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简称"空气自动监测站")由采样系统、分析系统、质控系统、传输系统、辅助系统构成,承担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分析及污染状况的趋势研判。做好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数据的精确是维护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重中之重。笔者就空气自动监测站在日常运行维护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着重探讨在维护巡检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江苏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日常工作中的质控措施,重点就子站运行、中心站数据处理、人员岗位、管理制度4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线监测系统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以下简称海螺沟站)开展甲烷(CH_4)连续自动监测,通过局部近似回归法进行背景值筛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年海螺沟站CH_4年均体积分数和筛分的背景体积分数接近,两者浓度水平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全球本底站CH_4浓度水平相当;海螺沟站CH_4能够代表背景区域浓度水平。海螺沟站CH_4体积分数呈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特征,季节变化主要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占主导影响。夏季CH_4体积分数最低但日振幅最大,与高原高海拔背景下森林地带的辐射对流引起局地扩散作用有关。采用逐步逼近回归筛分CH_4监测数据,海螺沟站CH_4背景季浓度变化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其他背景站大气CH_4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CH_4季体积分数振幅基本一致。背景站四季的CH_4载荷贡献在16个风向分布结果表明,在春、夏季存在西风带下南亚方向污染物气团的远距离输送;青藏高原东部近地面在冬季处于反气旋冷高压控制下,而SSW方向风向能够短暂打破这种稳定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得到迅速扩散,SSW为负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结合气固相分配模拟)和传统大流量大气采样仪的比对试验,探讨了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大气固相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气固相分配模拟(利用Harner-Bidleman模型)的大气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相比,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气固相分配模型,具有采样成本低、代表性强和易于普及等优点,适合不同区域尺度大气二英的长期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7月27—29日,按照《2011年减排专项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能力建设项目(二期)》要求,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张祥志主任(教高)、新疆环境监测总站康宏副站长(教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帅、孟晓艳博士(高工)、北京大学曾立民教授、山西省环境监测站马一方主任(高工)、奎屯市环境监测站杨荣江站长(高工)组成的专家组对喀纳斯国家大气背景站二期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大气网格化监测快速发展,为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其相对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标准站具有设备小型化、无站房、点站数量大、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偏低、管理人员少等特点,难以应用已有标准站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该文以北京市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工作为例,回顾了我国在大气网格化监测领域开展的工作与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近几年一种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完备并且直接应用于户外的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成为研发和应用热点。为了探究目前市场上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产品的仪器性能和技术特征,笔者选取6种型号的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功能检查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采配水、预处理、水质多参数分析、数据传输等功能;不同参数标准溶液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进行任何维护的情况下整个系统能够在户外连续稳定运行一个星期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与水质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实践,客观地分析了水站运行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确保运行经费的投入,建立畅通的信息响应和预警机制,加强基层站对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以及上下游信息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持召开的“大气、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制协作组会议”于1985年11日中旬在杭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环保所、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环保所、北京机电研究院环保所的代表,以及在大气、废气监测方面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省、市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共计30余人。  相似文献   

10.
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结合监测站的特点与论述了站风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监测方针,发展目标,民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良好站风的建设,指出了站风建设是监测站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选择大气环境背景点的基本原则和武夷山的地理特点,通过详细分析考察处于武夷山的五个背景点的基础条件状况、大气环境因子的浓度等情况,经过反复认证、实地踏勘,最后将监测地面站的位置选择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边界的笔架山摩天岭,并于2001年底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历年监测统计资料,用主成份分析、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大气测点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代表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的优化测点。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2014—2018年的主要温室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大气中CO_2和CH_4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CO_2背景浓度为414.1×10~(-6)(摩尔分数,下同),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 CH_4背景浓度为1 977×10~(-9),2014—201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2018年保持稳定;两者均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CO_2还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但季节变化幅度、月平均浓度振幅和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具有区域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全国大气背景地区黑碳浓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5年14个背景站黑碳浓度水平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背景地区黑碳小时浓度均值呈现明显的对数正态分布特征,14个背景站880 nm波长时年均质量浓度为88.7~1 487.6 ng/m~3,小时最大峰值为685.0~13 731.0 ng/m~3,长岛和衡山相对较高;24 h日浓度变化基本呈现"单峰"状,但峰值出现时刻有所不同;工作日和周末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浓度高低与所在区域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初步探讨了风速和风向与浓度污染水平的关系,相对风速而言,风向对黑碳的浓度影响较大,后向轨迹结果也印证了风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取武夷山、庞泉沟和长岛3个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背景站点及其周边城市站点,分析研究夏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特征。结果表明,庞泉沟、武夷山、长岛背景站点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89)×10-9、(7.94±5.82)×10-9、(11.98±5.34)×10-9,分别比对应的城市站点低42%、43%、11%。背景站点TVOCs中的烷烃占比为67%~72%,明显高于城市站点;背景站点与城市站点TVOCs中的烯烃和芳香烃占比无显著差异;但背景站点炔烃占比(2%~3%)明显低于城市地区(10%~24%)。背景站点异戊二烯浓度在09:00—15:00出现峰值,且TVOCs浓度变化趋势与异戊二烯浓度变化趋势关联性较强,说明背景站点受自然源影响较大。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表明,烯烃及芳香烃对背景地区与城市地区臭氧生成有较大影响,城市地区总OFP远大于背景地区,乙烯、甲苯等对城市地区OFP的贡献较大,异戊二烯对背景地区OFP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PM2.5和PM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开展比对监测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颗粒物浓度数据。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PM2.5浓度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点频繁出现PM2.5浓度高于其他国控点PM2.5浓度和高于该站点PM10浓度(“倒挂”率高达34%)的“双高”现象,PM2.5平均浓度比其他9个国控点高12.5%~37.2%,比位于同一站点的备用监测仪器(“倒挂”率为0)高38.1%。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倒挂”时间的总体趋势都是逐年递增,且集中发生在相对湿度较高的20:00至次日07:00。这5年间各国控点PM2.5浓度异常偏高导致的异常“倒挂”现象对全市年均浓度产生的正误差分别为1.6%、2.8%、6.0%、6.2%和4.1%,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苏州PM2.5浓度偏高是由动态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 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理了组分监测的工作目标,提出组分网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监测网、区域站监测网和光化学网等的联合运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精准支撑。研究了 组分网的业务组织:分析了目前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亟需开展的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梳理了组分网工作内容、各方职责,提出了形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 借鉴美国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等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科研与业务化的合作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训等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 组分网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监测网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臭氧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两地的臭氧污染特征。对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情况、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典型时段的浓度变化特征、臭氧浓度的月际变化特征和臭氧与PM_(2.5)的关联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云及阴雨天气时,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大于衡山背景站。夏季,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的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规律差异较大,臭氧浓度分布比较分散,前者为典型的单峰形,后者则波动平缓。冬季,日变化幅度不大,但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明显低于衡山背景站。衡山背景站和衡阳市区的臭氧基本同步变化,但日均值高于衡阳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