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还未建立起健全的保护体系和完整的法律制度,相关研究也很薄弱,带来诸如市场秩序紊乱、产业创新能力弱、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建立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制度体系、执法、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旅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框架,是旅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保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界定了旅游商品的范围和知识产权的定义。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阐述了与旅游商品相关的知识产权法知识。用问卷调查和案例评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山地型地区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空间不平衡、产业关联性差等问题,以陕西秦岭为例,从空间结构、产业链、集群网络结构和集群创新能力等四方面进行集群构建,提出了陕西秦岭旅游产业链培育模型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市场关系网络模型.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展了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指导我国山地型地区进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重要且独特的载体。自然保护区旅游要服从于资源保护的首要目标,追求旅游活动与保护区的保护、科研、教育等多元功能的协调。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自然保护区练内功、引外力,提升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准,也需要解决行业标准、管理体制和市场培育等问题。以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度极高的创新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技术创新,但过度保护则会阻碍创新发展,可见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并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利用熵值法对甘肃省高技术产业2005—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正处于中度耦合,濒临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呈现趋于协调态势。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甘肃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增长规律、增长模式、增长效率等一直是我国旅游科学相关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基于2006—2015年我国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旅游产业"供给—产出"核心指数,分析"供给—产出"核心指数和子指数增长演进的基本规律、指数增长贡献的结构性特征和增长演进关键节点对应的关键事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增长仍处于政府主导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在控制旅游供给规模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了旅游产业产出的高增长率,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在逐年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包括空间高度集聚、产业紧密联系和创新特质明显等三个方面;旅游集群产业的构成包括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要素产业和旅游辅助产业三个层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明确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为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旅游的实践尚为数不多,但旅游产业生态化顺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潮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旅游产业系统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旅游产业生态化加以推进.微观上,旅游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中观上,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园区,促使园区企业间发生耦合关系,形成众多的物质循环链和循环网;宏观上,通过旅游循环经济,促使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广东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的韶关市的区域旅游开发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对该区旅游开发的战略背景、战略思想、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强  庞容  代富强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5):634-637,592,642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度是衡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因此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性及其演化进行分析,构建了能较全面反映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协调性的两大指标系统,并采用协调度的计算模型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协调性的差异普遍存在;从协调性的区域空间分布来看,近10年我国旅游产业与环境协调性较高的区域呈聚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民族风情表演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日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已成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民族风情表演是湘西地区实现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立足湘西州民族风情表演发展的现状,研究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陵源自然遗产具有科考、生态、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重价值,是我国较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之一.深入剖析武陵源的遗产价值,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偏差,从而重视自然遗产的保护,以保护遗产为前提进行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重塑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提升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理论上推导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4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数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TFP状况;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TFP虽为正向增长但较为缓慢,技术效率为负增长,体现了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特征;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有正向影响效应,旅游业TFP的提高在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但TFP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线形或带状的特殊文化资源集合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新形式.我国境内拥有着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准确评价线文化性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旅游价值为79.88,属于相对较高的级别,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开发价值.从强化中心点、规划旅游区、构建遗产网络和深化区域合作方面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规划的兴起,针对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的评价方法不断发展.采用AVC旅游景观评价法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处在评价等级中的第三等级,这与其开发保护现状吻合,同时也反映了该区旅游发展与其目标定位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基于此,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开发和保护建议,以供相关旅游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通过着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旅游产业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本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旅游业与工农业发展的孤立性又是约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华阴市2002--2009年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能力,切实考虑当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出发,归纳出陕西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期为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熵、多样化指数和系统熵是在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中应用较广的方法.利用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以全国旅游产业为参照对象,选择区位熵、多样化指数和系统熵三个指标实证分析张家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情况,认为其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结构稳定性不高,严重制约着张家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