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水处理混凝剂,可为液态(PAC-L),也可浓缩成固体(PAC-S)、PAC-L在水中稀释时铝的形态的变化已用~(27)Al核磁共振法(NMR)进行了研究。本工作试图用~(27)Al NMR法对PAC-S及其在水中溶解稀释物中铝的形态进行研究,以探讨固化对PAC及其在水中铝的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氯化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3种铝盐混凝剂在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中的应用,以比较3种混凝剂在该水样中的混凝效果与残留铝含量和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铝盐混凝剂在试验选取的投加量下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左右,PAC能在较高的投加量下达到较好的混凝效果;较高投加量下PAC混凝沉淀出水中残留总铝含量为0.9 mg/L左右,余铝率为-3.0%左右,均明显低于传统的铝盐混凝剂;3种混凝剂混凝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时,残留铝均大部分以溶解性总铝的形式存在,且溶解性有机铝在总溶解性铝中所占比例较大;PAC在腐殖酸-高岭土混凝沉淀出水中残留总铝的含量下降最快,且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毒性较大的溶解性铝的含量,其混凝沉淀出水中残留总溶解性铝含量为0.6 mg/L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污泥水中的悬浮固体和磷,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硫氯化铝(PACS)以及PAC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复配不同投加量对污泥水沉降性能和磷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和PACS混凝处理污泥水效果基本一致,会恶化污泥水沉降,且随PAC投药量的增加,污泥水SV30越大。PAC与aPAM复配混凝处理污泥水,也难以改善污泥水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不适合同步去除污泥水悬浮固体和磷,建议先寻求其它混凝剂改善污泥水沉降再用铝盐除磷。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过程中铝系混凝剂的形态转化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模拟配水中硫酸铝和氯化铝2种传统铝凝聚剂和2种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在混凝过程中的形态转化规律以及原水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对残余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浊体系中,投加铝系混凝剂是导致出水余铝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在高浊体系中,铝系混凝剂,尤其是聚合铝具有一定的除铝功能;混凝沉淀过程中传统铝凝聚剂的残余铝总量明显高于聚合铝混凝剂的残余铝总量;聚合铝混凝剂的残余铝全部为悬浮态铝,传统铝混凝剂的残余铝中还存在着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原水浊度和DOC浓度增加,会提高残余铝中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陈亚松 《环境工程》2011,29(4):23-25,45
从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出发,研究了混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对微生物的影响程度:PAC〉三价铝盐〉三价铁盐,混凝剂用于生化段除磷时,铁盐投加量宜小于20 mg/L,PAC、三价铝盐宜小于10 mg/L。反冲洗污水排入生化系统对微生物无直接的抑制作用,但造成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组分比例增加,北区厂V...  相似文献   

6.
铝、铁、钛3种金属盐基混凝剂调理污泥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晓萌  王鑫  杨明辉  张淑娟 《环境科学》2018,39(5):2274-2282
以铝盐、铁盐和钛盐混凝剂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了3种混凝剂的污泥调理性能.通过测定调理前后污泥比阻、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变化,结合三维荧光光谱与分子量变化分析及调理前后污泥尺寸大小与颗粒表面形貌变化,系统比较了它们对污泥的调理性能,并揭示了调理机制.3种无机混凝剂的污泥调理能力依次为:聚合氯化铝(PAC)、钛凝胶混凝剂(TXC)、聚合硫酸铁(PFS);调理后,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降低;PFS和TXC对有机物的结合能力要强于PAC,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含量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调理过程中3种混凝剂所形成污泥颗粒的大小顺序为:TXCPFSPAC,所形成污泥颗粒的大小并非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无机混凝剂电中和能力和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共同影响无机混凝剂的污泥调理性能.本研究为污泥调理混凝剂的选取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硫铁矿渣制备聚铁铝硅混凝剂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粉煤灰、硫铁矿渣为原料 ,设计出一条新的工艺流程制备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铁铝硅盐 (PAFCSi)。通过其形态分布的研究和对模拟水样的处理得到了产品的最优性能指标。对两种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产品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混凝剂聚铝 (PAC)和聚铁 (PFC)。  相似文献   

