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先后采用盐酸羟胺和紫外光辐射,对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进行诱变,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诱变绳状青霉细胞表面官能团的变化,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铀溶液的pH、温度、初始铀浓度、吸附时间、菌体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吸附铀的影响.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和热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研究了诱变绳状青霉吸附铀的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吸附前后诱变绳状青霉细胞表面的形貌、化学组成和官能团结构的变化,进而探讨了吸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诱变绳状青霉在pH=6时吸附铀的效果最好,8h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200mg·g-1,对铀的吸附为细胞表面的缔合—OH、—CHO、不饱和键、—NH2、—PO43-等与铀的配位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模拟废水,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在3 ̄5范围内对吸附效率影响不大;温度升高,吸附效率有所降低,吸附时间存在最佳值,吸附饱和炭用蒸汽再生,重复使用7次,吸附效率无明显变化,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再生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对比了活性炭吸附法、混凝-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对影响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投加量、配比、吸附时间、pH值等条件进行试验后,得出了去除有机物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对混凝-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而言,混凝可以有效去除浊度,去除率达93.9%以上,活性炭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其最佳投加量为35mg/L。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就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粉煤灰主要通过其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处理废水 ,对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含重金属离子、F- 、PO3- 4废水等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粉煤灰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 ,提高粉煤灰吸附容量以及妥善处理吸附饱和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为原料,经过高锰酸钾和乙二胺改性后,制成对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新型吸附材料,研究其对废水中Pb2+吸附效果,对吸附过程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特征进行研究,并将改性稻草秸秆用于鲕状赤铁矿选矿废水混凝后Pb2+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稻草秸秆对Pb2+具有明显的吸附作用;pH在3~8之间,Pb2+吸附率均可达到80%以上;在室温下,pH为5~5.5,固液比为2 g/L时,吸附时间90 min时,吸附率可达98.7%;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56.9 mg/g;不同浓度下吸附量与平衡浓度之间遵从Freundlich经验公式;混凝后鲕状赤铁矿选矿废水中Pb2+经过改性稻草秸秆深度吸附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活性碳纤维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碳纤维处理苯酚模拟废水,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研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溶液的pH值、吸附平衡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对苯酚的吸 附容量为275.1mg/g,吸附速率快,当溶液pH>8时,吸附效率下降,吸附时间存在最佳值。吸附饱和的活性碳纤维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生,重复使用3次,吸附效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活化海泡石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泡石经酸活化,在300℃焙烧,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实验,研究了焙烧温度、溶液pH值以及不同活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活化海泡石对苯酚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其脱附再生性能。并与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进行了比较,虽然其吸附性能较差,但具有良好的脱附再生性能,并且再生方法简单,在含酚废水的处理方面,海泡石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廉价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氧化锆负载树脂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火力发电厂废树脂为载体 ,制备了负载锆的水合氧化物氟离子吸附树脂 ,并探讨了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和脱附与溶液的pH值有关 ,溶液 pH =3 .0时吸附效果较好 ,而溶液pH≥ 12 .0时脱附效果较好 .进行了该树脂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试验 ,该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通过Langmuir型吸附等温得出的饱和吸附量Q0 为 714mg/g .利用该树脂对模拟火力发电厂含氟废水进行了处理 ,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没食子酸废水以15 mL/min的速度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3次实验平均处理废水1 713 L,回收没食子酸5.33 kg,回收率达到75.83%,树脂吸附率达到15.93%,回收样品没食子酸含量为97.07%达到废水处理要求。实验数据证明,使用无水乙醇对饱和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洗脱处理不影响其处理效果,从理论上推论没食子酸在大孔吸附树脂中的吸附属于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1.
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乳化油在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过程中所产生的堵塞及修复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升温相转变技术手段,制备纳米乳化油.并采用一维柱实验,开展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对比分析微米及纳米乳化油造成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在多孔介质中的截留比率及迁移距离等问题,探究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微米及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中砂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20.40%和3.20%,乳化油截留比率分别为28.51%和20.15%.由此可见,乳化油截留是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重要原因,减小乳化油粒径可有效缓解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与微米乳化油相比,纳米乳化油有效降低中、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84.3%和47.5%.此外,乳化油截留对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中砂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6.53 m和8.19 m.相比之下,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为10.70%,截留比率为25.71%,迁移距离为7.36 m,说明纳米乳化油迁移效果更佳,可适用介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2.
