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宜昌市一家硝基复合肥工厂发生的一起重大燃爆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阐明了事故经过和原因;同时,对纯硝酸铵及生产原料进行了热危险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仲苗 《环境工程》2005,23(1):41-42,35
分析了复合肥生产中造粒尾气一级处理用磷酸洗涤时出现的问题及一级与二级处理均用水洗涤时尾气中氨排放量大的原因 ,提出了二级处理改为磷酸洗涤的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表明 ,改造是成功的 ,二级处理采用磷酸洗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复合肥是采用现代先进工艺设备及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适于绿色农业的新型肥料。本文介绍了几种利用环境垃圾生产生物复合肥的配方和工艺。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的化工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中,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山东红日集团(临沂化工总厂)年产20万吨硫基复合肥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此项工程设计为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套大型硫基NPK三元复合肥示范装置。该工艺将生产磷酸、磷铵及硫酸钾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简化了硫酸钾型复合肥生产工艺,克服了原工艺能耗高、流程长、设备腐蚀严重的缺点,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操作方便的特点。氯化钾转化采用连续转化工艺,氯化钾与硫酸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的硫酸氢钾和稀磷酸混合后进入管式反应器…  相似文献   

5.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传统细菌计数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近发展起来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与A2/O工艺的微生物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反应器中好氧菌、反硝化菌及反硫化菌的计数结果显示,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生物造粒流化床中好氧菌的分布数是A2/O工艺好氧区的1~2倍,反硝化菌总数介于A2/O工艺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之间,而反硫化菌的总数介于A2/O工艺的缺氧区和厌氧区之间.用PCR-DGGE技术对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及A2/O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比A2/O工艺丰富;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与A2/O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57.6%.  相似文献   

6.
程水源  白天雄  孙裕生  赵迎 《环境科学》1992,13(3):89-90,59
本文对用粉煤灰制肥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选用磷矿石、助熔剂,添加剂和粉煤灰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熔融,使混合物料中的非枸溶性成分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枸溶性成分。经上百次熔融实验,对物料的配比及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出最佳配料参数和工艺操作条件。所研制肥料的吃灰量可达40%,并具有复合肥的作用和较好的肥效。  相似文献   

7.
吴龙  郝以党  岳昌盛  胡天麒 《环境工程》2016,34(12):113-117
介绍了各类含铁尘泥的性质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工艺,并通过对比分析进行了工艺选择建议。含铁尘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可分为生产回用和除杂工艺两类。杂质元素含量低的含铁尘泥应采用生产回用工艺,建议采用制备冷固球团和均质化造粒工艺。杂质元素含量高的必须通过除杂处理,Zn、Pb杂质元素含量高的含铁尘泥建议采用转底炉生产金属化球团工艺,K、Na杂质元素含量高的含铁尘泥建议采用结晶法生产KCl工艺。除杂后的产品可返回生产流程,富集的杂质元素可实现高附加值利用。  相似文献   

