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对我国管辖海域 ,特别是对近岸重点海域进行了高密度、高频率的监测 ,基本掌握了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 ,国家海洋局于 2 0 0 1年 4月 1日发布了《2 0 0 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报》表明 ,2 0 0 0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 ,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 2 0 .6万km2 ,上海、浙江、辽宁、天津和江苏近岸和近海海域污染较重 ,长江口至杭州湾海域、江苏南部海域、浙江近海海域、辽东湾、渤海湾西部海域、莱州湾南部海域及珠江口海域等仍是污染较重的海域。《公报》指出 ,无机氮、磷酸盐、油…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分析原理构建了能够处理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关系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在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贡献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海洋水产品产量、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是对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按承载力指数分布,广东、山东、浙江为高承载地区,福建、辽宁、上海为中承载地区,江苏、天津、河北、广西、海南为低承载地区,各类地区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近年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按贡献因素分布,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为社会压力主导型,上海、天津为生态本底主导型,海南为科技支撑主导型,福建为资源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3.
刘国卿  张干  李军  刘向  彭先芝  邹世春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320-3325
分冬、春航次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北部近海海域大气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为HCHs、DDTs和氯丹,其含量范围分别为 13~99、 73~390、 63~224 pg/m3(冬季航次)和10~106、 429~1 003、 1 724~9 638 pg/m3(春季航次).总体而言,春季航次期间的大气OCPs含量普遍高于冬季航次.研究发现,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OCPs主要受控于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近陆点高和远陆点低的特点.大气中 α-HCH的含量已显著降低,而高含量 γ-HCH的检出与林丹的继续使用有关,“新”DDT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和使用以及船舶防污油漆中使用的滴滴涕.春季航次期间大气氯丹含量的高值,源于白蚁高发期氯丹的大量使用以及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艾琳  杨芳  李少斌  余其彪  陈能汪 《环境科学》2022,43(11):4950-4960
溶解氧是衡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参数,当前我国海岸带地区的低氧问题突出,但缺乏对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的研究.基于2011~2020年福建省135个地表水(含河口)和66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数据,系统分析了年际和季节两个时间尺度溶解氧的时空演变规律,选取低氧(溶解氧饱和度位于10%分位之内)站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河流、水库、河口和近海这4种类型水体的低氧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溶解氧饱和度近海最高[(98.2±10.2)%],河口最低[(79.2±17.9)%].与"十二五"(2011~2015年)相比, "十三五" (2016~2020年)河流和水库的低氧检出频率有明显降低,但河口变化不大.统计有低氧检出的点位,河流和水库的多年平均低氧检出频率在秋季最高,河口在夏季最高.水库和河口低氧问题最为突出但机制不同,水库河段的低氧与夏季径流携带大量有机质输入、层化导致底层水持续耗氧、秋季混合上涌或通过大坝泄流有关,河口的低氧与污染输入、潮水顶托和还原性物质耗氧有关.需要建立系统治理与分区管控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域-近海污染控制有助于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和低氧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勇  郑捷  肖航 《环境科学》2023,44(2):634-645
利用WRF模式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AQPMS)对长三角地区2015年1月一次典型PM2.5区域重污染事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NAQPMS模拟再现了长三角地区PM2.5重污染的发展过程,外来区域污染输送是导致长三角地区发生重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受3条通道传输影响:内陆(河南-安徽-江苏)通道、沿海(京津冀-山东-江苏)通道和海洋(京津冀-山东-黄海-江苏)通道.以宁波为对象评估污染跨区域输送贡献的解析结果表明:污染发生阶段以沿海通道输送为主,外来区域输送江苏贡献率较大(36.51%);重污染阶段以内陆通道和海洋通道为主,主要外来区域贡献为浙江北(25.55%)、安徽(12.33%)和海洋(16.92%);污染消散主要受海洋通道影响,外来输送主要为江苏(14.74%)和海洋(31.43%).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织纹螺(Nassarius)毒素的来源,采用有毒的河豚鱼肉投喂半褶织纹螺(N.semiplicatus),观察它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有毒的河豚鱼肉对半褶织纹螺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将河豚鱼肉中的河豚毒素进行抽提,添加到明胶凝胶和大黄鱼肉中,对半褶织纹螺均有较高的诱食效果。因此,半褶织纹螺毒素形成原因可能是通过食物链,毒素在体内蓄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r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特征,采集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6类254个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3种PFASs的含量.不同种类样品的PFASs总检出率为93.5%~100%,鱼类和甲壳类的含量较高.鱼类中检出了13种PFASs组分,但鲍鱼仅检出6种,种类差异明显.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5.6%,为PFASs的特征污染组分.PFOS的含量为0.19~192.27 μg·kg-1,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污染贡献率达35.15%.与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加工制品中PFOS的污染贡献率最高不同,海珍品中污染贡献率最高的是全氟丁酸(PFBA),样品组分污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差异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售水产品中PFOA和PFOS对人的潜在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多氯联苯(PCBs)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霞  杨玉义  李庆孝  王俊 《环境科学》2013,34(8):3309-3315