8.
聚合氯化铝对水体中双酚A 的混凝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探讨了双酚A(BPA)在模拟水体混凝过程中的去除效果和混凝特征.结果表明,在较低TOC 浓度和浊度条件下,随着PAC 投加量的增加,BPA 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混凝剂投加量约为BPA/PAC=1:2.6(质量比).pH 值6.0~8.0 时,混凝对BPA 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此时水体中铝盐多核络合物的电中和是混凝的主要作用机理.原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和浊度物质对BPA 的混凝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类物质会削弱PAC 对BPA 的混凝效果,而随着浊度的提高,BPA 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氟饮用水中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吸附法和混凝沉淀除氟进行实验 ,证明以PAC(聚合铝)作混凝剂的混凝沉淀法除氟非常有效 ,当PAC用量为20mg/L时 ,饮用水中氟可由1 85mg/L降至0 78mg/L ,符合饮用水标准 ,并对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传统的水解酸化过程进行了改进,在水解酸化菌(即絮状污泥)培养阶段,投加了不同的混凝剂,如PAM、PAC和FA。研究了混凝剂对絮状污泥的培养及后续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混凝剂与水解酸化作用在降解COD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投加了PAC和FA的絮状污泥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0%,优于单纯絮状污泥或PAC+FA(无絮状污泥)对COD的降解。表明PAC+FA与水解酸化表现为协同作用,使水解酸化菌代谢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S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对于高浊度水而言,具有适宜Al/Si摩尔比的PASC才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但对中、低浊度的地表水和含油废水而言,在实验的Al/Si摩尔比范围内,其值越小,混凝效果就越好。PASC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随着Al/Si摩尔比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而下降。PASC和PAC在中性pH条件下具有最低的残留铝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合成的聚合氯化铝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解法合成了聚合氯化铝溶液 ,并采用2 7AlNMR法、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2 7AlNMR法表明在电化学制备PAC中主要含有铝单体 ,铝的二聚体及Al13形态 .Al13含量与其溶液的碱化度 (B)有关 .在总铝浓度 (AlT)为 2 .0mol L ,B为 2 .2时Al13含量达到最高 ,占AlT 的 70 .2 % ,并在溶液中较稳定存在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表明 ,电解制备的PAC的粒度分布均匀 ,无团聚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3.
酸溶-微波热解法从粉煤灰中制取聚合氧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炜平  李红霞 《环境工程》1999,17(2):50-51,69
从粉煤灰中提取聚合氧化铝(PAC)是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了酸溶 微波热解从粉煤灰中制取PAC的方法。通过工艺原理分析和试验,阐述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溶一步法利用三种铝质固体废料制取了聚合氯化铝。实验表明 :该法生产聚合氯化铝 ,工艺可行 ,产品主要指标满足国家标准 (GB1 5892 95)的要求 ,所制的PAC对模拟染料废水的絮凝效果与用AlCl3.6H2 O制成的聚合氯化铝的相当。  相似文献   

15.
电渗析法合成高效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一种新的电渗析法制备聚合氯化铝.该法的特点是以2张阴离子交换膜构成反应室,确定了影响有效铝聚合形态的电化学和溶液化学因素,成功地制备出有效絮凝成分Alb含量60%以上的优质聚合氯化铝液体产品.水处理絮凝实验结果证明,电渗析法制备的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与普通聚合氯化铝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湖库红枫湖取水口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组合方式下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KMnO4-PAC)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DBPsFP)变化和平均组成分布,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部分样品进行化学表征,推断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0.1,0.2,0.4mg/L KMnO4投加量下,DBPsFP降低17.5~73%,DOM的卤代活性化学结构和官能团部分被有效钝化;PAC的网捕和卷扫效应使DBPsFP进一步减少27.9~86.1%,组合工艺对DBPs的生成潜能影响大小为:三卤甲烷(THM4) > 卤乙酸(HAA9) > 卤乙腈(HAN4)/卤代酮(HK2)/三氯硝基甲烷(TCNM).FTIR的结果表明预氧化后3300cm-1处的透过率降低,指纹区1000~1300cm-1处的峰频提升,表明分子中的O-H、COOH和C-O官能团增加,共轭不饱和结构在KMnO4作用下部分消失.3D-EEM验证了外源有机物(腐殖酸)在DOM中占比随KMnO4浓度梯度升高而下降,同时类蛋白结构的吸收峰强度增加,说明最终DBPs贡献可能源于DOM中剩余的小分子类蛋白(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aluminum species and the effects of coagulant type and water quality on aluminum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aluminum(AlT) of drinking water in Xi'an ranged from 0.051 to 0.417 mg/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lT in about 24.7% studied samples was higher than the currently recommended value(0.2 mg/L).The areas fed by surface water plants had a larger portion(39.4%) of samples over the recommended value.In drinking water treated by alum coagulant,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ic aluminum(Al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ater treated by poly aluminum chlorine(PACl) and poly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PAFC).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olynuclear aluminum(Alb) and colloidal/suspended aluminum(Alc) in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ed by alum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water treated by PACl and PAFC.There was a notable decrease in AlT along with the delivery pipeline away from the plants,with an average decline of about 36 μg/(L·km).Besides coagulant type,water quality also could afflect aluminum speciation.In drinking water without orthophosphate,the concentrations of Ala and Al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while,in drinking water with orthophosphate,the concentrations of Ala and Al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The addition of orthophosphate sal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luminum control in pH range 6.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