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经济、高效、低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在分析中,介绍了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工艺:SHARON工艺、CANON工艺、ANAMMOX工艺、SHARON与ANAMMOX联合工艺、DEPHANOX工艺、BCFS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经济、高效、低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在分析中 ,介绍了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工艺 :SHARON工艺、CANON工艺、ANAMMOX工艺、SHARON与ANAMMOX联合工艺、DEPHANOX工艺、BCFS○R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含电气石的新型陶粒生物膜载体和普通陶粒生物膜载体组成的电气石强化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和普通SBBR工艺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新型陶粒生物膜载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生物亲和性。单周期分析表明,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中氨氮浓度明显低于普通SBBR工艺,同步反硝化作用也强于普通SBBR工艺,表明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的的脱氮效果优于普通SBBR工艺。90d的稳定运行进一步证明了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的脱氮性能优于普通SBBR工艺,而且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也优于普通SBBR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模拟城镇生活污水为对象,采用AO和OAO 2种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常规水质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来分析和探究导致2种工艺运行效果不同的微生物层面原因。结果表明:OAO工艺对COD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略高于AO工艺,但OAO工艺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比AO工艺高6.01%和3.44%;2种工艺的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2种工艺的优势菌纲也均为β-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2种工艺间微生物群落差异性较大,OAO工艺的微生物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均大于AO工艺;AO工艺优势菌属为Pseudomonas、Thiothrix、Dechloromonas,OAO工艺为Thermomonas、Dechloromonas、Rhodobacter。此外,Nitrosomonas、Nitrospira作为亚硝化和硝化阶段的重要菌属在AO工艺好氧池的相对丰度为0.05%和0.02%,在OAO工艺中则显著提高,为0.47%和0.45%。其原因是OAO工艺的好氧池污泥BOD负荷较AO小,更适合硝化细菌生长。硝化细菌及其他功能菌在OAO工艺中的大量存在是OAO工艺的能够高效脱氮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可为OAO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中优势菌种的筛选及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Ⅰ)、生物活性炭(BAC)滤池—超滤(组合工艺Ⅱ)、混凝—BAC滤池—超滤(组合工艺Ⅲ)作为反渗透前的预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处理,考察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分析超滤膜性能。结果表明,3种超滤组合工艺的出水浊度0.4NTU,淤泥密度指数(SDI)5,均能达到反渗透进水的要求。组合工艺Ⅲ对COD、真色、UV254、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94%、49.23%、49.95%、99.53%,均高于组合工艺Ⅰ、Ⅱ。组合工艺Ⅲ的出水SDI和比膜通量均优于组合工艺Ⅰ、Ⅱ。通过超滤膜微观结构和阻力分布分析,发现组合工艺Ⅲ中不可逆的膜污染最轻。组合工艺Ⅲ为印染废水反渗透前的最佳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的三种工艺:常规活性污泥工艺、SBR工艺和A/O工艺。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工艺特征、技术参数和处理效果,并分析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缺氧-好氧(AO)工艺为参照,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研究了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 OSA)污泥减量工艺真核生物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A+ OSA污泥减量工艺真核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均低于AO参照工艺,两工艺主要真核生物门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纤毛虫门Intramacronucleata和SAR超类群(不等鞭毛生物Stramenopiles,囊泡虫Alveolates,有孔虫Rhizaria),Annelida及SAR相对含量在减量工艺中明显减低.纲水平分类结果表明,前口纲Prostomatea在减量工艺中消失,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在减量工艺贮泥池中成为优势真核生物.A+OSA污泥减量工艺贮泥池中选择性富集真核生物Oligohymenophorea表明微型生物捕食作用存在该工艺中,对减量工艺的污泥减量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生物除磷原理和各种生物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传统工艺如A/O工艺、A2/O工艺、Bardenpho工艺、UCT工艺、Orbal氧化沟、改良型UCT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VIP除磷工艺等进行了简单的原理介绍和细致的应用描述,并作出了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单级活性污泥法除磷系统的优化与加强对生物除磷机制的研究是生物除磷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水的生态毒性较大。由于厌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A/DAT-IAT工艺对COD和生态毒性的处理效果均优于DAT-IAT工艺,并且回流总能耗低于DAT-IAT工艺,但是出水COD仍不达标。为了降低进入工艺的COD的总量,以絮凝沉淀做为预处理工艺,并采用Al残留量最小的絮凝剂投药量以降低出水中残留Al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没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絮凝-A/DAT-IAT工艺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104.46 mg/L,满足排放标准。在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的出水生态毒性有所上升,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得到了大幅削减。絮凝-A/DAT-IAT工艺与DAT-IAT工艺相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得到大幅增加的同时,生态毒性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由于A2/O工艺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系统的氮、磷去除难以达到理想的效率.较系统地研究了厌氧/缺氧环境倒置的A2/O工艺的原理和工艺特点,并通过在某污水处理厂的现场试验,表明倒置A2/O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明显优于常规A2/O工艺,其COD去除能力则与常规A2/O工艺相当.  相似文献   

