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宋军 《防灾博览》2005,(5):31-32
地球能量的来源 我们现知的地球能源——源自何方?说到底,无非就是几十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中获取和十几亿年前自从有了植物后,从太阳能量中汲取过来的能量积存。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6,(3)
植物也有眼睛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不管是高大的树木、芬芳的花朵,还是遍及天涯海角的小草,都能看见光,会对光作出反应。所以说,植物也有眼睛。但植物的眼睛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只能  相似文献   

3.
亓玲 《防灾博览》2007,(2):10-12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反之人类更应了解地球.且应爱护倍加。我们知道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他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养活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它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那末.就目前所知道的地球各种主要资源都有那些呢?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自然基金会2010年10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约比40年前翻了一番。要维持现有的消费生活,人类需要1.5个地球……201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俄罗斯大火、亚洲水灾、欧洲暴雨、阿根廷寒流、格陵兰冰川崩裂……我们的地球多灾多难,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危机、土地和水资源危机、地球生物物种危机……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7,(6)
1986年,科学家在南极的阿兰山脉考察中发现了一颗来自火星的陨石在显微镜下,科学家看到陨石中竟然显露出清晰的磁铁矿晶体。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些学者还据此断言,火星上存在着,至少曾经存在着生命。为什么看到磁铁矿晶体便会作出存在生命的判断呢?因为地球上这类铁矿的形成是与生命密不可分的,生命与矿藏具有不解之缘。大约在距今32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命——细菌,它们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的生命体类型,其结构都是原始的单细胞。它们是地球最早的主人,今天的人类和各种动植物都是由它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而成的。细菌不仅为地球繁衍出如今绚烂多彩的生物界,还创造出了很多宝贵的矿藏。地球上一些富铁矿就是古代噬铁细菌的杰作。创造富铁矿的噬铁细菌是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早在32亿年前就活跃在地球上了。它们与当年存在的其他细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种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人。噬铁细菌都是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原核生物,体内连细胞核都没有,只有在放大成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在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共同开展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1999年欧洲、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气象卫星数据。结果发现,北半球在过去20年中绿色植被覆盖密度有显著的上升。但科学家说这一现象并不表明地球环境有所改善,因为这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北纬40度,即纽约、马德里和北京所处纬度的植物自1981年以来越来越茂密了,但植被面积并没有扩大,只是现有植被变得更加密集。从中欧到西伯利亚,60%以上的植物生长区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繁茂。  相似文献   

7.
恒星爆炸烧毁地球臭氧层─—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又有新解释地球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原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是因为一颗巨大的流星撞上了地球,从而扰乱了地球的气候。但是,这一假说无法解释其它几次更为强烈的大规模物...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02,(5):44-44
热带科学家发现物种比人们预想的少。 科学家在为期8年的研究中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远远低于人们的设想。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根据人们原先的估算,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个物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第2期起,本刊开辟一个新的栏目《大家讲科普》,大家讲科普,就是大科学家来讲科普。今后将不定期地邀请一位大科学家做客本栏目。本期邀请到的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地球化学、天体化学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10.
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人类深谙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地球资源,但却常常忽略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地球资源过度消耗和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02,(1):32-32
德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把细菌放在卫星轨道中以观察它们能否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存活的试验,试验结果巩固了有关携带着细菌的陨石导致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理论。 瑞典的化学家斯万特·阿列纽斯在1903年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几十亿年前在宇宙中漂流的细菌抵达了土壤肥沃的地球,然后发展进化成更高的生命形  相似文献   

12.
会旋转的岛     
《灾害学》1988,(2)
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每昼夜自转一周。奇怪的是,在印度群岛中有一个岛,也象地球一样会自转,自转的周期也是24小时,这个岛叫索马它岛。岛上荒无人烟,全岛为植物覆盖,动物也不多。驾船绕岛一周只需30分钟,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索马它岛很感兴趣,对于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尚未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任水 《防灾博览》2018,(2):62-65
最近50年来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过多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在46亿年漫漫时空里,一直给地球生态系统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保护地球表面的那层薄薄的大气层,却已经在工业革命后200多年的人类活动中空前耗竭。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1990,(1)
全球性环境恶化将是20世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中心是人类如何最大限度地减缓全球气温变暖的速度。究竟怎样才能从逐步上升的温室效应中拯救地球呢?科学家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轨道伞,即用很薄的不传导性的太空屏蔽来部分地遮挡阳光,以保持或降低地球上的温度,把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反折回去。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地球     
《防灾博览》2012,(3):2+1
假如地球是碧波荡漾的大海,那么每一朵浪花就是我们的生命。假如地球是一望无垠的草原,那么每一朵鲜花就是我们的生命。假如地球是繁星点点的夜空,那么每一颗星星就是我们的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昆仑 《防灾博览》2011,(1):44-47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将来临。多年来,植树造林已成我国的基本国策,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因为森林树木素来被誉为“地球之肺”,它能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消除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日前在《科学》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19.
美国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起始美国著名地球科学家普瑞斯说过: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美国整个社会和经济组织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损失巨大、影响面广的地震灾害,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强调了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对国民进行地震及其危险性教育,以减轻地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风灾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树木和城市绿化的管理和保护凸显出重要性。对树木风灾机理和树木倒伏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分析,包括国内外树木风灾机理的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以及树木倒伏的评价参量和应对措施;进而分析了树木风灾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精细化有限元建模的重要性和考虑风荷载与树木参数随机性的必要性,特别指出了如何将树木倒伏这一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做好树木抗风对策的研究,将是城市建设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