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COD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用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有利于实现监测仪器化、自动化.以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与出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炼油企业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分布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便携式GC/MS定性、定量分析了7家炼油企业污水处理厂的空气恶臭污染物,并用便携式总烃分析仪定量分析了总烃。结果表明:污染物为苯系物、烷烃和环烷烃、硫化物等。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厂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排放情况,在全国南方、北方分别选取3个省共11个城市122家污水处理厂,于2013年8—10月进行了专项监测。结果表明:75?4%的污水处理厂氨氮出水质量浓度小于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达90?2%,但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5?5%,污水处理厂排水中仍存在较多非氨氮形态的氮污染进入环境。氨氮排放达标的污水处理厂中,有约20%的总氮排放未达标。65?5%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占总氮的比例低于10%,而84?4%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高于50%。总氮是影响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总量监测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污染物总量监测是以各污染物排放口监测为基础的区域排污量的整体系统测量工程这一概念。提出对工艺成熟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总量监测可用每日人工采样监测与可靠的流量测量来实现,并以扬子石化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为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脉冲火焰光度检测的方法对石化污水处理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人体感知嗅阈值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场在各个采样点位均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恶臭污染物检出,其中以污水进口最为严重.从检出物的浓度水平而言,苯系物和恶臭污染物均存在超标现象,而且检出的恶臭污染物浓度水平远高于人体感知嗅阈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污灌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污染调查试验及试验论证,预测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资源化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城市污水泵站恶臭的污染程度,选取天津市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泵站进行为期3天的采样,采集该污水泵站距离污染源强不同距离处的恶臭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和分光光度法对采集样品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了恶臭排放源点和不同距离处的恶臭组分的浓度特征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泵站恶臭污染物质以硫化氢、二氯甲烷和苯系物为主,还有一些烯烃和芳香烃衍生物;恶臭物质的浓度变化范围是n.d.~0.073 7 mg/m3,大部分恶臭物质浓度一般由高至低表现为源点>下风向5 m,源点>背景值,环境空气采样点与恶臭排放源相比,其降幅明显;虽然检测到的恶臭组分较多,但是其浓度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等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相比,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8.
平阳县环境监测站于1998年2002年对鳌江埭头、江屿、方岩渡、江口渡4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埭头断面目前属尚清洁.江屿断面属严重污染(以氨氮、挥发酚为主),方岩渡、江口渡断面为中污染段(以氨氮为主)。造成鳌江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平阳县的制革废水和鳌江沿岸乡镇的生活污水。提出。环保及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鳌江治理投资,尽快建设排污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厂;对无能力进行废水处理的小企业,应予以关闭;提倡使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制革废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为例,分析了湖库底泥疏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识别与评价重点,探讨了施工期对水域水质及周围景观影响、施工期恶臭、噪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底泥堆放对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影响、堆放恶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及疏挖工程的环境效益与运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要点。针对该类工程在疏挖、余水处理和污染底泥堆存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二次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仪扬河是仪征市东南部具有航运、农业灌溉、排洪泄洪等功能的一条主要河流,目前已受到污染,其不同断面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一重度污染,代表颜色为黄色-红色。交界断面水质污染最严重,主要是受到上游古运河污水污染影响,入江断面水质污染次之。主要是仪征市城市污水管网没有铺设到位,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直排仪扬河泗源沟段,造成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明显地存在着恶臭污染,恶臭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是化工、橡胶、塑料、油漆等行业,恶臭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气的泄漏,工业废水和废渣气味的逸出。  相似文献   

12.
内河涌氨氮污染的特征及其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山市雅瑶涌为研究实例,探讨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围内河涌氨氮污染的特征,并对氨氮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内河涌的氨氮污染逐年严重,并呈现季节性的变化,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畜牧水产业和非点源都是比较显著的氨氮污染源,但未经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污水,则成为内河涌最重要的氨氮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恶臭排放规律及其采样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文章综述了恶臭污染国内外相关标准、恶臭的排放规律、影响恶臭污染扩散的因素、恶臭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对恶臭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日本对琵琶湖流域水资源的保护,阐述了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流域污水集中处理率,对保护流域水资源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流域污水集中处理,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制订水环境保护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是我国治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水环境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1998—2017年间水质手工监测结果可知,温榆河水质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水质恶化-水质改善-水质稳定-水质进一步改善,最后一个阶段,污染凸显以氨氮为主。通过空间分析,温榆河上段化学需氧量主要受南沙河影响,氨氮受北沙河及南沙河影响均较大;下段氨氮主要受清河下段及坝河下段影响,而化学需氧量则受温榆河上段、清河下段、坝河下段3条河段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使温榆河整体水质第一次改善,部分直排污水及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宽松,阻碍水质进一步改善。河道清淤,加强污水收集及管网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标准后,温榆河水质出现第二次改善,但仍然为劣Ⅴ类。自动站雨季监测发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源,以及现有核算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核算范围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环节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直接排放,以及能耗、药耗隐含的间接排放。以江苏省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表明,电力消耗是污水处理厂 CO2 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53.85%),CH4排放占比为28.96%。基于此,从节能降碳、降耗增效和工艺优化3个方面提出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建议尽快组织制定统一的核算技术指南,开展重点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  相似文献   

17.
洋河下游农灌区农作物受灾与水质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情况调查设计严密而合乎逻辑的监测方案:在农灌水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根据监测数据和有关资料找出致害污染物;对本次监测数据和历年常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污染源;最后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结论是致死污染物为阿特拉津和乙草胺.而高锰酸盐指数、pH和悬浮物的超标是致害的重要有关因素;致害污染物主要来源了宣化区废水;严格监控农药厂废水、兴建污水处理厂和改善农灌措施是防治污染的途径。后来的事实完全证实了本结论和对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阐述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2009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胶州湾河流入海口和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壬基酚污染状况,并初步估算了胶州湾陆源壬基酚的入海通量。结果显示,入胶州湾各河流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差异较大,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0.11~3.17 μg/L和0.09~10.8 μg/L,其中墨水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娄山河、海泊河、跃进河、李村河、大沽河、镰湾河和白沙河,而洋河污染则相对较轻;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壬基酚浓度相对稳定,枯水期和丰水期为0.11~0.17 μg/L和0.15~0.29 μg/L。枯水期和丰水期胶州湾壬基酚入海通量分别为6.5 kg/d和11.8 kg/d。  相似文献   

20.
利用集对分析一联系数理论方法对3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年出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该理论运用于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出水质量的动态管理,实例研究表明方法可行,且具有计算简单、易于普及应用的优点.该思路可推广到各行各业的产品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