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社会建设中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很多,石漠化问题就是其中三大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石漠化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西南地区,多发于喀斯特地形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导致植被严重破坏,从而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出岩石裸露的荒漠现象.石漠化所引起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丧失生产能力,农业生产下降.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易损性和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但它与发生石漠化并没必然的联系,喀斯特石漠化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的结果,而不是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必然表现。故所指的喀斯特石漠化,特指人为加速的石漠化,属于人为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但强调喀斯特石漠化的人为成因性,并不是否定自然背景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石漠化土地的分类既要能反映出石漠化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要能体现石漠化土地的成因和岩性地貌等地质背景对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因此,作者提出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岩性+地貌+石漠化程度”对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中石漠化土地进行类型划分,以正确评价石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采取降低土地垦殖率,优化产业结构、恢复植被、环境移民、提高人口素质等手段防治石漠化。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RS、GIS等方法,重建了30a来粤北岩溶山区4县(市)土地石漠化的时空演变与分异格局。30a来本区石漠化土地在时间上由初步逆转向加速逆转态势演变,在空间上由多成片分布、少零星分布向多零星分布、少成片分布的分异格局演变。对本区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及其与石漠化的关联度、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为活动是石漠化发展、逆转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是次要驱动力。石漠化驱动力的互动激发机制、耦合机制、干预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驱动着本区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山地坡地石漠化分类刍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现行的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程度分级标准过于简单,只能表征坡地的无植被覆盖的石质土地面积比例,不能反映石漠化前后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本文提出的石漠化分类,是土壤流失程度、石漠化程度和地面物质组成类型的叠加分类。这一分类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漠化坡地的现今景观特征和石漠化前后的景观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石漠化成因分析、石漠化治理规划编制和治理措施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土地石漠化时空格局演化GI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石漠化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揭示石漠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论文应用1990年、2000年和2006年TM遥感图像获得桂西北三个时段共16年的石漠化强度空间数据,在GIS软件中对土地石漠化类型数据进行编码和重组分析,得出桂西北土地石漠化在不同时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北石漠化有加速发展态势,已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变化波动明显,石漠化治理成效不理想,空间格局分散。喀斯特生态退化和恢复过程具有明显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德江县石漠化面积为70 6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6%),明确了德江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德江石漠化的危害;从地形地貌、岩性、降水、耕种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德江县石漠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分析,全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 187 km2占到7.4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 920 km2,占到全省的20.39%,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贵州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持久的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治理模式: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禽)生产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坡改梯模式,环境移民与开发式扶贫模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等。正由于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表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消除贫困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完整性不仅反映了环境干扰下生态系统维持最优化运作和良性发展的能力,也反映了为人类社会提供有价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本文以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视角,从耗散结构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方面分析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完整性也是潜在脆弱的,随着生态的逐渐退化,生态系统完整性逐渐损失。作为人类作用胁迫下的终态,岩溶土地石漠化的发生和加剧代表着岩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丧失,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过程则是生态系统完整性逐渐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是现阶段贵州省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文章在说明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GIS技术发展的介绍,阐述了基于GIS技术监测和保护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并分析了GIS技术运用于监测和保护石漠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广该技术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燃煤型氟中毒区石煤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典型剖面上的石煤及其风化发育的土壤的氟含量、流经石煤层的水与不经过石煤层的水的氟含量,研究石煤风化、淋溶时氟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作物的影响。采集居民家中石煤、石煤燃后底灰、室内降尘、玉米、辣椒、水缸水和开水,分析其含氟量,研究石煤燃烧时氟的迁移富集机制。结果表明石煤的风化、淋溶虽导致土壤含氟量大幅升高但对地表水和新鲜粮食的含氟量无显著影响;石煤燃烧后释放出的氟污染室内玉米、辣椒和饮水,导致氟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mory effect of building stones”, indicating that the stone erosion rate depends also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stone has experienced in the past. The present study checks whether this effect exists. A network of microcatchment units, exposing Massangis stone slabs to ambi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has therefore been set up througout Belgium. Runoff water fromt the stome specimens was collected on a weekly basis. The limestone slabs were switched between sites with different pollution levels, and their material loss rate trends examined. The rate of stone loss distinctly changed after the displacement, indicating an immediate adaptation of the ston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Hence no evidence for a memory effect could be found.  相似文献   

14.
晏明生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6):31-34,38
通过与目前火电厂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方法石灰石/石膏法比较,提出了湿式氨法脱硫工艺在成本投入低、环境污染小及社会经济效益好三方面的潜在优势.并分析了该法在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石材工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通过分析石材在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粉尘、噪音和废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对促进石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促使人们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解决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抵御外来污染转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河流水环境容量区划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河流水环境容量丰裕度指教、紧缺度指效及季节变差系数的地域分异规律,依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特我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区域划分为4个水环境容量区和9个水环境容量亚区,并分别研究了各区容量赋存数量多寡、开发利用强度及季市交化程度与该区水质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丰裕度指教的低值与紧缺度指数和季节变差系数的高值相耦合(即负耦合)的容量区内,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相反,则水质污染比较轻微。此外,文章还结合各容量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相应的水污染控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方堃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0):64-67
本文从近几年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状况的统计入手,详细地分析了近年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和环境法制建设的特点。但是,环境问题在我国仍然非常严峻,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仍然有诸多的缺陷,而且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基于此,文章从六个方面对新世纪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进行了冷静地分析与思考,并因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与上海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上海环境带来很多机遇,如可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国际环保投资和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但同时也给上海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上海必须加快环境法制建设、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加快人才培养,并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和产品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