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测量我国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资本水平,在LUTHANS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基础上,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矿工安全心理资本量表。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访谈与专家反馈等方法得出矿工安全心理资本的六维(包括安全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自我调节和冷静)结构及初始测量题项;通过题项筛选、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小规模预测试初始问卷,得到28个正式题项,形成矿工安全心理资本量表。对正式量表进行大样本测试,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表明:编制的量表可用于矿工安全心理资本水平的测量,测量结果能为采取提高矿工安全心理资本水平、预防不良心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风险偏好作为个体特征的一种,会对煤矿工人的风险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我国煤矿工人风险偏好水平,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矿工风险偏好的理论结构,编制了矿工风险偏好问卷,并对初始问卷进行了调研。对调研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剔除了无效问卷。利用SPSS 17.0对调研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确保每个题项均可以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对问卷各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最终形成了矿工风险偏好正式量表。结果表明,矿工风险偏好主要包括风险认知偏好、风险情感偏好和行为意向偏好3个维度。设计与开发的矿工风险偏好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适用于对矿工风险偏好水平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主要前因变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包含21个项目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通过对240名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形成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正式量表和探索性因子结构模型;再对7个煤矿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子研究(CFA)。结果表明:编制修订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受不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行为风险认知偏差等3个因子的影响;企业应从行为态度改变、班组安全氛围构建、行为风险认知偏差校正等方面,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林  梅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5):2121-2128
为了准确评价我国企业领导者安全奖惩缺失水平,首先,参考多因子领导问卷(MLQ)、领导者奖惩问卷(LRPQ)和领导者奖惩缺失问卷(LRPOQ)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情境的领导者安全奖惩缺失(SLRPO)的两个维度——领导者安全奖励缺失和安全惩罚缺失,并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编制SLRPO初始题项;然后,基于高危行业557份有效调查样本,对初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校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表明,由两个维度构成的SLRPO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有效测量各类高危行业企业领导者安全奖励与惩罚缺失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我国煤矿工人工作倦怠水平,基于心理资本理论,探索矿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陕西省2大国有煤矿的228名矿工为研究对象,利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和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进行测量。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矿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资本量表PCQ-24和工作倦怠量表MBI-GS在矿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矿工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各个维度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矿工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4个维度分别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提高矿工心理资本水平能够有效减少工作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事故体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余效效应,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框架,建立了安全氛围调节作用下的事故体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假设模型,收集308名陕西和甘肃等地矿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有效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SEM)和层次回归的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个体的事故体验通过风险感知和安全态度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组织安全氛围在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中有负向增强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感知和事故体验对安全态度的影响中具有正向增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个体角度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软件模拟仿真各工作时间段中,矿工风险感知水平及各因素对其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工作初期,情绪稳定性水平对风险感知水平促进效果显著,工作倦怠的抑制作用较突出;在工作后期,自我效能感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削弱影响显著,风险规避态度则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风险知识经验超出一定范围会对风险感知水平起到反作用;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对风险感知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稳定持久。因此,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风险感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有效地评价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一线矿工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分析法获取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26.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MATLAB R2018a软件计算,使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10名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12个评价指标中,家庭支持重要度最大,自我效能重要度最小;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是客观合理可行的;3号、8号和9号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等级高于Ⅲ级,其工作安全性低,应引起煤矿重视。研究结果对煤矿井下人因事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运用Net Logo仿真平台,通过调节组织、管理者、矿工的不同行为主体属性值,模拟组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安全管理规范水平及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对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系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CAS);各仿真主体属性交互影响矿工风险感知偏差,且不同属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针对性地调节各主体行为,降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金属矿山员工风险认知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金属矿山冒顶坍塌、中毒窒息和车辆伤害3类常见风险,从风险特征维度的视角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设计风险认知与安全行为量表开展调查,并对调查所获的397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风险认知对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风险熟悉度与员工风险认知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可用于表征员工风险认知;风险熟悉度对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且风险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风险可控性和恐惧性在风险认知对安全行为作用过程中分别起负向调节和正向调节作用;风险自愿性仅对安全行为有直接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分析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了1种基于熵权法和集对分析耦合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态势分析方法。在现有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HFACS理论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包括4个维度12个因素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集;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多元联系数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以内蒙某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为例,验证所构建的态势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风险态势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导致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单靠传统数理方法难以解决,而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涉及人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现状,以顾桥煤矿和陈家山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主客观相结合的影响因子权重,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性指标评价体系,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对提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相应对策有着具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煤矿智能化变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结合价值观匹配理论,建立安全价值观匹配、工作满意度和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理论假设模型。基于567名智能化矿山矿工的有效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检验,并采用多群组分析方法检验代际差异的分类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均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安全价值观匹配与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对新生代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效用均大于老一代矿工。提高矿工与组织的安全价值观匹配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减少老一代矿工的变革阻力,有利智能化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构建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580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矿工工作压力的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个人特质、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心智游移是矿工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干预工作压力和心智游移,能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中的人因事故,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系统动力学知识,通过Vensim PLE软件研究矿工主体与安检人员、环境、工作任务特征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自制力影响因素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工情绪对自制力提升最为显著,疲劳程度对矿工自制力的抑制作用较突出,过高或过低的自信心水平均会对矿工自制力产生削弱影响;因此,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组织氛围、保证矿工的情绪稳定性以及通过改善作业制度降低疲劳程度对提高自制力最为有效。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结合矿工自身生理心理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危险性测度的准确性,考虑多风险因素耦合作用和危险性测度主观性对传统风险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基于结构方程(SEM)与蒙特卡洛模拟(MC)相结合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危险性测度方法。首先,从基坑支护、基坑开挖、降水排水以及周边环境4个维度建立危险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SEM确定指标权重,并确定关键因素;然后,根据指标的数据分布特征,利用MC法模拟出潜变量值并与风险损失程度、指标权重相结合得出危险度;最后,将该危险性测度方法运用于南昌地铁双港站。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车站深基坑风险等级为4级,基坑开挖为该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主要风险影响因素,其直接影响因素为开挖技术参数设置。项目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危险性评测适用可信。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的关键风险因素,以A省各地市燃气管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燃气专家经验确定燃气管线风险等级,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的燃气管网风险因素重要度分析方法。采用样本增强及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400个均衡样本作为管网评估数据输入,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降维,得到3个公共因子并作为一级指标反向构建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根据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对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对燃气管网风险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管道自身因素和巡检养护次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燃气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安全风险感知对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升应急疏散的安全性,进而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包含风险感知、心理韧性、安全氛围、群体恐慌和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5个变量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AMOS软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发生突发事件后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主要正向作用,群体恐慌通过调节作用提高风险感知,也会对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相应正向影响;安全氛围和心理韧性通过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会,对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可通过加强安全氛围建设、安全知识科普、提高现场管理人员能力等方法,减少突发事件中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作业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