去除矿井水中乳化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同矿务局矿井水含乳化油影响电渗析正常使用问题,在实验室与现场采用七种单项技术,四种组合工艺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经分析研究提出了去除乳化油的最佳工艺。该技术可对含乳化油矿井水处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Significant amount of work is reported on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oil based metalworking fluids (MWFs). Many also report on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vegetable based oils. For many of these water-based MWFs with vegetable oils, much effort is focused on stable emulsification of vegetable oil in water using a variety of surfactant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urfactant-free stable emulsification of oil in water is possible through ultrasonic vibration. However, emulsification through ultrasonic atomization has not yet been consider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emulsified metalworking fluids through ultrasonic atomization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stable emulsification of vegetable oil in water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ultrasonic atomization without using any surfactant. The emulsified vegetable oil in water is directly used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iveness as MWF in milling operations. Lower cutting forces, chip thickness, and burr amount are observed with vegetable oil-in-water emulsio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W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strong potential for vegetable oil-in-water emulsion obtained through ultrasonic atomization as an effective MWF.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乳化油的乳化性能和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比了混合燃料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燃用乳化油可提高热效率,有效降低NOx及碳烟排放,但动力性略差,CO排放有所增加。最后阐述了我国乳化油未来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纳米乳化油原位修复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过程中产气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以硝酸盐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活性污泥滤液接种,分别以纳米乳化油、吐温80和司盘80为碳源开展硝酸盐降解批实验研究,探讨和评估硝酸盐降解及降解过程中的产气情况.结果显示,纳米乳化油、吐温80和司盘80均能促进硝氮的降解,在实验的100d内,共完成7个周期硝酸盐氮的有效去除,总去除率分别为79.5%、63.8%和68.8%.在硝酸盐氮降解过程中,受厌氧发酵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各反应体系中均有气体生成,只有活性污泥反应体系中主要产气成分是CO2,未加碳源和分别加3种碳源的4个反应体系(都添加活性污泥和硝酸盐)中主要产气成分是CO2、N2.其中,添加纳米乳化油的反应体系U型管产气量最大,为47.73mL;受碳源厌氧发酵的影响,添加司盘80反应体系总产气量最大,为205.34mL.纳米乳化油反应体系次之,吐温80反应体系最小.根据三氮的变化,结合纳米乳化油反应体系理论与实际产气对比显示,在纳米乳化油强化硝酸盐反硝化过程中,18.8%纳米乳化油厌氧发酵产生CO2,95.4%硝氮反硝化生成N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原油脱水机理,对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影响原油脱乳化水效果重要因素之一的破乳荆,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作用时间的加药破乳方式,特别是对难脱出乳化水的稠油进行了详细阐述。有针对性的对井楼稠油筛选出了更加高效的破乳荆,并且利用管道破乳方式,延长药荆作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稠油整体脱水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纳米乳化油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形成原因,本研究采用市售的反硝化细菌接种微生物,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中砂为介质,分别建立2组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反应器中硝氮的降解情况,同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不同反应器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添加纳米乳化油的反应器,反应周期内硝酸盐氮的总降解效率为91.76%,而对照反应器的降解效率仅为38.11%.在硝酸盐氮降解过程中,均存在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的代谢产物胞外聚合物增加的趋势,且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多糖.反应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胞外聚合物累积量分别为384.49 mg和279.45 mg,单位质量硝氮降解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分别为1.79 mg·mg-1和39.43 mg·mg-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纳米乳化油会引起细菌浓度的升高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但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反应器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73.35%、6.77%、8.49%及33.46%、47.15%、7.15%,纳米乳化油的添加会刺激Proteobacteria等具有较高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增多,因此,以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能够有效提高硝酸盐氮的降解效率,但与此同时纳米乳化油也会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及影响微生物群落演变.Sphingamonas、RhodopseudomonasMicrobacterium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会引起粘性代谢产物增多,造成多孔介质渗透性下降和生物堵塞.  相似文献   

18.
稠油废水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李海波 《环境工程》2007,25(6):26-28
针对稠油废水乳化严重等特点,采用"沉降除油-旋流油水分离-气浮净化"预处理工艺,并选择处理效果明显的破乳剂进行破乳。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合理,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回收了80%以上的原油。  相似文献   

19.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奥里乳化油船舶压载污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实验,探讨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CM处理奥里乳化油污水的最佳投入量、沉降时间,并与其它絮凝剂进行了比较实验。实验表明:PCM絮凝剂处理效果明显、成本较低,适用于奥里乳化油船舶压载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20.
虽然钢铁企业在钢表面清洁和涂层处理技术上取得了许多技术改进,但复杂的成分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现有的处理技术受到了挑战。要处理这些成分复杂且分子量小的含油乳化废水需要采用新的过滤和处理技术,本文将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乳化废水作为处理和研究的对象,对陶瓷膜处理含油乳化废水作一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