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3年9月27日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第四督察组到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 (挂靠在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 ,以下简称登记中心 )检查工作。督察组由公安部消防局陈家强局长带队 ,督察组成员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张广华司长、陈钊副处长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万世波等10名同志组成。督察组认真听取了安全工程研究院院长、登记中心主任张海峰同志的工作汇报 ,对登记中心成立6年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察组对登记中心就化学品登记注册做的大量准备工作、设立规范标准的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等工作予以了肯定…  相似文献   

2.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9月23日在南京市召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同海、总裁王天普出席了会议,作为该次会议重要议程的2006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联合演习由中国石化集团和江苏省政府联合组织在扬子石化举行苯储罐泄漏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本次演习检验了中国石化集团各级应急预案、地方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之间的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地企衔接、协调有力的应急管理机制,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由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和扬子石化公司联合承建的扬子石化应急响应中心,有效整合了扬子石化各种应急资源,在事故状态下可发挥快速响应和辅助决策指挥的功能,在本次演练中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21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曹湘洪同志一行视察了安全工程研究院,听取了院长张海峰同志的工作汇报,参观了各研究室,并对石化过程安全、雷电静电危害控制、工业卫生、化学品危险性参数测试和监测检验等实验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由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研究开发的“抗溶聚合物的合成及超浓缩泡沫灭火剂的研制”、“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乙二醇/丙燃腈装置应急和环境风险研究”和“石化放射作业人员健康评价与防护对策的研究”等四个项目日前通过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     
2004年12月6日,合成橡胶事业部召开HSE管理体系运行发布会。会上,橡胶事业部经理丛煜宣读了《合成橡胶事业部HSE管理体系正式运行的颁布令》,宣读了《合成橡胶事业部HSE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承诺》,燕化化工股份公司总经理许红星发表了讲话,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院长张海峰到会祝贺。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橡胶事业部的HSE方  相似文献   

6.
<正>6月21日,由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国家安监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及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7安全科技成果交流展示会在青岛召开。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焦方正,中国石化安全总监、安监局局长夏于飞出席展会,安工院院长、化学品登记中心主任孙万付致欢迎辞。28家参展企业,200多项安全技术及产品,500余位业内人士齐聚盛会话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8月26日,由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安工院)牵头申报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专家组组长曹湘洪院士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曹永友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目标、任务分解、考核指标落实、示范方案、进度计划等内容分别进行了汇报,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组汇报进行了质询,并提出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25日 ,“基于风险的检测(RBI)技术应用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办 ,英国Tischuk公司的RBI技术顾问、国内从事RBI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和研究院的专家以及中国石化部分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3天。Tischuk公司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RBI技术在国外的实施情况、发展趋势 ,以及设备完整性管理案例 ;茂名石化的顾望平总工程师作了RBI在我国应用和研究现状的专题报告 ;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的代表着重对“RBI技术和软件在中石化企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进…  相似文献   

9.
由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研究开发的“化学品紧急救援系统”、“欧美国家石化安全卫生技术标准信息资源建立”和“石油化工毒物分布与防护措施研究”等3个项目日前通过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鉴定。“化学品紧急救援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按照国际Ⅰ级应急模式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检测中心日前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决局组织的现场评审,取得了国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甲级资质,机构名称为国家安全生产青岛石油化工检测检验中心,隶属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美国CHEMTREC应急响应中心的主要情况、运行和管理的经验以及全球化战略,并对我国的化学品应急响应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欧洲化工企业SHE评估与本质安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0月欧洲某跨国集团委托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对国内合资企业某化工项目进行安全评价,项目共18套装置,其中10套装置的工艺在国内首次采用,同时,该工艺技术又属欧洲某跨国集团的专有技术,国内没有详实的相关技术资料。为搞好评价工作,了解欧洲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的设计、运行情况,了解欧洲的本质安全设计,学习欧洲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理念,安全工程研究院于2008年初专门组团赴欧洲该集团总部实地技术考察。  相似文献   

13.
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为中心,就如何看待放射性,国内外核事故与辐射应急情况,如何开展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和如何做好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保障等问题,作了较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美也有不当之处。应解决千年虫问题的参议员特别委员会的要求,CSB编制上报了一份报告,报告断定美国的大型化工公司不可能遭受灾难性破坏,除非有大范围的电力故障,而且,联邦机构为化学工业提供了非专门的指南。CSB建议联邦机构应安排公众认识(化学事故)活动,制定地方和州一级的应急预案计划,并为化工厂应急停车和手动操作提供应急费用支持。特别委员会主席RobertBemett收到报告后说:“我们要保证千年虫问题不会成为化工系统故障的爆炸性催化剂。”新型解毒泡沫面世据美国能源部SendiaNationalL…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给天津电网带来了清洁能源供给,可以有效减少地区有害气体排放,缓解环境问题压力,但另一方面,造成天津电网对外依赖性增强,自给能力减弱,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准确应对电网事故,限制事故发展。一整套实时、高效、准确的应急响应体系是快速处理突发停电事件的有力支撑,本文介绍了一套高可靠性的电网事故应急响应系统,改变以往应急预案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支撑及响应较为滞后的情况,强化应急响应预案的流程管理,强调市地两级调控部门的有效联动,提升调控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实现电网事故处理快速响应,大幅缩短停电时间的同时,更践行公司对用户优质服务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外加气体对等离子体降解CF_2ClB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大气污染物是近年国内外研究较活跃的领域,选用化学方法难降解的CF2CIBr为对象,研究了He、N2、O2及空气对等离子体降解CF2ClBr的影响,实现了CF2ClBr的常压解离.外加气体为He、N2时CF2ClBr的降解情况与纯CF2ClBr的降解基本相同,外加气体为O2、空气时主要降解产物为CF2O,Br2,Cl2外加气体对降解的影响大小为He<N2<O2,空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危险废物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如何快速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已逐渐成为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现状,探讨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的建设内容,建立了典型示范基地以验证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为政府环境应急管理系统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形态及带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AlCl3·6H2O、NaOH、盐酸和水玻璃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碱化度(B)及不同Si/Al摩尔比的系列聚硅氯化铝混凝剂(PASC),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微电泳技术研究了PASC中铝的水解产物形态分布及铝的水解沉淀物的带电特性,考察了B及Si/Al摩尔比对PASC中铝水解产物形态分布及带电特性的影响情况,并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对PASC的形态分布有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外加气体对等离子体降解CF2ClBr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大气污染是近国内外产活跃的领域,选用化学方法难解的CF2ClBr为对象,研究了He,N2,O2及空气对等离子体降解CF2ClBr的影响,实现了CF2ClBr的常压降解,外加气体为He,N2时CF2ClBr的降解情况与纯CF2ClBr的降解基本相同,外加气体为O2,空气时的主要降解产物为CF2O,Br2,Cl2,外加气体对降糖的影响大小He〈N2〈O2空气。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26日,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课题,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