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制冷系统的库房回气管道发生了断裂失效,断裂位置在环焊缝中心且断口平整,焊缝存在未焊透缺陷。管道采用管束整体发泡保温,增加了管道的刚性,不利于管道的位移补偿。通过对管道材质进行分析,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对管道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焊接接头未焊透,削弱了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管道在"冷缩"时不能补偿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在管道强度薄弱的焊接接头处发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铝及铝合金管道焊接特点,在空分装置冷箱中铝合金管道生产中焊接工艺及焊接接头型式的选择,以及在焊接中应遵循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焊缝根部充分焊透。  相似文献   

3.
针对焊接残余应力对油气管道的不利影响,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西气东输X80 管道焊接接头的轴向和径向残余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 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的对轴向残余应力和径向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 残余应力随着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径向残余应力呈减小趋势;近焊 缝区的径向残余应力较中间层小,轴向残余应力较远焊缝区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 最大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为保障我国在役X80油气管道的 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公司制造的一台200MW机组锅炉汽包,在安装现场验收检测时发现汽包裂纹,经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是在施焊过程中,焊接预热温度、焊后消氢处理不当导致焊接接头扩散氢未能及时溢出,产生焊接延迟裂纹(属冷裂纹)。针对裂纹产生的机理,本文提出了防止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卧式水冷器换热管与管板间焊接接头(以下简称管头)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改进了卧式水冷器管头的焊接工艺,在管板(20MnMo)上堆焊了低碳钢过渡层,将原来换热管与管板间接头的异种钢焊接变为同种钢相焊,降低了焊接难度,在低碳钢管头焊缝上又堆焊了1层镍基金属。同时对管头进行了贴胀,对管头焊缝进行了射线检测和渗透检测,提高了管头焊缝质量,延长了卧式水冷器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通过比较09Mn Ni DR钢在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条件下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变化,着重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M-A组元的影响以及M-A组元对焊接接头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9Mn Ni DR钢在焊态条件下焊缝和HAZ中均有M-A组元出现,而经焊后热处理后大部分M-A组元分解;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硬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韧性,而M-A组元对冲击韧性危害很大,基体组织的变化和M-A组元的分解是焊接接头韧性改变的原因,其中后者是焊接接头韧性改善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焊接残余应力是造成16MnR钢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使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了一个顺次耦合的热应力计算程序,对16MnR焊接接头焊缝区域补焊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补焊残余应力的分布位置及大小。结果表明,补焊后,残余应力值比焊态下残余应力值有所增加。为此,对实际补焊修复提出了建议,为优化补焊工艺、控制残余应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焊接工艺评定是为验证所拟订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对试验结果的评价。为了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和产品质量,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明确规定,"压力容器产品施焊前,受压元件焊接接头、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接接头、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接接头、受压元件母材表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手工钨极氩孤焊(GTAW)和手工电弧焊(SMAW),两种焊接方法下的2205双相不锈钢轧制板材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通过试验证明2205双相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焊缝组织和耐应力腐蚀性能,优于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返修次数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本文借助S30408不锈钢氩弧焊焊接接头的返修,针对焊接接头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夏比冲击试验,并观察和分析了焊缝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焊缝返修次数不超过2次的情况下,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略有下降,焊接返修3次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在不超过3次返修的情况下,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随着返修次数的增加未出现明显的恶化趋势,返修次数与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的力学性能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双金属衬里复合管堆焊及对接焊焊接后焊接处应力变化,针对Φ89(8+2) mm尺寸衬里复合管,基于热-力耦合理论,建立瞬态热-固耦合管端堆焊与对接焊V型槽环焊缝轴对称力学模型。