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6年锡林郭勒草原年、季、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资料,针对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锡林郭勒草原干旱发生的规律及其成因,分析其带给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荒漠化严重,沙化面积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荒漠化面积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2.锡林郭勒草原春夏季降水趋势存在准25a气候振动,年代际变化特征比较突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3.气候变暖给锡林郭勒草原干旱带来较大的影响。4.沙尘暴频发与干旱相互影响,同时对锡林郭勒草原草场生态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5.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大面积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丧失。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影响到了锡林郭勒草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化的一种表现,目前,有关防治荒漠化的国际法软法件已经有所发展,并且专门应对这一问题的《防治荒漠化公约》已经生效,这为我国解除沙尘暴的困扰提供了契机,可以为本国的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浩 《环境保护》1996,(1):27-28,21
黄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全浩每年春天,中亚沙尘暴区发生的黄沙在我国北方地区经常造成各种灾害,而且这种天气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近30年来,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界的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化面积的扩大,沙尘暴和黄沙的发生频率和强...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还是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发生时,土地被迅速风蚀,沙质荒漠化。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进入沙尘暴相对活跃时期,并多次出现影响长江流域的大的沙尘暴(俗称黑风暴)。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席卷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银川平原。持续近5小时。毁坏房屋4412间;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12万头(只);许多地表被刮去10~30cm,沙漠边缘的沙丘向前移动1~8m,每平方公里降…  相似文献   

5.
邹晶 《世界环境》2006,(4):12-13
对于国人来说,沙尘暴一词应该说是非常熟悉、家喻户晓的术语。特别是今年春天北京城里的“满城金甲”更是让沙尘暴成了“罪大恶极”的“污染”元凶。沙尘暴不光是中国的“敌人”。更是全球荒漠化恶化的“副产品”。因此。在纪念国际荒漠年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10周年,以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之际,我刊记者对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大气科学家,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格兰茨(Glantz)先生进行了越洋电话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天,北京严重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是经常混淆的。至于荒漠化、沙漠化或者沙化更是说不清楚,以至于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包容也有区别,弄清它们的区别对于确切理解我国的荒漠化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草原荒漠化是导致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掌握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的时空动态,利用2001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和Modis遥感影像、Albedo-NDVI特征空间及荒漠化监测差值指数(DDI)对该区域荒漠化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现状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其中,蒙古苏赫巴托尔省典型草原区以未荒漠化(ND)和轻度荒漠化(LD)为主,东戈壁省荒漠草原区以极重度荒漠化(ES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荒漠草原以中度荒漠化(M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 ②2001—2020年研究区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净逆转面积(荒漠化逆转面积与加剧面积之差)约147 220 km2,其中2001—2010年逆转面积占34.89%,2010—2020年逆转面积占65.11%. ③研究区荒漠化逆转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草原区逆转趋势最为明显. ④研究区荒漠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表明降水增加有助于区域荒漠化逆转;近20年来降水量波动增加决定了中蒙毗邻草原区土地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而中国在中蒙毗邻草原区实施的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有效加速了荒漠化逆转速率. 研究显示,实施荒漠草原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政策可有效遏制荒漠化的发展并促进荒漠化逆转,在巩固我国荒漠化治理政策的同时,应加强与邻国合作,以防治境外荒漠化程度加重导致的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8.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统计分析和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年变化规律及沙尘暴发生期间的TSP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了该地区沙尘暴形成规律 ,发生原因 ,追踪沙尘暴源地 ,提出有效防治对策 ,控制来自环境的沙尘源  相似文献   

9.
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分别是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沙尘暴最多。近10年西北发生的沙尘暴几乎都沿着河西走廊向华北及长江中下游逼近,而甘肃民勤县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据气象部门监测,近年来,民勤县年平均风沙日达139天,最多时达到150天,年均发生强沙尘暴的日数多达29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沙源区之一。1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强风;二是裸露的地面有干燥、疏松沙尘物质;三是不稳定的空气,三者加在一起,才能形成沙尘暴。强风是…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伤熊”的主儿受到国人谴责,“罪”有应得,因为他伤害了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朋友———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从环保意义讲,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链条”。沙尘暴是土壤荒漠化造成的,而…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沙尘暴形成的要素、产生的危害、发展的趋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治理沙尘暴危害的有效途径,就是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顶着京城五六级大风从四面八方赶到一起,共同为刚刚发生的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把脉开方”时,有如此一番共识。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有沙尘源和风力、高空强对流等要素,后两者属于气象因素,非人类所能控制。因此,沙尘暴源发地遭受的生态破坏,尤其让与会专家忧心忡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高吉喜认为,沙尘暴源发地生态破坏是自…  相似文献   

13.
沙尘气溶胶对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沙漠的风积地貌,结合近40 年气象站的风况观测资料,探讨了沙尘暴形成的大气环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天气学理论上来看,降水和沙尘暴天气相伴而生.在年际时间尺度以上,沙尘暴发生日数与降水存在显著的负反馈机制.然而降水抑制沙尘暴发生的理论无法解释在月际尺度内降水与沙尘暴呈正相关的事实.通过分析云量、沙尘凝结核以及卫星计算的云滴有效半径表明,由于沙尘气溶胶可以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并作为凝结核,使云中的水汽分布到更多的粉尘颗粒中,导致空中云滴有效半径剧减而无法达到形成降水的阈值,从而抑制降水的产生.这从理论上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矛盾,为解释降水和沙尘的互反馈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影响北京沙尘源地的气候特征与北京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并找出了影响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源地,该源地主要位于北京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的西北部边缘,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西地区的沙漠、荒漠化地区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广大的农业开垦区,指出影响北京的沙尘传输路径有3条,即西路、北路和西北路.对源地的气候特征做进一步分析表明,源地的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降水不足,这些因素加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同时将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沙尘天气相比较,发现北路和西北路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沙尘暴天气有较好的负相关,西路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浮尘天气有较好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环境工作通讯》2008,(3):69-69
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9万平方公里,超过海南省的行政区域面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1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中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并朝着良性状况发展。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逐年减少,局部地区沙尘暴由过去的强加强区变为弱加强区。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地区是沙尘暴发生次数比较频繁的地区。通过对近几年呼和浩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及路径的分析,结合路径区域的自然状况、植被情况、气象条件等因素,本文提出了了沙尘暴监测的布点设置方案,为做好呼和浩特区域沙尘暴监测及研究沙尘暴起因和预警、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沙尘现象与不发育荒漠化生态损失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富  常青 《内蒙古环境科学》1999,11(4):25-28,17
本文从生态破坏因子沙尘暴,扬沙等负蚀现象入手,根据自然尘的地域来源分布及地理条件,论证了沙尘现象与不发育的荒漠化生态损失的关系,进而对内蒙古中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17,45(10)
近日,一场多年未见、声势浩大的沙尘天气再一次引发大众对于沙尘成因、治沙成效的热议.官方给出“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的解释,沙尘暴源头之一的蒙古国已经成为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像蒙古国这样受到土地荒漠化威胁的国家还有60多个.环境问题不是独立的,只有各国合力治理,才能迎来天朗水清的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10年3月17-23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同期20日左右,中亚、蒙古国与我国北方发生了当年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冷...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点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内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定州、饶阳一带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差异,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且基本为春多秋少。该区域内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减少幅度和年代际减少趋势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