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PLS-SEM模型及模糊数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创新性为核心的人才密度中介变量下,坦诚文化与适当自由对人才密度影响显著;坦诚文化、人才密度、适当自由对应急效能起正向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表明所示指标为“良”,对应急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促进性,以推动应急文化软实力建设,为矿山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商业综合体灾害链进行风险研究,基于链式风险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商业综合体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复杂网络结构对商业综合体灾害链的演化过程进行表征,综合灾害事件的致灾率、灾害损失程度、灾害链的脆弱度3个指标得到每条灾害链的风险度量值,最后以泸州摩尔玛商场爆炸事件为实例进行评估,辨识出每条灾害链的风险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为商业综合体次生或衍生灾害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1,(12):27-29
本文从中国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态势分析入手,认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及灾害,缺乏文化建设是中国迄今国家、城市、企业、社区等安全少灾局面难形成的"致命伤".为此集中讨论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态势分析入手,认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及灾害,缺乏文化建设是中国迄今国家、城市、企业、社区等安全少灾局面难形成的“致命伤”。为此集中讨论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与安全保障能力,以典型煤矿企业为例,深入分析企业重大灾害的孕灾环境与类型,确定诱发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构建以“安全文化理念”为1个核心,涵盖“组织”“制度”“人员”“技术”“信息”“装备”“资金”7个要素以及“危险源预控”和“灾害应急救援”2个关键环节的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最后,利用事故树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评价某典型煤矿企业历年来的灾害事故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障体系的持续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煤炭行业企业开展重大灾害预防与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所发生的冰雪灾害的损失、影响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次灾害具有受灾范围的全面性、灾害过程的发展性和救灾行动的艰难性等特征,阐明冰雪灾害在城市会造成停电停水、交通瘫痪和通讯中断等严重灾情,进而引发断油断粮、物价飞涨和人心恐慌等综合性灾害。通过冰雪灾害对城市救灾行动的总结,指出冰雪灾害给城市政府的深刻启示在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必须同时加强防灾救灾的软硬件建设,并提出城市必须采取持久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宜传教育、大力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订各类灾害的专业性应急预案和努力构建协同联动救灾机制等对策,有效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积雪灾害的发生或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必须弄清积雪灾害特征,分析积雪的影响因素,研究积雪灾害的发生机理,理顺积雪灾害的类型,探讨积雪灾害发生的规模,以确保工程建设及人民生命安全。降水量是积雪灾害首要因素,是积雪灾害物质的来源;气温的高低是造成积雪的前提;风不仅对水汽和降雪有影响,而且对积雪有再分配的作用;降雪量直接影响积雪分布,地形、风向、风速(风力)、植被、坡向等对积雪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在分析研究灾害积雪的特征、类型、影响因素、发生机制、规模以及发生的规律等同时,探讨了最大积雪深度、最大风速的计算方法。通过定量计算,为研究积雪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链式类型特征及防御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滞洪区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沿岸大堤的洪水压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蓄滞洪区内发生重大灾害,依据灾害系境理论与洪灾形成规律,系统地研究文安洼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链.研究发现,文安洼蓄滞洪区洪水灾害属于雨-洪灾害链,从洪水蔓延角度看,蓄滞洪区灾害链又属于支干流域灾害链和蔓延侵蚀灾害链耦合形式. 在搞清蓄滞洪区灾害链基础上,通过对大清河流域历史洪水灾害分析,发现流域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将其在时间进程上划分为平静期、过渡期和活跃期3个阶段,而对某大洪水而,其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又可划分为早、中、晚期3个阶段,针对不同洪水灾害链式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即孕台阶段采用断链措施,潜在期采用防御措施,诱发阶段采用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卯年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正以从未有过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不如此事故和灾害将极大的制约着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渴望要求以独特视角、宏阔的视野,将国家稳定与安危、…  相似文献   

18.
保护人民生命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是中国人民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这也是国人迈入小康、跨入强国富民之道的必要条件之一。最近,国家民政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998年我国受灾情况。经民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年终核定,1998年全国共有3.5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影响,因灾死亡5511人,紧急转移安置2O82.4万人(次);倒塌房屋821.4万间,损坏房屋662.5万间;农作物受灾5014.5万公顷,成灾2518.1万公顷,绝收761.4万公顷;各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007.4亿元。199…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安全意识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笔者从哲学角度 ,对安全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剖析 ,探讨了安全意识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其中包括安全意识的结构以及安全意识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新世纪的安全观念 ,即拓展安全领域、以人为本 ,保障安全 ;以素质教育为本 ,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以科技为本 ,创塑安全新貌 ,弘扬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 ,西部属于我国重灾区 ,而人为灾害相当严重。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 ,安全生产经历的四次事故高峰的教训并对我国西部人为灾害的历史及现状 ,进行剖析 ,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提出了综合对策 ;建议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西部开发计划、招商投资和工程建设中 ,要把交通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火灾 (油、气管道企业及民用设施、公共场所 )、水源 (水库、河流、南水北调 )矿山 (爆炸、坍塌、尾矿库、中毒 )、工业 (安全、卫生、环保、自然灾害 )等方面的安全减灾防灾工程纳入开发、建设、管理的体系之中 ;特别强调 ,要在大西北开发与建设中 ,必须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预防文化 (减灾文化 )、环保文化 ,提高全民族的安全减灾环保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把西部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安全、卫生、少灾的 ,人民健康、富裕、长寿、与自然界和谐、高度文明的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