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水体、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得出如下结果:①我国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的含量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以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地区为最高,我国大部分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都超过美国EPA制定的30 ng·L-1的标准,污染比较严重;②我国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只有小部分超过ISQG(interim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和ERL(effects range-low)值,引起生物负效应的几率比较小,污染程度较轻;③生物体内富集的PCBs以4、5和6等高氯代联苯为主,其含量都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2 000ng·g-1,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④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PCBs主要来源于周围大型工厂排放的废水以及电子垃圾拆解造成的PCBs泄漏,影响PCBs含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距离陆地的远近程度、水流交换情况、水量大小、季节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有机碳含量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测定江苏沿海浒苔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对浒苔食用安全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为浒苔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实验采用无火焰石墨炉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江苏沿海地区浒苔样品中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潜在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浒苔中5种重金属均有检出,Cu、Cd、Cr、Pb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01~10.85)×10-6、(0.61~1.77)×10-6、(3.97~9.39)×10-6、(1.34~4.74)×10-6和(0.78~1.66)×10-6(干重)。与相关报道相比,浒苔中Cu含量较低,Cd含量较高。Pb的含量超出国标22%~322%之间,As仅有一个点超出标准10.6%。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浒苔中的重金属可能与沿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密切相关。浒苔安全与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多种重金属带来的健康风险皆低于5.0×10-5/a,近海捕捞的浒苔食用安全性较高。因此,目前江苏沿海重金属污染不会对市民食用浒苔带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2018年杭州市富阳地区国控站污染数据、自动站和GDAS气象资料及对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天气分型的基础上,使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分析法,研究富阳地区冬季污染现状及不同天气形势下PM2.5的输送路径与潜在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8年富阳地区冬季PM2.5浓度持续较高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污染区域输送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天气分型得到该地区冬季主要受高压、高压前部、高压底部、L型高压、低压和低压前部6种天气形势影响,其中,高压和高压底部控制下PM2.5浓度均值较高,分别为65 μg·m-3和58 μg·m-3.对各天气形势下气团轨迹聚类分析得到,高压和高压前部控制下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山东、江苏等地,高压底部和L型高压控制下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内蒙古、辽宁等地,低压和低压前部控制下污染气团主要来自浙江中部、东南部地区.不同天气形势下WPSCF和WCWT得到的分布特征类似,高压控制下潜在源区分布范围最广,位于浙江西南部、东北部、上海和江苏东南部地区,其次为高压底部控制,潜在源区位于浙江中东部、东北部和上海地区,高压前部、L型高压、低压和低压前部的潜在源区范围较小,基本位于浙江、江苏南部和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11.
华东沿海滩涂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华东(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Pb、Zn等重金属含量特征、来源及污染风险.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华东沿海滩涂区表层沉积物1 906件样品的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华东沿海滩涂区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总体含量不高,其中江苏省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上海、浙江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高;上海、浙江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除了自然成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江苏沿海表层滩涂沉积物受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轻,其中Hg在上海、浙江、福建滩涂受人为活动影响尤为严重,Cd、Cu在上海、浙江滩涂受人为活动影响尤为严重.采用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华东沿海滩涂区沉积物总体污染物生态风险较低,江苏省和福建省滩涂生态风险较低,上海市和浙江省滩涂生态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台湾西部、浙江沿岸,向北达东海北部长江口,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偶有发现.自南向北形成各自的地方种群,相邻种群间可能有基因交流.渔业时有误捕,沿岸屡有搁浅,各栖息地段的种群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威胁着本种的生存.为此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但亟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中华白海豚的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的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基于2015—2016年我国沿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个地级以上城市ρ(PM2.5)、ρ(PM10)、ρ(NO2)、ρ(O3)、ρ(CO)和ρ(SO2)监测数据,在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和AIC(改进赤池信息准则)开展我国沿海地区大气污染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颗粒物污染严重,其中70%和54%的城市未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ρ(PM2.5)和ρ(PM10)二级标准,ρ(PM2.5)在空间上以浙江省金华市为界呈“北高南低”、金华市以北地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环渤海带及长三角地区ρ(O3)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山东省中部ρ(SO2)突出,最高值达71.3 μg/m3.根据6种大气污染物监测值,可将115个地级以上城市聚为3类:类Ⅰ包括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在内的21个城市,空间分布连续且相对集中,受本地源和扩散条件的影响,各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类Ⅱ包括辽宁省、山东省东部和长三角等地区的42个城市,各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较类Ⅰ有所降低,ρ(PM2.5)降低(比类Ⅰ低34.2%)明显,更多表现为受工业和散煤燃烧影响的SO2污染,和受海运船舶和陆路交通源影响的NO2污染;类Ⅲ包括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一带的52个城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空气质量较优,受季风和外来源影响的秋季O3污染特征明显.3类城市ρ(O3)平均值相近但季节性变化有所差异,类Ⅰ和类Ⅱ ρ(O3)峰值均出现在6月,类Ⅰ ρ(O3)季节性差异更为显著,类Ⅲ峰值出现在10月,全年变幅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山东省西部、江苏省北部与京津冀地区南部呈较为相似的污染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与周边城市呈不同聚类特征,ρ(PM)和ρ(SO2)相对较高,为大气污染热点.   相似文献   

14.