8.
锌精矿造粒、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几种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对成粒矿进行静态焙烧试验,提出造粒和焙烧试验工艺条件及参数,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试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微电解催化氧化处理对硝基苯胺系列废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对硝基氯化苯出发可生产对硝基苯胺、2·6 二氧对硝基苯胺第一系列产品 ,这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色度高 ,难降解 ,污染严重。通过大量实验 ,采用专一的金属催化剂进行微电解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 ,不仅工艺简单 ,成本低 ,出水为无色透明 ,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宋广懂  王恒  杜辉杰  王琥  常正则 《环境工程》2012,30(1):91-94,110
研究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烧结无害化处理的工艺,该工艺是将飞灰与不同比例煤粉混合并添加助熔剂进行造粒烧结。通过对试样进行热流和热重测量,分析了飞灰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热重变化的规律,并利用XRD、扫描电镜、氮吸附分析仪等仪器分析手段对烧结试样的物相、微观形态和孔隙特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烧结试样重金属浸出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为飞灰烧结炉的设计和内配燃料烧结工艺运行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固体废物堆肥生产复混肥的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渤京  王洪涛 《环境科学》2006,27(7):1464-1468
针对农业固体废物复混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工厂规模的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物料含水率、有机物含量和无机物含量比例以及粒度对复混肥造粒效果的影响.通过工艺研究,确定出农村固体废物复混肥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范围:原料含水率35%~40%,原料有机-无机比例80%~90%,原料粒度20目.田间种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植株高度、重量以及有机质含量上,施用专用复混肥的作物高于施用化肥的作物,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其差别尤为突出.说明农业固体废物复混肥具有增产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磷矿与石灰双循环脱硫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矿、石灰2种脱硫剂在同一吸收塔中完成2次循环4次吸收的过程.吸收塔的下部为第1级循环,采用环栅式喷射鼓泡塔,以磷矿为脱硫剂,磷矿吸收SO2后加适量浓硫酸制成磷肥,以减少烟气脱硫除尘的运行成本.吸收塔上部为第2级循环,在传统的喷淋和浮阀板技术上进行了改进,以石灰为脱硫剂,以解决第1级循环中因磷矿所含脱硫成分少于石灰而导致的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保证了较高脱硫效率.结果表明,塔的压降、脱硫剂的pH值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在第1级循环中磷矿浆液pH值在4.5~3.5时,脱硫效率趋于稳定;通过调整石灰水的pH值可使整个工艺脱硫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及主要VOCs甲醇的排放节点(包括酯化反应、离心机排气、精馏塔尾气、储罐呼吸)的调研和分析,结合行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利用生产过程物料衡算和中国石油化工系统经验公式,估算了生产单位质量(103 t)维生素C各排放节点甲醇的挥发损失量,并且建立了2007—2011年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甲醇的年挥发损失清单. 结果表明:生产单位质量维生素C时,酯化反应节点甲醇的挥发损失量为4.25 t/103 t,离心机排气为3.36 t/103 t,精馏塔尾气为0.63 t/103 t,储罐呼吸为0.35 t/103 t;甲醇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酯化反应和离心机排气2个排放节点,二者挥发损失量各占排放节点挥发损失总量的50%和39%;2007—2011年我国10家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甲醇的年挥发损失总量已达1 000 t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煤灰、褐煤、三元肥、微肥等为原料制取复合肥。利用正交试验法,经过大量实践找到了最佳配肥方案,并设计了工业生产方法和工艺要求,比较完整地阐述了从试验到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物过滤法处理污泥干化尾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轶风  郭宏伟 《环境科技》2009,22(5):42-43,46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其热干化所产生的尾气主要存在以下特点:气味属刺激性臭气,主体为各种无机、有机化合性气体;热干化过程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的热值,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关于污泥干化尾气的处理,目前国内采用的工艺并不很成熟。为了避免污泥干化尾气的二次污染,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本文根据尾气的性质,对生物过滤法处理污泥尾气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原结构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增湿塔与生物滤塔的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化肥生产的硫资源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硫资源消耗最大的化肥生产过程为载体,应用自然资源流动的理论,结合不同化肥品种的生产对硫资源的流动规律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肥生产中硫资源总转入率只有56%,有322×104t硫转入磷石膏而流失。不同化肥品种转入率差别很大,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和重钙等高浓度磷肥中硫的转入率均不足7%,三元复合肥中硫的转入率为38%,过磷酸钙、硫酸钾、硫酸铵等品种中硫的转入率接近100%。高浓度磷肥产量与硫的转入率呈显著负相关,高低浓度磷肥的比例与硫的转入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从1990~2002年,我国硫的总转入率从95.8%下降到57.6%。2002年,全国年产磷肥2×104t(以P2O5计)以上的省份硫的转入率变幅为12.9%~99.7%。这些结果都表明,化肥品种结构对我国硫资源的转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制定我国化肥品种结构调整规划时应当考虑硫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效率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生物试验,研究了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供应能力及它们在农地上施用对土壤肥力、青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喷处理能有效杀灭污泥中病原物,除自,并可使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87%,19%和35%,施用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不但比等养分的无机复合肥多增产38%,而且青菜体内Vc和水溶性总糖等营养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NO3^-却只有无机复合肥处理的一半左右,污泥经势喷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泥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特别是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氮磷养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无机复合肥,施用污泥和污泥复混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比单纯大量施用污泥要安全得多,土地使用年限可延长40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研制的桃水造气型煤,论术了无烟粉精煤的性质,XMK型复合粘结剂的研究,复合粘结剂的作用机理、造气型煤的特性和生产工艺、工业造气试验。结果表明:桃水造气型煤是替代块煤的新型优质化肥造气原料。  相似文献   

19.
腐殖酸缓效肥料的NO_3~--N田间淋溶及土壤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腐殖酸缓效肥料对地下水及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分别在砂质(SS)和黏质土壤(CS)中,利用自制田间淋溶设备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的NO3--N淋溶及土壤残留特性.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质地土壤中,不同时间施肥处理淋溶液中的NO3--N浓度比不施氮肥处理高28.1%~222.2%,但腐殖酸缓效肥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3--N的向下淋溶,且在CS土壤中的抑制作用更有持续性.CS土壤淋溶液中NO3--N的浓度比SS土壤降低41.2%~59.1%,抑制NO3--N向下淋失的作用更强.施肥可造成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腐殖酸缓效肥料处理0~40cm土壤剖面中NO3--N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达59.8%和54.4%.SS土壤中NO3--N的总量显著低于CS土壤,HA缓施肥、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降低81.7%、81.1%和47.6%.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腐殖酸缓效肥料处理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且在黏质土壤中水溶性盐总量比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降低24.8%和22.5%.因此,施用腐殖酸缓效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施肥对地下水等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许宁  李志富  吴希坤 《环境工程》2004,22(1):39-40,46
在要求H2 SiF6 浓度 16 %~ 2 0 %的氟硅酸循环生产普钙的系统中 ,采用吸收室和湍球塔结合的方法 ,保证了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