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确定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步骤以及评价等级标准的制订,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划分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数据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河北环境保护》2007,(9):39-39
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全面评价周边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功能区划调整、范围调整带来的生态损失,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二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协调管理与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客观评价和预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基于GM(1,1)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从0.669下降到0.387,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恶化趋势,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排放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治理投入较少,尚未形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情形的逆转。如果继续延续过去农业经济发展模式,2020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会持续恶化,与“十三五”绿色发展的良好愿景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步骤以及评价等级标准的制定,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划分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数量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农村生态环境的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福建农村与农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结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依据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农村环境保护理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构建了福建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福建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以及为农村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奠定基础;进一步深刻了解当前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为福建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增加深度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鞍山市农用化学品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按安微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作者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里逐年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被低估甚至缺失的状况。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被低估的表现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政府亟需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经济赔偿机制、经济处罚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环境补偿模式,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等方面,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通化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并根据通化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2/3。农村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确保农业经济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管理。逐步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提升农村生态环保水平。本文将针对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进行分析,逐步实现新农村、新建设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内蒙古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特征,以全面反映我国北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研究目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值得探讨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人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看来,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新平县生态民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平县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特点,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人率,土地垦植率,人口密度等九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评价表明,新平县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良,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坡面积过大,人口密度偏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城镇化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增殖效应和胁迫效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调控对策,为生态脆弱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珊  袁春学 《陕西环境》1999,6(4):16-18
本文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特征,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公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 《福建环境》2003,20(5):48-49,54
对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指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初步探索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进度的加快,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同时由于使用化肥、农药,大量农用废弃物不合理的回收和利用及养殖业的增多等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渐严重。通过对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问题和农村生态问题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两个方面。比较而言,城市生态问题侧重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农村生态问题侧重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笔者认为,正是在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都同时受到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才使得生态问题更加复杂,也使得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更大,工作更艰巨。为此,党和政府把“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效果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黄土高原生态和经济学的大量科研资料和成果出发,以黄土高原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为本,同时参照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家研究结果以及相类比的区地标准和评价情况。  相似文献   

20.
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城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浩 《环境导报》1999,(6):29-3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介绍目前我国小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建设生态城镇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