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穴地下储气库事故统计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输气管道和二氧化碳地下封存设施的风险评价方法,结合盐穴地下储气库的事故统计分析,对储气库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12大类、35小类的初步分类,并归纳总结了盐穴地下储气库的3种主要事故类型。采用事故树分析的风险评价方法,对13种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定量风险评价的重要工程模型,其包括气体水合物模型、盐穴稳定性评价模型以及气体泄漏模型。该风险分析方法和工程模型有助于定量评价盐穴地下储气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储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西某矿21采区胶带运输下山迎头超前探测需求,利用本安型KDZ1114—6A30矿井巷道地质探测仪在21采区胶带运输下山2胶2位置开展了地质异常体(断层)超前探测与识别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MSP)原理、震波数据处理流程以及综合地质解释等。探测结果显示,在巷道迎头前方,有3处地震反射异常界面,分别对应着J3、G4、J6、J7以及J8断层的位置,实现了对矿井地质异常体的准确识别,为巷道安全、快速掘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安全性是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安装、运行的重要指标。安全仪表系统常通过计算要求时危险失效平均概率(PFDavg)来验证其在低要求运行模式下是否满足目标安全完整性水平。为准确评估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基于IEC 61508标准,考虑冗余结构、维修维护模式及检验测试覆盖率(PTC)因素,提出了安全仪表系统的PFDavg计算公式,并将该公式应用于某天然气储气库作业区的SIS安全评估中。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异构冗余结构系统,可应用于周期性维修维护场景下的SIS安全评估,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长输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功地由理论转化为应用,发展了数据管理、高后果区识别、检测与评价、维护维修、以及效能评价等多项成熟的技术,在技术和数据积累方面为基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风险评价技术在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和各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数据对齐和风险贡献率判定技术,实现管道风险的量化评估,便于风险排序,同时还融入了高风险治理准则,为领导层制定具体的维护维修或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及运营管理的决策提供更加精细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小波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KPCA)和樽海鞘群算法(Salp Swarm Algorithm, SSA)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KPCA提取影响注采管柱内腐蚀的主要特征,应用ELM建立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采用SSA对模型参数进行迭代寻优,避免原参数选取的强随机性对模型泛化能力和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小波KPCA特征提取后得到包含98.73%原信息的3项主成分,SSA-EL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其均方根误差(ERMS)为0.009 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MAP)为0.336 0%,决定系数(R2)高达0.991 2,较其他3种对比模型性能更优。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具有强泛化性能和高预测精度,能够有效预测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内腐蚀速率,为盐穴储气库注采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和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的单一溶腔盐岩地下储气库为例,采用ANSYS15.0建立了盐岩储气库计算模型,并通过ANSYS-FLAC3转换软 件将所建模型导入岩土通用计算软件FLAC3D中,最后通过FLAC3D模拟了七种不同埋藏深度情况下盐岩储气库溶腔的变形 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盐岩储气库位移近似呈直线增加,盐岩储气库应力同样近似线性增加; 溶腔中上部及溶腔直径最大处位移及应力最大,溶腔变形最大。根据模拟结果,推荐类似本文所建的盐岩储气库埋藏深 度应控制在800~1 000 m为宜,才能保证其运行过程中最大位移不高于1.19 m,最大应力不高于80 MPa。尽管通过 FLAC3D模拟的盐岩地下储气库溶腔形状过于单一,与实际盐岩地下储气库具有一定距离,但是不乏代表性,同样能够为 盐岩储气库运营期间的安全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管道完整性管理进程,结合以往完整性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以完整性理念为导向,组织机构为保障,体系文件为规范,支撑技术为手段,完整性管理平台为工具,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为管理模式的企业级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构建流程,并论述组织机构的构成及职责、体系文件的层次架构、支撑技术体系、完整性管理平台及完整性管理模式等关键环节。为检验该体系模式的有效性,将所构建的完整性管理体系应用于国内鲁宁输油管线,对该管道进行内检测,得到全线腐蚀缺陷数据,修复严重的缺陷,计算修复前后管道各段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修复后管道的安全可靠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13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包括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等内容。提出的标准适用于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或GB 50253—201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的设计,用于输送油气介质的陆上钢质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此标准不适用于站内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增强监狱监管区的进出控制和保障监狱的安全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三维人脸识别系统为应用基础的监管区出入口管理系统。由于三维模型比二维图像含有更丰富的信息,所以识别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GAFRS-H1型三维人脸识别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匹配检索算法,在提高识别精度的同时亦保证了识别的快速性。自主开发的监狱出入口管理软件系统将三种鉴别信息(即三维人脸模型信息、身份证信息和二维彩色人脸照片信息)匹配、绑定起来存于后台数据库中,方便识别和查阅。该出入口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有利于进出监狱人员的规范有效管理,保障监狱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我国复杂多变地质环境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的叠加效应,突破单一化监测手段在表征滑坡灾变演化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实现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灾害精准预警,首先概括性描述当前用于滑坡监测的天基、空基、地基与体基的天-空-地-体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从隐患早期识别与应急监测、多源多维一体化智能监测、新材料、新工艺交叉监测及基于分布式声学感测(DAS)技术的海底滑坡监测等方面,总结近年来滑坡监测预警领域中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基于多种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展望滑坡监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通过综述性对比滑坡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得出多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然而由于这些技术的指标差异,往往会导致数据漏判与误判,未来应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预警判据标准和系统建模方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含硫气井开发过程中井筒完整性失效风险,建立了含硫气井风险评价模型。