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结构、布局和技术水平,与社会的、自然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通过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
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城乡环境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在十二大精神指导下,努力开创城乡环境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对南昌市十五期间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并根据南昌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对南昌市十五期间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并根据南昌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把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作为一个彼此影响又彼此联系的整体,实施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80年代初,国家又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作为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在基本国策指导下,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了公路建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只有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促使环境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让人民生活在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环境之中,佛山市政府3月13日发出通知,决定把1995年定为环保年,在全市范围内广造声势,强化环保意识,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这项活动包括八项内容: 一、抓紧完成汾江河综合整治方案的编制;二,加强对  相似文献   

8.
会议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第二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为总结1985年第一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成就、经验,部署“八五”期间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并受国务院环委会委托,由国家环保局与建设部于1991年8月15日至19日在吉林市召开的。会议由建设部部长侯捷同志主持;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同志在会上作了《深入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了济南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1年-2014年济南市经济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态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该市在产业能源结构、机动车控制及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机动车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矛盾,指出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分析了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榆林市为例,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得出了榆林市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发展协调度不高的结论,并对其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指标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构建了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秦唐沧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2011年间秦皇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高于唐山和沧州,协调发展类型由初步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唐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呈波浪式上升,由中度失调向中等协调转变;沧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末位,由中度失调向中等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12.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与国际先进大城市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比较中,分析上海目前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上海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保持城市水资源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优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城市生存环境建设投入,以实现已确定的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总目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7方面  相似文献   

13.
1 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 必要性 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方针本身就说明了我们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上一个小国。人口少,资源缺乏。其工业化,主要依靠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资来实施。目前,它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中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198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432亿新加坡元,人均为13982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0.5美元——译者注)。尽管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环境状况并未恶化;相反,它在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这是因为新加坡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为切入口,阐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企业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齐抓。同时,就企业如何走可持续局长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黄慧诚 《环境》2005,(3):71-71
2月22—23日,广东省环保局长会议在江门市召开。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在会议上指出,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今年广东省环保工作将以建设绿色广东为主线,加强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监管,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江都市委、市政府围绕“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这个总体目标,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全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特别是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8.
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本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市(区、县)面板数据,构建了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耦合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测算了2010—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据此分析研究时段内三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并对子系统发展差异性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整体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和经济、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时序上各市(区、县)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呈良性向上发展趋势;空间上呈现“两核突出、中部塌陷,外围高于内部”的分布格局和“外围包围中部、由西向东推进”演变特征;研究时段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市(区、县)子系统滞后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呈“无序-有序、同步滞后-局部滞后”发展演变趋势和“U”型发展空间格局,但发展过程中人口子系统依旧存在较严重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要振兴,环境要保护,都是“四化”建设的需要。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西部地区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作了粗浅分析,并对西部资源省区如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作了初步探讨。从国情出发,从省情出发,探索一条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的路子。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西部省区环境监测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针对如何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带提出了建设指标、建设框架和具体措施。最终目的是通过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