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但是,处于37℃的环境中时,我们都会感觉太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必须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发散。若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热量不能发散,聚积在体内,人会感到非常难受。这时,人体就要排出大量汗液,借蒸发作用发散热量,以降低体温。只有当气温较体温低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才得以畅快地散发。然而当气温过低时,热量发散太快,超过人体正常散热的速度,人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3,(4)
在我国,夏季来临时大部分地区气候的特点是气温高、降雨多。炎夏酷暑时节注意防暑降温自不待言,可是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弊端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防止湿热损害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一般读者全面了解的不多,往往只知防暑不知防湿。其实.夏季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祖国医学将导致人体疾患的过高湿度称之为“湿邪”,列入“六淫”即(六种外来致病因素)之  相似文献   

3.
LED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诸多优点,正发展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但LED发光同时会产生较多热量,芯片局部热流密度可达100 W/m2若无法将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将会对LED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分析现有大功率LED灯散热方式、封装结构等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可用250W白光LED替代500W场地照明金属卤素灯的大功率LED场地照明用灯,并能有效控制芯片结点温度小于85℃。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3,(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十分不利。你看:起床先叠被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  相似文献   

5.
头发的养护     
染发并不安全染发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这是染发剂中的某些物质引发过敏而致。染发过多过频的人会引发淋巴癌、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这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致癌作用的二胺化合物。 如果一定要染发应选择安全的染发剂,不能选用对人体危害很大的氧化染发剂、金属染发剂,应该选择以天然植物制作的染发剂,它对人体无害而安全,刺激性相对也小一些,不易过敏。如果要染  相似文献   

6.
贵州龙场渡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拱跨渡槽,其脉动风频率特性分析对设计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计算了龙场渡槽在有水、无水工况下的前20阶自振频率,分析了相应的振型;采用极值Ⅰ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得到龙场渡槽所在地的50年一遇最大设计风速为17.6m/s;针对1986~2010年间的3次强风风速和50年一遇最大设计风速,计算了龙场渡槽所在地典型高程处的脉动风功率谱密度。研究表明:在同一高度,随着年平均最大风速的增加,功率谱密度最大值逐渐增大,其对应的频率也在增大;对于同一风速,随着高度的增加,功率谱密度的最大值逐渐增大,其对应的频率也在增大。通过比较龙场渡槽自振频率与脉动风功率谱密度显著值所对应的频率,认为龙场渡槽在上述风速下不会发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生化学事故的可能性也在相应增大。部分化学危险品在高温季节特别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它们如何安全度过夏季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在化学危险品的大家庭里,除了冰醋酸等少数几种怕冷不怕热之外,大多数化学危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物质都惧怕高温酷暑。今年夏季高温期即将来临,防止化学危险物品事故的问题又突显了出来。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化学危险品的降温防热准备工作,从根子上杜绝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有时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但如果我们能及时预防,并熟练掌握火灾逃生知识,它也就没那么可怕了。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早上,老师告诉我们即将举行火灾逃生演习,因为之前我们曾经演练过,所以大家并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就继续早读起来。突然,火警铃声大作,我吓了一大跳,同学们全都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家乱作一团,争先恐后地向门口奔去,这时候老师叫道:"同学们不要乱,女生走前门,男生走后门!跟着我!"等大家都出来了,老师指挥我们:"快捂住鼻子和嘴巴,跟着我别掉队了!"大家推  相似文献   

9.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其中心并没有深入到广西内陆却给广西带来持续3d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区受灾人口323.15万,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26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8亿元。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ECMWF等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减弱后导致广西严重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纳沙"进入北部湾并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减弱为热带低压后,青藏高原东移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进入华南西部,并与"纳沙"东部的偏南气流在桂南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使得广西南部的动力辐合和上升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②"纳沙"东部强盛的东南风急流将南海大量的水汽输送到广西上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③"纳沙"减弱消亡后,其外围环流位于广西南部上空的垂直风切变小,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热量、水汽的积聚和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并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对暴雨的增幅也有重要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地震应急阶段的灾害损失评估、灾后救援人员和物资调配、救援路径分析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结合福建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GIS手段对厦门市不同震级、破裂方向等产生的地震烈度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根据震区烈度分布模拟的结果,结合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快速判断地震位置、范围和灾害损失情况及灾情可能发展的趋势。最后,结合最短救援路径分析和地震现场视频、360°全景环视场景等,决策者能够全方位、实时交互、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现场灾情情况,及时调整救援力量的调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该系统也能为各级地震部门完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防震减灾工作更加系统、合理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4,(5):86-87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天高气爽的秋天更是晨练的好时节,不论是广场、公园、还是路边,只要有一块空闲之地,到处都可看见晨练者的身影。但是早晨,人体多数生物钟处于上升、加快阶段,锻炼又促使生物钟再加快,形成了“快上加快”的局面,从而使生物钟运转过快而“错点”。如心脏病等好发于早晨,再“加快”就会带来危险,这就是晨练的弊端所在。而在傍晚,由于生物钟处于下降趋缓阶段,锻炼可使其上升加快,达到“最佳状态”,所以锻炼效果就好。如运动员在此时就易出成绩。不过,这并非说明人们一定不能晨练,因为轻度晨练也会躲开生物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滑坡和地震土体液化是都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两种典型地质灾害,其区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我国滑坡和地震土体液化区划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比对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给出了这两种技术当前水平评价。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滑坡区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与国际接轨,已经拥有服务于不同目标的多尺度的区划方法和成果,其水平明显高于地震液化区划技术;我国大陆地震土体液化区划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不足为指标和尺度单一与技术平台落后,难以满足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需求,也无法对液化灾害的震后快速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