采用Bow-tie模型将井筒完整性的失效形式分为水力屏障失效、实体屏障失效和操作管理屏障失效3个方面,确定了含硫气井井筒完整性失效的28个风险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定量确定了各风险因素的权重,通过风险矩阵法评估了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实现了对井筒完整性风险等级的划分。将以上方法对某含硫气井进行了应用,确定了该井的风险等级及主要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能够对含硫气井井筒完整性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含硫气井的事故风险,可为含硫气井完整性现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气井完整性概念和生产气井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现有的关于气井完整性解释的不足,初步提出了气井完整性的概念,强调了气井完整性是气井处于地层流体发生无控制流动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状态。并根据此概念,从完整性管理、屏障设备、监测状态三个方面,建立了气井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与气井完整性的关系。屏障设备完整性是气井完整性的核心,完整性管理是提高气井完整性的关键,监测状态是气井完整性最直接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煤矿瓦斯地质动态精准预测与可视化,基于煤层埋深、厚度、倾角、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通过将相似的地质模块定义为同一微单元,在此基础上将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和递归邻域搜索策略与数据优化处理算法相结合,应用于瓦斯地质动态预测可视化系统开发。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递归邻域搜索算法模型开发的多级瓦斯地质图动态分析系统利用瓦斯地质基础数据可对矿井瓦斯含量、压力、涌出量等瓦斯赋存参数进行实时分析和计算,动态绘制散点图、等值线和区域预测图,使瓦斯区域预测图过渡更加平缓,显著提高预测的精准性及整体的显示效果,同时其制图耗时也无明显增加,可为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掌握油气管道生产运营岗位主要作业风险,实现油气长输管道企业作业风险管理,提出一种作业分级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辨识油气管道系统主要危险作业类型和引起作业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由作业分级法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最后建立基于作业分级的风险矩阵,得到各作业活动的风险级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管道公司,以该公司生产区内部高处作业为例,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得出高处作业过程中各步骤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反映各类危险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为后期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有助于公司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管道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指出了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着重探讨了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流程和环节,包括管道潜在危害辨识、管道数据信息搜集与分析、管道风险评价、管道完整性评价、完整性评价响应和减缓措施,并进一步说明了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施方法;最后,给出了在我国开展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必要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强化海洋油气项目集的风险管理,以海洋油气田固定区块开发为范围,基于甲方油气田单位和乙方服务单位立场,对项目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将海洋油气项目集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提出了滚动风险管理模式,给出各阶段风险分解结构和风险应对策略;以时间、成本、质量为控制要素,建立项目整体风险动态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命周期6个阶段和整体2级动态迭代风险控制,能更早发现项目集各级过程风险,有助于避免或降低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更有效地保障项目集收益和组织战略实现,可为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风险管理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城市燃气管道风险,提出1种基于AHP-熵权法的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风险评价理论,结合管道失效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构建包含105个评价底因素的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城市燃气管道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引入模糊数学思想和方法,结合AHP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风险分析矩阵评估燃气管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城市燃气管道风险预警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分析加拿大立法特点,梳理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管道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责,研究管道安全法规体系,明确了加拿大油气管道安全监管体制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了管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管道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分析了行业协会在管道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掌握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中加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重视管道安全监管立法、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油气管道标准规范、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建立统一呼叫系统和管道地图系统、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管道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建议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体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阐明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概念、技术内涵及意义。提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流程;指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应包括油气管道的GIS和数据库、风险评价、基于风险检测、适用性评价、管道地质灾害评估、管道维护决策及应急响应等关键技术;评述了国内外油气管道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加快管道完整性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问题,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推动管控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标准情况下,研究提出以技术专家为支撑,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企业3个层面协调推进为主体,试点先行、总结归纳、全面实施为路径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实施方式;总结提出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叠加分析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贵州六盘水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实际应用,并基于相关评估成果研发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和城市安全风险地图信息化平台,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