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风填埋层原位脱氮:回灌渗滤液和垃圾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的垃圾组成和回灌渗滤液性质对间歇通风填埋层原位脱氮的影响,在固定的间歇通风条件下,对新鲜垃圾填埋渗滤液自身回灌、分别以新鲜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的氮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填埋渗滤液自身回灌的氮溶出率(82.4%)和总去除率(61.4%),高于新鲜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而部分稳定渗滤液回灌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的氮总去除率(58.0%)和渗滤液氮净去除率(32.2%)又高于新鲜渗滤液回灌同样的部分稳定垃圾填埋层(氮总去除率38.2%和渗滤液氮净去除率21.3%).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垃圾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填埋层内氮负荷与通风供给的硝化可利用分子氧的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套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模拟装置开展实验,对不同回灌量下的垃圾降解前期渗滤液pH值、CODcr、NH4^+-N、VFA以及渗滤液产生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填埋初期渗滤液pH值的快速下降,渗滤液采取部分回灌能有效降低NH4^+-N浓度的积累,回灌量为70%较50%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滤液的水质。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应器填埋条件下垃圾生物质组分的初期降解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经甲烷化填埋层渗滤后的渗滤液循环回灌的新鲜垃圾填埋层内,以生物质分类表征为基础,分析了新鲜垃圾填埋层内固相各生物质组分(总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初期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垃圾中原有总糖组分和蛋白质的快速水解发酵是新鲜垃圾填埋后产生高有机质浓度渗滤液的主要机制;脂肪和纤维素的降解产物不是填埋初期高有机质浓度渗滤液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是填埋层稳定产甲烷阶段的主要碳源,其水解速率可能是甲烷化过程的限速步骤;纤维素/木质素之质量比可作为指示填埋垃圾稳定化的指标.各生物质组分的初期降解速率常数均在0.01至0.1之间,而填埋气体中甲烷体积分数在60d内达到45%.食品垃圾组分富集的生活垃圾,应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时,必须具备足够的降解容量以代谢填埋初期固相中总糖和蛋白质快速水解产生的酸性液相产物.  相似文献   

4.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县一府以林业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基础比较溥弱,文章根据海林市垃圾处理场的实际情况,介绍垃圾处理场建设的原因、处理工艺的选择、卫生填埋法的工艺流程,着重介绍渗滤液回喷技术在该项目中的的应用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不同填埋结构下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为今后垃圾填埋场合理选择填埋方式及渗滤液回灌的开展提供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6.
其他     
X799.303200600499垃圾焚烧残渣填埋场渗滤液回喷处理试验研究/刘国涛…(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2005,27(2).-102~104环图X-3研究了回喷负荷、回喷次数对焚烧残渣填埋场渗滤液回喷处理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回喷负荷为24.6L/(m2·d)、回喷次数为6次/d时,蒸发比为0.94,影响蒸发比的关键因素是回喷负荷,其次为回喷次数,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蒸发比影响不显著。图4表3参6X799.303200600500生物流化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硝化强化实验研究/李平…(华南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渗滤液是垃圾在进行卫生填埋处理时,一些外来水分和垃圾腐化产生的内源水形成的。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是填埋场伴生的二次污染物,各个方面的因素不注意的话,都能对渗滤液的性质产生影响,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对渗滤液的根源、污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生活垃圾堆肥设施耗能、排污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5座生活垃圾堆肥设施(南宫、顺义、阿苏卫、燕山、沃绿洁)开展耗能、排污研究,实地调查获取5座设施2009—2011年的耗能、排污指标数据,并分析垃圾发酵、恶臭控制、渗滤液处理3个工艺的耗能排污特征,总结各工艺及设施层次耗能排污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5座设施发酵工艺年耗水量(y,103t)与年垃圾处理量(x,103t)呈线性关系,有y=0.0551x+3.0627;隧道堆肥发酵工艺的单位(t)垃圾耗电、渗滤液及残渣产量均低于间歇式动态堆肥;隧道堆肥恶臭控制工艺耗水量占厂区总耗水量的5.92%,用电量占厂区总耗电量的23.78%;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耗电量与ρ(CODCr)呈正相关(P<0.05,R=0.981),但与渗滤液处理量相关性不强. 垃圾组成及性质、工艺差别、污染物特性影响工艺耗电量及恶臭、渗滤液产生量. 完善堆肥设施各个工艺环节并进行中水回用,有利于削减设施耗能排污.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渗滤液,而一般厌氧型填埋场产生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因此,渗滤液成为填埋场的难题。通过试验模拟垃圾的好氧填埋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垃圾产生渗滤液中的COD、BOD5和NH 4+-N进行连续监测,通过试验初步得出:在好氧填埋条件下,垃圾堆体产生渗滤液中有机物和NH 4+-N浓度得到较大程度降低。渗滤液中COD、BOD5和NH 4+-N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8.99%、99.94%和99.78%。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垃圾粪便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北京市为例,1983年年产垃圾160×10~4t,粪便100×10~4t。这些未经处理的垃圾、粪便日益严重地污染环境,给城市居民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昆明东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水水样进行采集分析,探讨了垃圾渗滤水水质污染现状及其污染特性。结果表明,渗滤水原液及经初步处理后水池水质电导率、溶解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量、全磷量、氟离子、氯离子均超标(V类)严重;pH值、浊度与叶绿素3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偏高。垃圾渗滤水含盐量高、还原性物质多、水质表观差。渗滤水经最终处理后有多项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但有些指标(如氟离子、氯离子、氨氮量)仍然较高,未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经综合评价分析,垃圾渗滤水原液、经初步处理后的渗滤水及最终处理后的渗滤水,其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远大于3.0,属重度污染水平,而当地水库的水质在清洁水平范畴,未受垃圾渗滤水污染。  相似文献   