11.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存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泥龄、硝酸盐等问题,制约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以CASS工艺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立膜法硝化池,使自养菌和异养菌分开培养,解决了微生物混合生长所带来的问题,同时BICT工艺中间歇反应器与连续流反应器的特殊组合方式使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各池间转移,可增加系统充水比和提高容积利用率.保证BICT工艺具有良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利用BICT工艺对CASS工艺进行工程升级改造,比利用物化法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所需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在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时,可以优先考虑BICT工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副产物处理方法,分析了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倒置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A2/O工艺在保证脱氮效果的同时除磷效果往往不佳.在充分分析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厌氧池后设置好氧池的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某污水厂的现场试验表明,在COD去除能力与常规A2/O工艺相当的情况下,倒置A2/O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明显优于常规A2/O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段水解酸化(H)/氧化(O)-生态塘联合工艺对浙江某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并用于制革废水处理,考察了该工艺对制革废水中COD、B0D、NH3-N、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该工艺在一年运行期内的系统稳定性,并对工艺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段H/O-生态塘联合工艺对制革废水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生化工艺出水氨氮(NH_3-N)、总氮(TN)不达标的难题,开展基于高效耦合/生物再生材料的工艺(HCBR工艺)实验研究,实现氮的高效去除,主要考察了C/N比、溶解氧(DO)、反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等对HCBR工艺脱氮的影响,并与常规的A/O工艺和两级A/O工艺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CBR工艺在C/N比6、DO 0.4~0.6 mg·L~(-1)、反硝化液回流比100%、污泥回流比75%的运行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能将印染二级高氮生化出水稳定处理至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可使TN≤5.0 mg·L~(-1)。在与A/O工艺和两级A/O工艺的对比中发现,HCBR工艺的处理效果更好,出水TN为3.3 mg·L~(-1),去除率在91%以上,比A/O工艺及两级A/O工艺分别高出27%和18%。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污水低氧脱氮的基本原理,即抑制或去除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同时保留氨氧化菌(AOB),并保持其活性;探讨了污水低氧脱氮实现途径;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水低氧脱氮工艺(短程硝化(SHARON)工艺、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好氧反氨化(DEMON)工艺、低氧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工艺、甲烷营养型硝化反硝化工艺和亚硝酸盐型完全自养脱氮(CANNON)工艺)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污水低氧脱氮处理工艺的工程运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MBR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MBR的脱氮工艺:A/O阶段MBR工艺和单级A/O程序MBR工艺的特点及脱氮效果,介绍了M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提出了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以及常用治理技术,着重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工艺和转轮吸附工艺治理VOCs的工艺流程。对两种治理工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两种治理工艺的适用场合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两相厌氧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可以使两类微生物达到各自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工艺的处理能力和系统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系统论述了两相厌氧工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特点,并结合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应用实例,总结了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同时与单相厌氧工艺进行了相关的比较,最后提出了两相厌氧工艺在研发和应用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废水处理中沉降分离,絮凝分离,气浮分离工艺的机理及其应用。概述了这些废水处理工艺的构成,参数及其装备并作了工艺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