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2.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5):105-110
《孤恋花》是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中较难解读的一篇。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命运轮回",却又难以断定五宝与娟娟是否为同一人;也有评论家提出小说中充斥着"罪孽意识",却又难以分辨娟娟杀死柯老雄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总体来说,现有的评论基本认可小说的主题是一出女性的命运悲剧。如果从性别文化视域审视《孤恋花》,可以发现隐含在文本深处的另一层意蕴的主题表达,即边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70后女作家杨映川的女性写作别具一格,她更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现实的命运。在《淑女学堂》中,塑造了各式淑女形象与男性形象,构建了一个爱欲纠缠的两性世界。通过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冲突,揭示了男女两性的差异与互救。小说救赎意识不断深化,饱含着作者对都市女性出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重建理想的新型的男女平等秩序的信心与希望。  相似文献   

5.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梁志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底层女性形象。通过分类可以发现她笔下的底层女性形象具备底层性与命运苦难性的共性。梁志玲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表达了对底层女性的理解与悲悯,透露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5):115-120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从创作到出版,再到改编成电影,横跨"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不同文学史时期。契合与分裂构成了《青春万岁》从小说到电影之不同艺术形态转换的基本特征。小说《青春万岁》的改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内涵,具有文学史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2):114-119
《独立评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具有非常影响力的刊物,陈衡哲作为主编之一,在上面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化、政治、社会、教育、女性的政论文章。在民族素质、青少年素质、女性素质等方面极富远见卓识,彰显了她的真知灼见、道义良知与人格大爱,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思想界令人瞩目的一面大纛。  相似文献   

9.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10.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是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改写本,这部汉文小说中包涵着忠君、崇儒等多种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池田大作都可谓是墨子的现代传人。鲁迅除了将墨子兼爱平等、为民谋利的思想转化为自身坚韧抗争的性格、正义公平的思想外,他还在小说《非攻》中赞颂墨子反对不义战争,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的精神。池田大作一生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事业,他称赞墨子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行动派和平主义者",并受到墨家学说的深刻影响。尤其是鲁迅小说《非攻》中的墨子形象给他带来了共鸣和启示,使他深刻认识到,推进世界和平必须要坚持用文化和文明"文"的力量来抑制现代军备"武"的力量,而这唯一道路就是要坚持"果断的行动,勇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央视《新闻联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的象征,主持人语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新闻联播》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持人语言的仪式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本文从国家形象、语言形象以及语言文化形象的传播与维护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尽管相对于民国之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女性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报刊广告中有着不少的现代女性形象,但是整个社会中最认可的女人的职位是家庭妇女。广告对男女性形象表达方式不同,对男女性价值的认同不对等,都是男权意识在报刊广告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环境》1995,(8)
今年春,香港《地球之友》出版的刊物《一个地球》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题为《环保英雌》,介绍了12位香港地区女性环保中坚,也介绍中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地杰出女性。适逢下个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与环境将成为这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为此,本刊特摘要转载此文,以飨读者。一个有关女性的联合国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重点之一将放在“女性与环境”上。为何偏偏选中女性呢?  相似文献   

17.
女娲神话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向世人展示的女性形象是人们对女性最原始的认识.亲情电视剧恰以女性为主,掺杂着灾难、窘迫、犯罪、叛逆、误会、委屈等一系列遭遇元素,但是主人公的坚韧、顽强、自立、善良等品质将困难一一破除,这些和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朱熹和王阳明对《春秋》的评价大致相同,他们都肯定《春秋》的价值,认为其中蕴含圣人之道。换言之,朱熹和王阳明都将《春秋》中的"大义"视为"天理"。但是,朱熹和王阳明对《左传》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朱熹认为《左传》是理解《春秋》和探知"天理"的必要文献;王阳明认为《左传》所载的内容尽是"人欲",不值得提倡。他们之间的差异源自于对"格物致知"理解的不同。朱熹倡导"即物穷理",《左传》即是"物",《春秋》中的"大义"则是"理";王阳明推崇"致良知",《春秋》中的"大义"作为"良知"应当向内自求,而非在《左传》这种"外物"上做工夫。他们"格物致知"论的不同也影响其解经方式,朱熹强调从礼法入手,王阳明则以正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朱自清在该文中书写了浓浓的父爱。文章平白、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刺激的情节,只有浓到化不开的亲情,触人心弦,使人不禁潸然涕下。本文中笔者针对《背影》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如何教入手,对《背影》的教学启示进行了挖掘,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20.
《春酒》和《端午的鸭蛋》同是情感充沛的文章,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两篇文章不同的风格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明晰与差异将会使不同的文章发挥其不同的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