近岸海域使用现状为海域管理和填海造地用海审批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ARCGIS工具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过程。以辽宁省近岸海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潜力较大,仍然存在未确权用海现象;(2)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以渔业用海为主,用海方式为开放式养殖;(3)辽宁省深海使用规模较大,且以底播养殖为主;(4)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用海集中分布,用海方式由陆地到海洋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5)近5 a来辽宁省未确权用海现象明显减少,深海底播养殖用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掌握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区域及行业分布格局, 是有针对性开展全国性重金属污染防控的必要前提. GIS空间分析表明, 2003-2010年间, 工业废水重金属Hg、Cd、Pb、As排放主要集中在以湖南为核心、包括江西、云南、广西在内的南方四省区, 和北方甘肃、陕西两省, 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区Cr6+排放所占比重较大; 在行业分布格局方面, 南方和北方省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与当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和加工行业密切相关, 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多与当地电子、电器、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工、金属制品、纺织、皮革制品等行业密切相关.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重金属排放特征及减排成效存在较大差异, 反映了工业废水重金属防控亟需多学科研究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ArcGIS的淹没模型与夜光遥感的GDP空间化处理结果,同时结合对2050年中国海洋经济增长预测,评估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三种情景对中国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的影响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与天文潮的CHmax-0.3 m情景下全国海洋经济损失最大,2050年损失达到35444.5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9.39%;从2050年各省海洋经济损失比例来看(CHmax-0.3 m情景),辽宁省损失比例最大,其次为广东省,福建省和广西省;从各省海洋经济损失的绝对值来看,在海平面上升0.3 m的三种情景下,广东、辽宁、江苏、山东均为海洋经济损失绝对值最大的四个省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从需求端出发,研究了2010年中国省域间贸易隐含铁矿石的情况,识别了铁矿石消费的重点省份与重点部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贸易隐含铁矿石总调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北省、辽宁省与内蒙古省,均是铁矿石开采大省;总调入量最大的省份为江苏省与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河北省净输出了3.5亿t贸易隐含铁矿石,占全国开采量的32%.铁矿石开采大省将大量的贸易隐含铁矿石输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以满足当地对建筑业与设备制造业的最终需求.最大的贸易隐含流发生在河北省与浙江省之间,河北为浙江提供了3030万t贸易隐含铁矿石,其中绝大多数进入到浙江的建筑业.  相似文献   

18.
As an effective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 emission allowance and allocation just implemented i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control strategy of China in 20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possible way to set the emission allowance targets and establishes an allowance allocation model for the object year, 2020 and 2030, using 2010 as the reference year. On the basis of regression and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the emission allowance targets were designed,which were 17.902 Tg and 18.224 Tg for 2020 and 2030,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of 28.75% and31.06% compared to 201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es, processes using VOCscontaining products, lik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would continue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dustrial VOCs emission sources in the future of China. Four allocation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which are per capita GDP of each province, per capita industrial VOCs emission of each province,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ector to regional economy of each province, an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per land area of each province, respectively.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th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were calculated and an emission alloc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vinces like Shandong,Jiangsu, Guangdong, Zhejiang and Fujian were calculated to obtain more emission allowance while burden more reduction responsibility. Meanwhile, provinces like Guizhou, Ningxia,Hainan, Qinghai and Xizang were on the contrary. This paper suggests governments to enhance or ease to industrial VOCs reduction burden of each province in order to stimulate its economy or change its way of econom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邻近海沟潜藏大地震的可能性,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浅水波数值模型GeoClaw分别对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潜在9级地震进行海啸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地震发生时都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并以海啸波的形式向中国沿海传播。其中,琉球海沟地震引发的海啸波经东海大陆架传播3 h后到达福建北部,并在随后2 h内对浙江、上海、江苏沿岸地区造成影响。海啸波高普遍达到0.5 m以上,浙江、上海局部海岸地区达到1 m以上。而马尼拉海沟地震海啸传播过程通畅,2 h后到达海南沿岸,并依次影响湛江、澳门、香港、厦门、高雄等沿海区域。海啸波高普遍达到2 m以上,澳门、香港海岸地区达到5 m以上,面临严重危险等级。基于我国东南沿岸港口、核电站、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项目持续建设的考虑,需要对潜在海啸威胁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