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选取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生物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生物,将其置于氯咪巴唑含量为2.00ng/mL的水体中暴露7d,考察氯咪巴唑在罗非鱼体内不同部位(鳃、肝脏、胆汁和血浆)的吸收和清除动力学过程,比较了氯咪巴唑在鱼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和清除动力学速率.罗非鱼暴露于氯咪巴唑水溶液3d后,鱼体鳃、肝脏、胆汁和血浆中的氯咪巴唑达到最高浓度,分别为2.91ng/g,33.7ng/g,4.84ng/mL和2.58ng/mL;结束暴露3d后,氯咪巴唑在鳃、胆汁和血浆中的稳定浓度低于方法检测限,在肝脏中的稳定浓度为1.28ng/g.鱼体鳃、肝脏、胆汁和血浆中氯咪巴唑的吸收动力学常数ku分别为0.069,0.813,0.286和0.136h-1;清除动力学常数ke分别为0.033,0.029,0.082和0.060h-1;半衰期t1/2分别为21.1,23.9,8.51和11.6h.氯咪巴唑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清除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r2范围为0.75~0.98.氯咪巴唑在鱼体鳃、肝脏、胆汁和血浆中的稳态生物富集系数对数值logBCFss分别为0.50,1.56,0.72和0.45,低于氯咪巴唑在野生罗非鱼体内的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2.
稀有Ju鲫,大鳞泥鳅——新的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稀有Ju鲫和大鳞泥鳅作为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行性。依据生长和现存量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Ju鲫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和LOEC。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Ju鲫的NOEC分别是2500,10,200,20,80μg/L,LOEC分别是5000,20,400,40,160μg/L。铬和五氯  相似文献   

3.
论有机污染型饮用水二氧化氯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李莉萍 《环境与开发》1998,13(4):33-35,37
针对我国7大小系及湖泊水质日趋恶化有机污染日类重,氯消毒产生卤代甲烷等致癌物质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实,提出用ClO2替代一般氯制剂对饮用水消毒,运用大量数据和实例,论证了用ClO2替代一般氯制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使用ClO2IIE GXGUR PVWGN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根据油田采出水中氯离子含量高,对CODcr测定影响较大的特点,通过实验探讨高含氯对污水CODcr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其影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高含氯、低CODcr的污水用国标方法测定CODcr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掩蔽氯离子测污水CODcr总量,用CODcr总量减去氯离子产生的CODcr量则能较准确的反映污水的真实CODcr值。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地区的多氯联苯污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洋淀地区不同类型纸厂排水口底泥及保定市排污渠底泥进行了GC/ECD分析,可萃取有机氯(EOCl)含量测定,检出了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用截止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的透析袋方法对相应地区的水体进行了检测,发现水体中可检出含氯农药六六六,但多氯联苯等由于水中存在浓度低未能检出,同样样品的GC/MS/COM结果表明,水体中主要存在的亲脂性有机污染物为:蒽酮、蒽二酮、苯胺、氯代烃、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系物。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五氯酚,以重氮甲烷衍生后生成五氯酚甲酯,用稳定的同位素^13C6五氯酚为内标物,采用GC/MS法,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进行定量测定。五氯酚的实际检测限为1μg/L;平均回收率为94.0% ̄96.5%;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  相似文献   

