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行为与安全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过程中有多种不安全因素,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一类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就可能发生事故。 1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附表是某炼油厂1948至1985年重大伤亡事故统计。  相似文献   

2.
许多资料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3"的规律,即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3起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由此可见,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事故这一现象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生产系统中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大量的事故分析结果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某些事故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但绝大多数事故主要是由于系统内各种事故隐患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被人为因素触发所引起的。从事故的成因看,很大程度上与管理缺陷直接相关。故要使系统整体保持较高的安全状态,必须针对事故的成因及规律,对人、机、环境、过程和信息等诸要素实行系统综合管理。二、事故成因分析安全工作的核心是预防和控…  相似文献   

4.
实现本质安全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困扰实现本质安全的4个方面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有害作业环境.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元素,两者相互联系又互为因果.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有害作业环境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制度的完善、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等行政手段来提高或改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受自然环境、技术、资金投入的限制,要实现本质安全必须使"物的状态"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早期 ,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 ,很显然 ,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 ,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如今只有强化隐患的控制 ,消除危险 ,事故的预防才是有效的。1 概述1 999年 ,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厂共发现并排除典型事故隐患 84起 ,从 84起隐患类型来看 ,可分为 6种 ,如附表。据此可以分析各类隐患产生的原因 ,提出相应治理对策。附表 不同事故隐患类别分析序号隐患类别起数比例123456腐蚀 (容器、管线、焊缝 )违章仪表、电气发生故障密封泄漏设备零件脱落、断裂、损坏其它4812117425 7.1 .3.1%8.3%4.8%2 .4%2 隐患原因分析2 .1 设…  相似文献   

6.
杨玲  李季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1):98-100,103
运用轨迹交叉论分析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12.15"特大火灾,指出事故的直接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为管理缺陷,并分析了基础原因,同时根据轨迹交叉论模型.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对指导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的,如果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两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就可以使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内外事故调查,研究发现事故的发生85%以上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1]。另外,多年的事故统计表明,在工作现场一件伤害事故发生之前,已经重复发生了上百次的不安全行为。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是避免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行为安全管理(Behavior-Based Safety Approach,BBS)通过改变人的行为而达到安全的目  相似文献   

9.
钻机进行钻孔的作业是由人操纵和控制的.这样钻机和人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钻机的人机系统.在钻机的人机系统中,人与钻机建立的关系叫人机关系.在设计钻机的人机系统时,人机关系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当钻机制造出来后,人机系统确定了,人机关系也成了固定的型式.钻机是野外流动性作业机械,在钻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孔内、机械、人身事故,这三种事故称之为钻探生产三大事故.钻探生产发生三大事故的原因很多,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孔内复杂情况、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等.当出现故事时,一般多从上述几方面去找原因,而忽略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的缺陷.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缺陷是隐蔽的,但存在的事故隐患是长期的、普遍的.由此引发的事故可能是很多的.而现有的某些钻机就存在一些人机系统设计缺陷,也引发不少钻探生产事故.对钻机的设计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评估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环境风险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控制和消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缺陷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现并消除隐患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某一军工单位的335种、1 218条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单位隐患整治工作中存在隐患整改未实行分类管理、多种隐患反复及多次发生、隐患整改效率低、隐患排查主体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且一线员工参与程度低、未将发现的事故隐患作为培训材料进行警示教育等问题,并在充分考虑科研生产任务、整改材料购置流程等对隐患整改时间的影响的基础上,经多个领域32名专家评审后构建了事故隐患差异化整治模型。该模型详细阐述了事故隐患整治流程,即通过"区域安全责任制"的施行、制作335种事故隐患的清单和"隐患整改期限确认表"、根据隐患整改时长进行事故隐患分类、积极地与地方国防科工办安全管理人员沟通、开展员工责任区域安全工作考核、隐患相关知识拓展培训考核等方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最后,通过模型在该军工单位为期一年的应用,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炼油装置停工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状况以及管理缺陷(组织无序、停工方案不具体、监督检查不落实、措施不明确等),往往出现流程改动错误造成油品互串、降温速度过快引起炉管损坏、超温造成催化剂烧坏、硫化亚铁自燃损坏设备、随意排放有毒气体致使人员中毒、置换不彻底导致化学清洗或动火爆炸、水洗后就地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破坏以及停工吹扫时被蒸汽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露天作业,作业环境变化多,劳动繁重且体力消耗大等特点,属于事故多发行业.其事故类别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失误.英国壳牌石油公司认为一切事故归根结底都是管理上的失误造成的,而加强管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安全检查.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质量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自我保护及其内外部条件黑龙江省桦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福臣,王淑兰在生产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事故隐患,威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自我保护就是指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人、机、物、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自己免受伤害的一种防范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行业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控制方法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减少煤矿事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企业行为控制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煤矿企业在行为控制方法应用中存在着轻视行为控制方法的作用、对行为安全含义理解有误、缺乏行为控制手段等问题,并据此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安全行为控制模型。该模型针对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关键、间接和直接原因分别提出了大量的行为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不安全行为的综合解决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煤矿企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为中心,在深入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预警的主要功能需求和业务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预警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与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结合,在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效和优化的安全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以规范生产企业安全行为,细化和明晰安全职责,强化安全预防意识。该系统以隐患作为管理对象,确保对隐患及时的排查和有效管控,可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前提条件。针对地勘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辨识分类不深入、分析研究不系统、治理措施不完善、效果评价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由隐患辨识、数据分析、对策制定和评价改进4个模块构成的IACA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型,并通过实例应用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分析了地勘单位事故隐患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可为地勘单位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预防预警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有害气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风险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有害气体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的风险性,提出从危害度和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危害度的评价是利用环境预测与评价中的方法,预测在发生事故时,有害气体散逸到人群暴露处的最大浓度。同时结合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影响健康、损害机体和危及生命3个程度的浓度,来确定企业的危害度。对于危险度的评价,则分别采甩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来定量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隐患所用设备的不可靠性。并结合劳动安全评价的有关理论,计算被评价隐患的危险指数。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确定隐患的安全界限标准。通过与该标准比较,判定隐患处于何种状态。并估计其转化成事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两起加热炉闪爆事故,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订加热炉操作规程、强化员工的操作技能培训、完善加热炉熄火保护功能、加强加热炉运维管理等具体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70%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对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查,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善,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落实,从而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轨迹交叉点就会构成事故。由此看来,要想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想法使两者轨迹不相交,为此必须贯彻管理、装备、教育并重的原则。1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活动周”主题是“加强管理,保障安全”。在安全管理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1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