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常用的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为研究目标,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其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pH值和矿化度等对生物毒性的影响。结合表面活性剂对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光细菌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对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进行评价,但对体系条件要求严格,pH值与矿化度对评价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发光细菌法得出的生物毒性评价结论不能简单的推演到其他毒性评价方法,单一的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判断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油田化学剂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测定及其分级标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试验建立了测定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发光细菌法。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几十种钻井/完井液添加剂和钻井/完井液体系的生物毒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白鲢鱼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几种油田化学剂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研究表明:防膨剂、杀菌剂K、杀菌剂L、清蜡剂、四氟硼酸、酸化缓蚀剂、阻垢剂、阻垢缓蚀剂、缓蚀阻垢剂和破乳剂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68、1.6、9.3、25、123、510、620、3240、4570、7410mg/L。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物质分级标准,防膨剂属于剧毒物质;杀菌剂K、杀菌剂L和清蜡剂属于高毒物质;四氟硼酸、酸化缓蚀剂和阻垢剂属于中毒物质;阻垢缓蚀剂、缓蚀阻垢剂和破乳剂属于低毒物质。这几种油田化学剂的安全浓度为0.068~741mg/L。此研究可为评价油田化学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制定废水排放浓度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HNO_3-H_2O_2-HF混合无机酸体系下,通过微波消解方式对油田化学剂样品进行完全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油田化学剂中Cr、As、Cd、Pb四种元素,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较低,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36%~7.84%,加标回收率在88.5%~99.7%,经验证能够满足油田化学剂环保性能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5.
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对施用土壤、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通过生物聚积试验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考查底泥对水及土壤中生物、植物发芽生长的影响,通过渗滤试验评价其对地下水层的污染。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前,其生态毒理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风险简化评价和风险详细评价。通常简化评价方法用于估计底泥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详细评价法进一步通过生物毒性试验和柱状渗滤试验来确定其生态毒理性影响,界定其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环境风险是指在某个区域,将要发生的建设项目可能具有的突发性事故所产生的后果对该区域环境有害影响的可能性。目前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集中在预测对人类健康(人类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的各种影响的发生概率。环境风险评价已从定量地评价和预测化学品的运行对环境未来影响的风险,发展到考虑物理干扰和生物链作用力的各种影响评价。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同,它是根据某区域现有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拟定行动方案对该区域危害的最小化和发展可持续最大化。如区域发展方向的本质是环境难以承受的,那…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化学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环境,虽然其中污染环境和危害生物的只占少数,但这些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毒害和破坏却是显而易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和生物有致死、致畸、致癌、致突变和干扰生物行为等作用,按其毒性作用又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8.
PAM的毒性作用及矿场防护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油田现场施工情况的调研,论述了PAM及PAM类型的油田化学用剂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毒性作用、毒性特点以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提出现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为从事油田化学的技术人员提供了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污染场地的土壤质量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以模式生物的个体或细胞为受试对象,将其暴露于污染土壤或浸提液中以探究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的毒性测试方法都有适用范围,加上污染场地环境复杂,更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对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为特定污染类型场地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出现在施工期,设置环境监理可以变事后治理为事中控制,有效的控制铁路施工期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本文总结了彭州支线环境监理实践的目的、内容、要求,以及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以期为其他铁路工程环境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某溶解乙炔生产项目为例,对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继  于苏俊 《四川环境》2005,24(1):115-118
从库区生物环境,地质与气候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三个准则考虑建立了库区系统生态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有机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库区系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以四川中江县黄鹿水库为例进行的综合评价表明生态安全隶属于“安全”的程度最大,通过综合评价中间结果的计算分析,找出导致生态危险的薄弱因素是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有机锡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木材保护剂、防污漆和聚氯乙烯稳定剂等,因此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综述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的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以及神经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其致毒机制和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岸带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孕育地带,对改善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然而小水电开发后会产生水面宽度变化,若生态流量下泄不足则会造成生态缓冲带的暴露,对河流水环境、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Alpha河为例,引入河流灰线带的概念和灰线带变化达标率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该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而通过计算定量判断Alpha河流域水面宽度变化对生态缓冲带暴露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Alpha河上参与评价的20座水电站中仅有小水二级电站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余电站评价等级均为极差或较差,说明在其流域水电建设运营过程中,生态流量下泄长期不达标,生态缓冲带暴露明显,对当地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评价体系,退出部分小水电,并加大生态流量下泄,采取相应的纵向连通措施,并加强植被抚育与重建,尽快恢复当地生境。  相似文献   

15.
钻井液化学剂可生物降解性评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研究钻井液化学剂生物降解性的必要性及开发可生物降解钻井液的进展。阐述了常用的评定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推荐采用BOD_5/COD_Cr比值来评定我国石油行业钻井液化学剂及油田化学剂的可生物降解性,规范石油行业生物降解研究工作,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化学品行业的风险管理及防控现状调查,分析了新疆的化工企业的分布、结构和化学品环境风险特征及环境风险未来趋势,针对新疆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措施,旨在为新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迅猛增加,石油部门势必要不断地进行新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在水库库区进行油田勘探开发,如不采取恰当有力的保护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是严重的。以石油部门在内蒙他拉手水库库区进行的油田勘探开发为例,可以看出石油开发对库区生态及环境有如下的影响:一、油田勘探对库区环境的影响石油勘探部门近几年来在他拉于水库库区迸行了大规模无任何保护措施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85%以上的探井和采油井都位于他拉干水库北岸),对库区水资源、草场、林地和渔业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1、库…  相似文献   

18.
套损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油田套管变形现象严重,套管变形率高达22%,每年还以100多口井的速度递增。套管变形和损坏造成的套管外返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和不良社会影响。为此,对其采取了治理措施。主要治理工艺是:取出破损套管,更换新套管,实施机械封堵、化学剂封堵,从套管内及其上部射孔处注入水泥和堵剂。在吉林油田,应该科学合理地注水,提高固井质量,科学地计算地应力型地层,采用高强度厚壁套管,提高油层套管的抗外挤强度。  相似文献   

19.
生态风险评价是污泥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国污泥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阐述了污泥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文章建议我国应借鉴国外污泥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污泥处置的生态风险评价标准方法和指南,以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雯  李升峰 《四川环境》2006,25(2):67-70
采用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方法,以中山陵园风景区外缘景区为例,在分析外缘景区生态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状况、森林群落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方面对规划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了评价,得出外缘规划的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景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结论,最后对评价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做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