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预防食品和发酵工业中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有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属肝脏类毒素。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食品和饲料中,又由于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易破  相似文献   

2.
一、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危害性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和饲料后,可使人与动物中毒和致癌。又以黄曲霉毒素 B_1毒性最大,其致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食品污染质。早在黄曲霉毒素发现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一些由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人们将这类有毒的真菌代谢产物,称为真菌毒素。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疾病,统称为真菌毒素中毒症。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一百多种。黄曲霉毒素就是一种低分子真菌毒素,它的毒性最高,致癌力最强,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最大。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范围很广。凡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污染食品以后,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在受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的种籽、水果、干果、蔬菜、调味品、乳类、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发酵产品和饲料等,甚至在一些酒类和食品工业用的酶制剂中,均已发现黄  相似文献   

4.
由Aspergillus flavus和A.parasiticus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对人类有毒的强致癌性物质.许多食品都有可能被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也有少量关于抑制曲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天然抑制剂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B_1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对许多动物具有高度毒性和致癌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成品粮污染黄曲霉毒素含量,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不得超过20ppb;大米、其它食用油不得超过10ppb;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ppb;婴儿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各种微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在各种农产品中分布较广,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防止粮食霉变,杜绝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但是粮油中如果已经污染了黄曲霉毒素怎么办呢?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去除方法。 (1)搓洗法。黄曲霉毒素对粮食的污染,因粮食的种类、质量和颗粒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稻谷籽粒中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在米糠层  相似文献   

7.
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如果玉米收获不适时,或保管不当,玉米胚芽就很容易成为黄曲霉菌生长繁殖及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适宜环境。所以,玉米是较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的粮油食品之一,污染往往从胚芽及损坏部分开始。黄曲霉毒素B_1是部分黄曲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也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当前,我国南方地区还存在玉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是口服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世界各地均受其污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杜绝方法,建立快速和灵敏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是分析工作多年来关心的问题。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报导很多,有薄层分析,微柱分析,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都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LR致肝细胞连接通讯下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剂量(0, 10, 50,100, 200, 500, 1000nmol/L)的微囊藻毒素-LR作用于肝细胞株BRL-3A 24 h.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按荧光光漂白后再恢复技术测定BRL-3A的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四唑盐法测定BRL-3A细胞增殖,同时分析胆汁酸运输系统抑制剂利福平对两者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LR可以显著地抑制BRL-3A细胞GJIC功能,并促进BRL-3A细胞增殖,两者均呈剂量效应关系.利福平(30靘ol/L)对微囊藻毒素-LR诱导的BRL-3A细胞GJIC功能下调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BRL-3A细胞膜泡形成.说明微囊藻毒素-LR肝脏毒性及致癌性可能与抑制肝细胞GJIC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二(口恶)英有75种衍生物。其中,毒性最大的是2、3、7、8-TCDD,被人们称之为毒性最强的人造化学物品。目前,处理二(口恶)英废弃物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800~1200℃的高温焚烧法。该法虽可分解二(口恶)英的分子结构,达到废物脱毒之效果,但投资大、能耗高。光解技术可去除二(口恶)英分子的毒素,但不能改变分子的结构。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费用较低,但至今尚未发  相似文献   

