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结与分析。文中叙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特点、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指出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新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评价区域的能量、物质、信息中已知的可定量因素对区域污染的积累影响,提出污染积累的评价模型及解释,模型的意义在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确定情况下,评价并使污染积累现状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的动态差距显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RS和GIS有关理论和技术,选择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AHP和Delphi法确定其权重系数,构造了区域数字环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五个级别,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关性、简明性原则,综合采用频率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并考虑所研究区域———青岛市崂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专家咨询,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表1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3 评价方法的选取3-1 无量纲化处理模型采用直线型模糊隶属函数,对评价指标值进行无量化处理。根据统计指标的性质及表现不同,主要有下列3种类型:(1)正指标类,其模糊隶…  相似文献   

5.
该文回顾评价了俄罗斯海滨地区大气污染状态,按其地区主要城市进行了不同时期的详细分析,可做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治理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区域形态的分析以及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现状的阐述,说明我国现阶段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推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即先建立一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建立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海典型污染区域底栖生物监测技术研究该项成果是为了通过对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区域污染积累指示生物的积累效应实验,找出更先进的评价方法和区域污染积累型指示生物,为提高我国生物监测水平为目的。该项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当前国内外底栖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生态安全概念表述及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河北省生态系统预警,对河北省生态系统安全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重要区域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难点与热点。文章回顾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意外事故风险评价发展到环境风险评价再到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因子由单一发展到多元,评价范围由种群、局地扩展到景观、区域。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评价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跨度和时间距度相结合,乘法和区域分类的原则。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所决定。深圳和东莞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可持续性从1980年至1990年逐渐增强,但1991年开始下降;东莞可持续性从1980年以后逐渐增强。目前两市均处于弱可持续阶段。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型;对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把握区域农业可持续的本质、演变方向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促进区域农业可持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一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三维一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该指标体系反映了经济、环境、社会的整个过程 ,同时包含了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197-200
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徐汇区为对象,探讨了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塑造特色品牌,以科技产业化、城市环境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载体,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敏感因子和生态敏感区是评价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笔者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耕地资源危机、淡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涝、旱和台灾、酸雨及地面水污染是该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因子;农田,水源地、河岸带、海岸带及城镇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模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社会经济各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相关研究报告的资料,针对中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圈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评价了三大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了当前三大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状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保证三大经济圈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内部的经济与环境不协调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制约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其中人口容量是区域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一个最实际最首要的问题。本文从资源与环境角度出发,结合人口学对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和量化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针对区域整体提出了一套简便的、操作性强的、定量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式,使评价结果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帮助削定和选择维护该区域及周围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方案,为区域开发规划的制订与调整以及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