13.
借助乙炔(C2H2)抑制和添加外源铵盐,采用批式培养试验,在初始CH4浓度为16%的条件下模拟填埋场高CH4浓度环境,通过分析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研究了填埋场覆盖土、矿化垃圾、砂土和黏土中氨氧化菌对CH4协同氧化及铵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4种供试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在5.64%~16.2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的贡献率为14.90%,比矿化垃圾低8.25%,填埋场样品(矿化垃圾和覆盖土)是一般土壤(砂土和黏土)的1.8~10.9倍. 铵对CH4氧化过程的抑制率在11.90%~24.8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为23.21%,比矿化垃圾低6.56%,填埋场样品是一般土壤的0.9~2.1倍. 填埋场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一般土壤.   相似文献   

14.
污泥堆肥草坪基质利用对草坪生长及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树权  周金波  陈若霞  林斌  王德耀 《环境科学》2013,34(10):3969-3974
利用污泥堆肥和土壤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污泥堆肥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5%、50%、75%和100%)作为草坪基质进行马尼拉草坪盆栽试验,分析污泥堆肥草坪基质利用对草坪生长及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的生长势随草坪基质中污泥堆肥添加比例的提高而增强;马尼拉的植物Hg含量与草坪基质的Hg含量存在较高相关性;草坪基质的Cr、Cd、Hg含量随污泥堆肥添加比例的提高而显著提高,但均未超过土壤三级标准;各处理淋溶液和草坪基质的重金属和氮含量存在较高相关性,本试验中当污泥堆肥添加比例达到50%以上时,淋溶液将出现Cd和硝酸盐浓度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场垂直防渗技术应用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成刚 《环境工程》1998,16(6):47-50
为防止生活垃圾场渗滤液扩散 ,造成二次污染 ,本文着重论述了采用帷幕注浆进行垂直防渗的可行性 ,并结合工程实践 ,对生活垃圾场场址选择、帷幕注浆材料使用以及防渗工程布置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填埋区多点采集样品,按不同粒径段筛分和人工分拣后,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粒径主要集中在<60 mm区间,占垃圾总量的53.08%,而塑料等易燃垃圾多集中在>60 mm,占总量的30.46%,采用60 mm筛进行筛分,可有效实现该填埋场中腐殖土和易燃垃圾的分类。参照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腐殖土总氮含量低,个别点位蛔虫卵死亡率未达标,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可通过堆肥、补充氮源、作为水泥窑替代原料实现再利用。易燃垃圾平均热值为23.13 MJ/kg,含水率和灰分分别为15.32%和10.21%,依据GB 50634—2010《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可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进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原生垃圾密度很小,为提高填埋垃圾堆体密实度、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对填埋垃圾进行压实处理很重要。本文通过现场工程试验对影咱填埋垃圾堆体平面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为取得最佳的垃圾堆体平面压实效果,最佳垃圾摊铺厚度在0.5m—0.7m之间,最佳机械行程次数为3次,增加碾压次数有利于提高垃圾堆体密实度,垃圾最佳含水率在30%——50%之间。  相似文献   

18.
靳秋颖  王伯铎 《环境工程》2012,(Z2):327-330,531
餐厨垃圾是指餐饮食物加工产生的下脚料和食用的残余物,主要含有谷物类、蔬菜类、肉类、动植物油等。从食品安全和餐厨垃圾资源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堆肥技术、沼气化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了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三峡库区污水厂污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污泥堆肥的土地利用为主路线,卫生填埋等作为补充手段,并应因地制宜开发污泥资源化的方向,包括垃圾填埋日覆盖材料、建材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方程冉  龙於洋  沈东升 《环境科学》2012,33(4):1397-1403
基于填埋垃圾和渗滤液这一整体系统,以传统卫生填埋场(CL)为对照,研究了模拟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L)和两相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BL)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际垃圾填埋的CL、RL和BL垃圾及渗滤液均检测到DBP,其中垃圾中DBP的初始含量约为18.5μg.g-1.各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顺序为BL>RL>CL,稳定化进程影响着DBP在垃圾中的降解行为,相比于填埋场产酸期,填埋场产甲烷期时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DBP的降解.至实验结束(310 d),CL、RL和BL垃圾沉降率分别为7.0%、11.9%和24.3%,垃圾中DBP的残留含量分别约为2.1、1.3和0.8μg.g-1,DBP去除率分别约为89.5%、93.9%和96.6%.DBP残留总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实验后期不同运行工艺的填埋场中DBP残留总量差异显著,渗滤液回流明显加速了DBP的生物降解,而产甲烷反应器的引入更能促进DBP在填埋场中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