探讨衬里复合管堆焊及对接焊过程中整个焊肉及热影响区的应力变化并对应力区进行完整、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衬里复合管焊接完成后焊区产生较高的残余应力,最高达463.47 MPa;热处理工艺消除了90%的残余应力,然而投入使用的复合管仍然存在3个高应力区:对接焊焊肉内、过渡区中靠近对接焊焊肉的基管上及2次堆焊起始点,其中应力最大的位置在2次堆焊的起始点,最高达46.63 MPa。建立的模型和计算结果可为实际工况下衬里复合管焊接部位的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X80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的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在考虑天然气介质的作用下,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X80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了天然气工况参数和环境温度对X80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应力的影响,并根据应力变化规律提出了降低X80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应力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X80天然气管道轴向焊接应力和环向应力主要呈对称分布形式,且管道外壁的应力大于管道内壁上的应力;随着天然气压力和流速逐渐增大,轴向应力先增加后降低,而环向应力逐渐增大;当环境温度增大后,管道轴向和环向应力均呈下降趋势;降低天然气压力和流速、采用焊前预热能够有效降低焊接应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X80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专利商对应用于加氢裂化REAC系统的双相不锈钢S32205焊接接头的要求,简要说明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评定;分析了填充金属化学成分、焊接线能量、焊接冷却速度对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达到专利商要求的能力,以及手工电弧焊焊缝铁素体含量达不到专利商35%~60%要求的原因是焊条化学成分设计的结果;分析了焊缝铁素体含量要求的合理性,介绍了AWS、API、NACE及国家行业标准对于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铁素体含量的要求;介绍了现场的焊接工艺,以及使实际焊缝达到使用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燃料氢气泄漏、爆炸的特性和规律,预防高压储氢系统中氢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以加氢站为背景,数值仿真45 MPa高压储罐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分析泄漏爆炸动力学性质以及爆炸波在非均匀氢气浓度中的传播机制。同时,基于泄漏爆炸事故演化的力学机理,开展氢气泄漏爆炸动态风险分析,针对氢气不同泄漏量,建立泄漏扩散形成的气云体积、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空间x,z方向上危害距离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泄漏过程中,气云氢气浓度变化与流场雷诺数具有较好一致性;氢气扩散受到高压储氢罐周围装置影响,流场中氢气浓度分布不均匀;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时,冲击波参数和湍动能变化梯度大;得到复杂布局区域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之间关系式,其相比于理论方法更精细、计算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为降低高压储氢系统泄漏爆炸事故后果、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车库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意外泄漏后的浓度分布情况,采用ANSYS软件,通过分析可燃性气体体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氢气的扩散分布、不同泄漏位置氢气的扩散情况,研究6种不同通风方式对氢气意外泄漏扩散分布的影响,针对车库内氢气泄漏的特性,在通风方式上引入侧墙底部送风和侧墙顶部送风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底部送风能显著加快氢气的扩散和排出。垂直高度上氢气浓度分布不均,侧墙顶部送风能使顶部堆积的氢气向下扩散,降低最大气体浓度;在墙角泄漏会由于墙壁的影响导致氢气堆积,对墙角局部通风尤为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专用车库的通风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油站新旧输油管线碰头焊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中提到加油站输油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是输油管道敷设的基本要求,其优点是焊缝少、比较严密可靠、施工速度快、省材省工、便于防腐、不容易出现渗漏隐患。但加油站在改造输油管线时,新旧管线碰头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易点燃管线中的油气引发火灾及爆炸。因此,如何在新旧输油管线碰头焊接时安全施工就成为了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丹东太平湾加油站输油管线改造的实际情况,简要的阐述了加油站含油气管线碰头焊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剪切型软钢阻尼器是由连接板、翼缘板、横向加劲肋和耗能板等4个构件组成,通过焊接技术组合起来的一种减震装置,在减震技术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各构件连接的技术和机理对阻尼器的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与盲孔法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式,以焊接电流为变量,进行焊接剪切型阻尼器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结...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低温交变载荷下液态乙烷回气管线面临的安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和现场试验研究管线在低温交变载荷下无裂纹和含轴向裂纹管线的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管内温度沿周向和轴向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内外壁温度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随着计算时间的延长,管线整体热应力先增大再减小;卸压、温度回升过程中,管内温差逐渐减小,热应力逐渐减小;裂纹处的热应力大于远离裂纹及无裂纹处的热应力;对管线热应力变化进行现场监测,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可为低温情况下液态乙烷回气管线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