11.
原噬菌体诱导法在环境诱变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原噬菌体诱导法检测35种不同化学物质的潜在遗传毒性,S_9作代谢激活系统。试验结果有13个样品具有诱变性(占37.1%),其中有10个样品在S_9激活下和3个样品无论有与无S_9活化均能诱导溶源性大肠杆菌释放λ噬菌体。检出的阳性样品中有些为已知的诱变剂和致癌剂(黄曲霉毒素B_1)或抗癌药(丝裂霉素C)。提示诱导检测法作为环境遗传毒物的预警系统初筛潜在致癌危险物质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导致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以鲫鱼(G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m-LR(MC-LR)和microcystin-RR(MCRR)在低浓度下(1nmol·L-1,5 nmol·L-1和10 nmol·L-1)对鲫鱼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鲫鱼淋巴细胞分别经两种微囊藻毒素体外诱导2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的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梯状DNA(DNA ladder);并且两种藻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该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导致鱼类淋巴细胞产生凋亡,因而可能影响鱼类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导致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以鲫鱼(Garassius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和microcystinRR(MCRR)在低浓度下(1nmol·L-1,5nmol·L-1和10nmol·L-1)对鲫鱼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鲫鱼淋巴细胞分别经两种微囊藻毒素体外诱导2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的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梯状DNA(DNAladder);并且两种藻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该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导致鱼类淋巴细胞产生凋亡,因而可能影响鱼类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10份矿尘样品、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15份真菌提取物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有10份矿尘、AFB_1和5种真菌提取物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对其中5~#矿尘、AFB_1和杂色曲霉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测定,显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具有诱变活性,这对当地的肿瘤发病率可能起重要作用。说明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研究环境诱变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不分场合的勤俭节约,就是 吝啬而不是节约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节约,把发霉的食 物重新加热再次端上餐桌,活生生地把霉菌毒素吞到肚子里去,从而因为过分节俭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节俭”掉了。 食品专家指出,发霉的食物含有大量的毒素,其中含有一种黄曲霉毒素,它的致癌性极强,可诱发肝癌。人一旦食用后,极容易受其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肯尼亚,莫桑比克、泰国以及我国的江苏、广西等地,都是肝癌高发区,这同这些地区气候潮湿,粮食容易发霉,人们接触黄曲霉毒素的机会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淡水浮游藻类污染及其毒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系统地介绍了淡水浮游藻类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几种从蓝藻中提取的主要毒素的结构和毒性,对其中常见的肝毒素(微囊藻毒素)和神经毒素(鱼腥藻毒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多数藻类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和水溶性,目前的饮水卫生标准并未对藻类毒素加以限制,一些藻类产生的有毒物质对动物和人有明显的损害。该文还从环境污染的多元性和长期性角度,提出了应对藻类毒素污染的联合作用和低剂量长期损害作用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氟化工废水具有毒性强、有机负荷高、可生化性差及水质成分复杂等特征,采用功能微生物技术降解氟化工混合废水是当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某氟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活性污泥S1、二期工程活性污泥S2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S3为对象,研究3种污泥对氟化工混合废水的耐毒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Strathtox活性污泥呼吸仪测得污泥S1、S2、S3在葡萄糖模拟废水中的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174.00±1.14)、(189.20±1.11)、(134.50±2.30)mg·L~(-1)·h~(-1),表明3种污泥具有初始活性;在氟化工原始废水中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仅为(5.60±0.70)、(8.87±0.97)、(5.83±0.25)mg·L~(-1)·h~(-1),说明氟化工原始废水存在抑制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固相萃取获得的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实验表明,3种污泥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53.02±0.79)、(68.60±0.96)、(38.10±1.06)mg·L~(-1)·h~(-1),与原始废水中的呼吸状况相比,3类污泥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增强,表明3种活性污泥对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PCR-DGGE技术对3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3种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较为明显,其中,污泥S1的香浓布朗指数达到1.69.通过进一步的切胶克隆测序,成功鉴定出Kineococcus gynurae等6种能够适应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的优势菌种.验证实验证实,污泥S2对初始总有机碳浓度为250 mg·L~(-1)的氟化工有机废水降解率达到70%,表明氟化工原始废水经过脱盐和消除重金属处理后,其可生化性显著增强.上述研究结果为氟化工混合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种对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它的产生是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生长相关联的。然而很多食品上都能支持这些真菌生长并合成黄曲霉素。这一问题在高温多雨的地方尤为突出。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人的危害,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和方便的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笔者参考国外资料,结合国内中医的经验,利用大蒜、大葱和洋葱抽提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该菌的生长是有明显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虾夷扇贝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YTXs)是甲藻产生, 并可在滤食性生物体内累积的一类多环聚醚海洋微藻毒素。由于其经常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 DTXs)共同存在, 所以YTXs最初被划分为腹泻性贝毒。研究表明YTXs并不会诱导腹泻, 也不具有抑制蛋白磷酸酶2A活性的能力, 而是对动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所以研究人员将其从DSP组中分离出来。随着对YTX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 科研工作者已从贝类和甲藻中分离出100多种YTX同系物, 其中仅有约40种衍生物的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和核磁共振技术(NMR)得到证实。YTXs毒素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 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文对虾夷扇贝毒素的来源、分布、毒性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深入研究、制定监测规划、预防和消除其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酸酯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物,在各种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不断被检出,因其可能具有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和致癌性等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两种典型有机磷酸酯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开展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基于太湖流域的人群暴露参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