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野马滩水源地为玛沁县第一水源地,是依靠引取野马滩构造岩溶泉为主,该泉观测期内泉水流量最大为0.59542m~3/s,最小为0.46530m~3/s,泉水中锶含量0.52mg/L,矿化度403.26~405.36mg/L,总硬度220.18~225.18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S-C.N,为含锶低矿化天然矿泉水。其流量大、水质好且动态稳定,具有集中供水意义。文章在分析研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基础上,认为三山夹两谷是构成地下水坝的地形条件。二叠系灰岩地层及北东向张性断裂发育是构成地下水赋存运移通道。背景条件中北北西向下盘阻水是地下水成群分布的构造条件。依据泉水流量及动态变化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认为野马滩泉引泉引流开采方式40 000m~3/d的可开采量是有充分保证的,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可溶性氟化物是公众摄入氟的主要途径,其含量水平影响人体健康.分别于2015~2017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6次随机采集监测了嘉陵江下游52个饮用水样中氟化物含量,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健康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平均为0.20~0.25 mg/L.除2015年部分样点外,其余样点的...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分析环独墅湖水体污染现状,采用营养指数和污染因子指数法对研究区表层水体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水质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总氮(TN)含量均值为3.26 mg/L,属劣Ⅴ类地表水;总磷(TP)含量均值为0.03 mg/L,为Ⅲ类地表水;总Hg含量均值为0.11μg/L,为Ⅳ类地表水;其他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磨河砷污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元素,除砷矿及火山区外在自然界中含量都是较低的:地壳上层的岩石圈、土圈平均含量是5 mg/kg,地面水中的含量大都在0.005mg/L上下,在生物体乃至人体中都含有微量的砷我国黄河水中含砷量在0.002~0.16mg/L之间(应该注意黄河水中过高的砷,是由泥沙携带,溶解杰砷都在0.04mg/L以下),黄河流域如陕北一带的土壤中平均含量在10.38  相似文献   

5.
铬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元素,平均含量:大气0.002~0.02μg/m~3,河流1~10μg/L,地壳25P.P.M,土壤100mg/kg,谷物0.017~0.16mg/kg,蔬菜0.065~0.18mg/kg。铬是人和动物的微量营养物质,人体中约含1.5mg/kg。人体中需要的铬来源于食物和水,如果这些动植物性食物受到工业污染含量急剧增多时,则人体将会摄入过量的铬,由于铬在人体有蓄积作用,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中毒症状,并有致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对“降低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采油一厂文一污水站进行了为期66天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采油污水处理污泥产生量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部分离子转变为对污水净化有用的组分,并通过控制污水中的氧含量、pH及离子平衡,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控制腐蚀、维持水中离子平衡的目的。当复合碱按600 mg/L加入并使系统的pH值控制在7.0~7.3且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浓度分别为150 mg/L、100 mg/L时,污水的pH、含油量、总铁、悬浮物由处理前的6.0、109 mg/L、13.5 mg/L、78 mg/L下降为7.0、0、0~0.42、1~2,滤膜系数为35;污水腐蚀速率为0.0691 mm/a;处理后水中SRB、TGB含量分别为0、101个/mL;经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监测和技术评价证实,处理后污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对地层不伤害,所产生污泥可初步用做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应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半化学浆石灰法制浆黑液的研究.所采用的反应器容积为21升,当进水COD负荷荷为1.6克/升·天至7.0克/升·天时,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0—74.5%(BOD去除率为80~88%).其沼气产气率0.4~0.7升/克COD(0.6~0.7升/克BOD),甲烷含量60~65%,滞留期1.5~1.6天.经过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厌氧活性污泥达到颗粒化程度,结果证明实验是成功的. 本实验为治理同类型制浆黑液的污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是一种可获取能源的低能耗的实用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 ,成功地启动了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后含氨模拟废水运行的进水氨浓度和进水亚硝基氮浓度均为 2 0mmol/L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容积负荷率为 10 6 9mmol/L .d、12 2 6mmol/L .d和 394 5 5mg/L .d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保持在 90 %、99%和 95 %以上。对运行条件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pH为 7~ 7 5 ,最适温度约在30± 1℃。厌氧氨氧化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氨的厌氧转化随COD浓度的增加也呈抑制型曲线 ,当COD浓度为 80 0±5 0mg/L时 ,厌氧氨氧化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地表水都存在锰超标问题,这给供水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本文考察了高锰酸盐预氧化强化水中锰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原水经过高锰酸盐处理后,水中的锰含量明显降低,当高锰酸盐投加量达到0.5mg/L之后,水中的锰离子浓度已经达到了原子吸收检出限以下,但色度有所增加.当高锰酸钾∶硫酸亚铁=1∶4时,水中的锰去除效果较好,色度降低,随着亚铁离子投加比例的增加,水中锰的去除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