7.
紫外诱变优势菌处理含氯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紫外诱变技术选育高效降解菌,对未诱变菌和6株诱变菌进行含氯废水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40s;变异优势菌4^#菌株对含氯废水的CODCr和TC1(总氯)的去除率比未诱变优势菌0^#菌株分别提高10%和20%;变异菌菌株生长速度快,抗有机氯毒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作用下,4氯苯酚(4CP)的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紫外光的作用更为显著.4CP的反应速率与4CP起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浓度、富里酸浓度等因素有关.通入空气,能够加速4CP降解.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作用下,4-氯苯酚的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紫外光的作用更为显。4-CP的反应速率与4-CP起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浓度、富里酸浓度等因素有关,通入空气,能够加速4-CP降解。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处理中的几种消毒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液氯、二氧化氯、氯胺及臭氧进行了比较,指出消毒效率为:O3>ClO2>Cl2>RNH2Cl,消毒持久性顺序为:RNH2Cl>ClO2>Cl2>O3,成本费用为:O3>ClO2>RNH2Cl>Cl2,液氯和二氧化氯消毒会产生有毒的消毒副产物,几种消毒剂各有所长,在使用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4-氯酚光化学反应过程中C-Cl键的断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反应体系20mg/L4-氯酚在光照下,C-Cl断裂,用离子色谱检测了Cl^-浓度,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Al^3+加速C-Cl键断裂的作用较明显;在此外光照射下,氯原子迅速从4-氯酚分子中苯环上断裂,Al^3+、Fe^2+、Fe^3+对该过程的影响很小。最后用Cl^-浓度变化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主波长365nm的黑炽荧光灯为光源,研究了由CMC-Na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的过程。结果表明,咪蚜胺农药在3*8W黑炽荧光灯照射下,经附载TiO2作用3h后可降解50%以上,其光解可用假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3.
絮凝和生化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纸浆漂白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絮凝、厌氧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一体化反应器处理造纸制浆含氯漂白废水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时,COD总去除率达83.9% ,毒性去除率92% . GC-MS、超滤实验结果表明:原废水污染物是以氯代酚为主的氯代有机物,其中毒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低分子物质. 絮凝单元去除的主要是大分子氯代有机物,厌氧单元通过还原脱氯及酸性水解,氯代有机物得到了基本的去除. 好氧单元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低分子量的酸性组分和烷烃类明显增加,表明污染物得到了进一步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同类氟氯碳化合物臭氧消化潜势之间的差异,探讨ODP与有关参数必然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两类求算HCFCs,CFCs的ODP的参数方程。一类是以大气寿命τ为参变量的计算ODP的参数方程,与之相应,发展了一种仅含氟氯碳化合物分解反应的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探讨的是利用二氧化钛使三氯乙烯产生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的方法,去破坏一般的污染物质。该项研究的结果与以前所获得的TCE的高速率的破坏相一致,与这些高速率破坏同时发和珠是高量子产额(接近整数),但是,直接抽样的质谱测定和气相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显示;有大量的副产品生成(碳酰氯、二氯乙酰氯(DCAC)、一氧化碳、分子氯),在化学反应的基础上,DCAC的生成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含有CI原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介孔分子筛用于环境水体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性模板途径合成了介孔分子筛HMS,并通过化学修饰手段在其孔内壁上接枝了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得到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CPS-HMS。考察了CPS-HMS对水体中三氯甲烷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96mg/g和148mg/g,去除率高达97%和94%;和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很显著;动态穿透曲线表明在CPS-HMS上的吸附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采油污水中石油类,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探讨水中石油类,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中1mg/L原油约产生1.831mg/L的CODcr值,对高含氯,低含油的污水来说,用国际方法测得CODcr主要来自于氯离子干扰;在不掩蔽氯离子的条件下测污水CODcr总量,用CODcr总量减去氯离子产生的CODcr干扰值就比较准确地反映污水有机物产生的CODcr值。  相似文献   

18.
1928年第一批CFCs(11和12)在美国发明,最初作为冷却剂用于制冷;从1960年代起,由于受到CFCs稳定、无毒、无腐蚀性和不可燃等有利性能的鼓舞,发达国家中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74年两篇科学论文认为排入大气层的CFCs会扩散到高层大气中并在那里分解,还认为同温层中的氯原子会催化臭氧破坏,也认为高空飞行的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是臭氧耗损的潜在原因,这些假设引起人们警觉。1975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实施了一项关于臭氧层风险的研究计划;在美国,联邦特别工作组断言CFCs的大气排放是“担心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C-H键的Mullikon键重叠布局数,对甲烷的不完全氟氯取代物的对流层寿命用公式作了计算。对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反向传递算法作了改进。在电荷这一量化参数基础上,用ANN法对一碳和二碳的HCFCs和HFCs的对流层寿命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卫星数据证实硝酸限制北极臭氧损耗在北极和南极寒冷的冬季,在极地平流层云上进行的非均相反应会将相对无害的氯化合物(如HCl)转化成一氧化氯(ClO)。后者可催化破坏臭氧,并在南极有足够长的ClO存在时间时,使臭氧耗竭形成臭氧空洞。在北极,由于缺少除掉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