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尤婷 《环境保护》2023,51(14):46-49
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自发布以来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通过对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的实践检视可知,在案例结构上,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审级程序较为集中、案件内容偏实体法等;在案例适用上,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效果并不佳。造成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适用较少的主要问题是裁判规则供给不足、裁判规则存在冲突、激励不足等。为此,完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的路径在于增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的类型、明确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和激励法官运用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司法的涵义是依法解决争议和纠纷。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法院是司法权的唯一主体。随着法学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加强,司法权不再为法院所独断和享有,行政机关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司法权能。在这一趋势下,司法依司法权行使的主体不同就有了法院司法与行政司法之分。法院司法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赋予的审判权而依法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活动;行政司法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机关赋予的行政权而依法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活动。由此可见,虽然法院司法权与行政司法权的法律渊源不同,前者是审判权的直接体现,而后者则是行政权的扩大和延伸,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即解决争议和纠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森林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森林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林情,对适合我国森林环境修复的对策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法治显得尤为迫切,而法治的前提必须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效力体系。文中归纳了我国环境法律效力体系,解析环境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公民环境权利司法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禁令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在目前禁令适用方面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禁令适用的标准、具体运用禁令的若干限制。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禁令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在目前禁令适用方面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禁令适用的标准、具体运用禁令的若干限制。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 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8.
韩哲  关振海 《环境保护》2012,(11):52-53
近年来,随着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日益扩张,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国家纷纷将严重违反环境管理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出于立法技术的考量,很多国家使用空白刑法规范来界定环境犯罪.“这种空白构成规定的违法行为,必须通过‘补充’法规中规定的对应受刑罚处罚行为的完全的表述,才能完整地构成.”这种补充空白刑法中空白部分的规范通常被称作补充规范或空白规范.本文主要探讨补充规范的识别及其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已有内容的衔接,进而完整地评价环境刑法规范,正确认定环境犯罪.  相似文献   

9.
我国司法的能动性要求司法机关以人民利益为归依,在个案处理及其他司法活动中,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综合采取审判、调解等方式,服务、主动、高效司法,达成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与传统案件区别,环境资源案件审理客观上需要突破司法谦抑性及司法克制主义传统,主动积极地采用调研、查证、审判、调解等方式,并使审判活动、司法判决达成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这与司法能动性的基本内涵一致。环境司法能动性可应用在生态损害赔偿、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在适用上要求实现司法与立法联动、司法与行政联动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环境公约的国内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迎 《环境保护》2004,(6):9-12
环境公约的国内适用涉及国内法与国际法衔接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环境履约法制建设的实践问题。本文以现行《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为引子,揭示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环境公约的特点及其国内法律地位和适用方式的不确定性,论证了选择间接适用作为环境公约国内适用方式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提出了间接适用的一般原则和可供借鉴的立法表述形式。最后,推而广之,对国际环境条约的国内适用提了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侵权领域,侵权行为人以外的受益人是否也要承担补偿责任甚至连带责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通过检索和整理我国司法裁判案例,分析环境侵权受益人承担责任案件的特点发现: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领域,由于受承包以及租赁基础法律关系的牵连,受益人对环境污染损害的侵权行为均承担了连带责任或者按份责任。为完善与发展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议在立法中对环境侵权受益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最富魅力的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健康受害等许多问题,都有可能从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得到解决。本文简单分析了生物技术的内容及特点,着重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修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责任保险是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分析这一制度在我国实际实行的困境和原因,提出一个符合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14.
杨伟利 《环境》2007,(3):69-70
2006年12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表示,中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风险评估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企业存在环境风险入手,融合风险管理技术,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估与基准费率调整系数的基本框架。基于该框架,对我国企业行业性质进行了分类,设计了企业环境风险点确认的流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环境风险点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发生概率进行了量化,对环境事故的紧急应对和清污进行了辨析,得到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所对应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准费率的调整系数。文章在给出环境风险造成损害和发生概率模型的前提下,结合保险公司实际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整系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厘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微生物修复是一种低价、绿色和易操作的技术,但微生物对高浓度污染物耐性低,造成修复效果差和周期长.由于生物炭的孔隙率高、官能团丰富和比表面积大,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和固定化载体.通过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菌群定殖于生物炭上而制备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结合了二者优势又克服菌群的缺点,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系统论述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征,评价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效能,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去除水中污染物和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影响,阐明生物炭固定化菌复合材料对废水处理与土壤修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常常发生,环境侵权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侵权形式。而通过法律规制环境侵权行为,保护人们的环境权益,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相似文献   

18.
李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3):117-119
对于因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环境侵权,可以通过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来解决污染所导致的损害。对于环境侵权问题,特别是影响巨大的环境侵权事件,国家事先通过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予以干预,可以很好地解决环境责任危机。我国应构建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并存的“二元化”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我国与美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初步探讨了两者在环境修复立法方面的差异。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足以解决我国在环境修复实践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环境修复资金分担、环境修复标准以及保障环境修复工程顺利到位实施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内外环境修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构建我国环境修复法律法规体系是必要的。遵循“谁污染谁付费”,评价环境修复效果的标准考虑污染物检测限,与现有与环境相关的标准一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环境修复标准,做到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应急性、跟踪治理等原则。最后对我国环境修复法规体系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