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生态保护变得格外迫切。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以生态保护理念为引导,分析城市滨水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保护策略,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提供新视角与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渭南地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地域生态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和对策。其中心任务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步骤和途径是由理想目标设计、功能规划与设计、结构规划与设计到具体单元利用设计的逐级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评价深圳市福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福田区当前存在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安全网络不完善、生态廊道孤立和生态流连接性差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优化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等措施,提出"一心、一轴、一环、三带、六区"的福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及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基本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景观和小城镇景观的涵义谈起,剖析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的内涵和意义,提出小城镇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的一般步骤及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小城镇生态规划建设、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土地利用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庆油田景观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和原则,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设施用地、城镇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因素,制定以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强度和布局调整及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规划措施,旨在维护油田景观生态格局在区域背景下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和健康,强化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的功能,实现油田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通过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 ,达到构建可持续性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规划方法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在对生态工业园概念、内涵和特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园区规划的原则,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规划的角度和方法,将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方法划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解决园区建设中水网、交通道路网、景观生态网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能量和水集成,主产品和废物代谢,污染控制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GIS技术与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厦门市沿海岸线进行了多目标的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并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对沿海岸线及近岸海域的发展要求,提出厦门市沿海岸线及近岸海域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该方案为促进厦门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城市沿海岸线的生态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太湖流域及其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等为基础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变化、转移矩阵、GIS叠加分析、土地利用综合转换速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在计算相关中间参数的基础上,从景观尺度计算得到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差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分析了各区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效应关系,从而为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差异化水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亚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护三亚热带自然风情,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为该市进行了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其中控制性组分的设计分为种群源(Speciessource)、廊道(Coridor)和节点(Node)等内容。用来满足生物种群保存的“持久性"和物种流动的“可达性"要求,使城市中的“自然"组分成为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此外,还进行了非控制性组分中自然组分的设计和景观的美学规划,并进行了景观的生态构架设计,使城市生态系统与外围自然组分进行有效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在铁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景观视点出发,分析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在铁路建设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为拟建铁路生态环境评价区域的确定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预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从景观层次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恢复措施,为铁路建设生态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且现代景观生态学己经成为生态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一个分支,其发展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方法,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优势度原理,通过对优势度的计算,分析项目建设前后优势度的变化情况,评价由于项目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现景观生态学法在现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通过对我院及相关环评单位所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态评价在区域生态扣线型生态评价的实例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推荐的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环境目益恶化的今天,景观生态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文从环境和生态的观点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并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探讨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之议题,提出景观设计创作之初应先进行环境评估,立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内容庞杂的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一种指导性理论框架,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等特征为其指导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构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框架。以武夷山市为例,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给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力争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生态文化建设,塑造出武夷山市旅游、文化、教育、印象等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南一农业园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园区规划前后景观格局变化,主要结果为:规划后区域优势景观类型仍为耕地,但各类生境斑块的生态系统能力有所下降,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建设有利于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但路网的建设又加重了景观破碎化。在农业园区的规划中,须考虑林地和自然保留地这两类土地类型的合理分布,特别是现有生态系统较好的斑块,对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水园林城市是许多山地城市特色建构的目标。以重庆城市为例,认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自然空间共同建设的结果,只有针对其自然生态特色提出性建设措施,才能确保城市物质空间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万泉河口博鳌镇(亚洲论坛会址)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海岸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及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开发建设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建设的强弱是导致博鳌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例,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园区建设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园区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为该园区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此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