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廊桥拾忆     
1995年,电影《廊桥遗梦》无疑是一部十分引人注目的影片。该片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廊桥遗梦》的故事不知道感动过多少人,包括中国的观众们。在被拍成影片之前,其小说就在中国广为畅销,并出现了“廊桥热”,进而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廊桥及其历史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寿宁廊桥记     
崇山峻岭中的寿宁县,最富有文化魅力的是其农耕时代的交通代表作:廊桥。我最早知道的廊桥,是在美国小说《廊桥遗梦》一书中读到的。异乡的故事从廊桥引发,幽幽的情意缠绵在桥头,留下深刻的浪漫印象。其后,又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上,看到优雅的汴水虹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项基础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中,仅有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进行过初步的规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此外,各省市自行出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地位的降低,易引发不同地域在法律规定与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国家级权威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基础性劳动关系的需要,而且也为《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门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从而为整个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险法》解决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许多问题,甚至对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框架规范作用。《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从长期改革试验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使工伤认定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保护劳动的合法权益,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笔在认真研读新《条例》后,却发现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有待进一步解释和明确。本仅就工伤认定案件中“工作场所”的有关规定发表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6.
苏志 《劳动保护》2003,(6):18-18
《工伤保险条例》与《职业病防治法》有密切的联系。《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强调对职业病的防治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二是职业病防治的最终落脚点,必须立足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关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受害者(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法律只作了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面对如何补偿权益的损失没有具体规定。如《职业病防治法》第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原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然而,笔者在认真研读《条例》后却发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有待进一步解释和明确。本文仅就工伤认定案件中“工作场所”的有关规定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刘文龙 《劳动保护》2005,(11):59-59
这些年,企业对《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讲得不算少,但有的企业在生产工作中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单位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没有找准与本单位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切入点,或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原则,执行起来把握不准。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与1993年的《劳动监察规定》(劳部发[1993]167号,以下简称《规定》)相比,它更明确地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处罚力度。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劳动保障监察对劳动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维权手段。所以《条例》的出台应该说是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我国现存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仲裁这两种争议处理体制,其受案范围的规定都过于宽泛,甚至有些地方重合。受案重合问题在《条例》出台后仍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双重保护”能否起到加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从下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制度上的“双重保护”,也可能反而令劳动者和争议处理机构都感到无所适从,陷入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上接2005年第7期)三、关于制定条例的依据 本条例是结合江苏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解决我省在安全生产及其监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而制定的,所以,本条例的主要立法依据是《安全乍产法》。本条例规定了一些禁止性的法律规范,并且设定了相应的处罚.设定和规定行政处罚.不能违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因此,《行政处罚法》也是本条例的立法依据之一。一些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也是本条例的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所谓除名.依据国务院1982年4月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8条的规定.是指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对该职工有权予以除名。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是指依据《劳动法》第25条“劳动者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实施后以及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都没有相关规定废止《条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狠抓《条例》的贯彻,工伤保险工作起步稳,措施实,力度大,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3.
积极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取向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现在配套规定也在制定中。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有一个如何看待这部法的问题。因为在实施准备阶段发生的很多现象说明,对《劳动合同法》存在着误解、误读,乃至于故意误读的问题。因此,今天,杂志请几位专家来,就想聊一下这个问题。从专家角度看,你们觉得有哪些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把握的,把握好了这些问题才可能将这部法实施贯彻好。我们今天可以不谈具体的、操作性的问题,仅从理念和立法的精神去谈一谈这部法,我觉得这对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在《工伤保险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条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实施前,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指狭义的雇佣关系)的区分标准之一是,一直依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审查用人单位主体资格,若用人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则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苏劳动保护》2004,(2):39-40
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对于广大职工来说,最关心的是《工伤保险条例》赋予职工哪些权利。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赋予了职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科学》2009,(1):40-43
自2008年1月1El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5号,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社会上围绕职工年休假话题的讨论日渐增多。2008年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标准化了《条例》内容,同时,也对《条例》颁布后社会上对《条例》规定的种种困惑做出了回应,使企业贯彻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更加有章可循。本期圆桌将从有关规定出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修改《《劳动法》》的呼声很高,但作为一部法律整体上修改有其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首先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一般来说,行政法规和一般法律作为我国法律的两种表现形式,存在着位阶上的差别,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若《劳动合同法》由国务院制定作为一部较低效力行政法规,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将成为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部较高效力的法律。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可以并且应该在内容上对不符合现实的法律制度进行纠正和突破,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制,弥补《劳动法》的不足。但这次《劳动合同法》只是在原来的框架内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与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相比,《条例》作出了一至四级工伤职工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到达退休年龄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规定,但由于在实务操作上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引发了争论。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健康》2006,(4S):18-18
监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在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密切协作,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注意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肃查处重大责任事故,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安全生产法》《行政监察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3月公开征求意见到今年6月29日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在这15个月中经受了从庙堂到乡野,从国内到国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