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对地下采煤形成的地表塌陷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地表塌陷的影响预测,提出了塌陷地充填复垦迁村和非充填复垦农业用地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破坏和村庄迁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桃花嘴金矿采选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地表塌陷三方面探讨了桃花嘴金矿采选工程生态影响预测的方法。提出了选择适宜的采矿方法、采用适当的充填方法妥善处理采空区、控制导水裂隙的发展等三方面措施防止采空区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3.
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塌陷地的复垦工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本文根据开滦矿务局塌陷地复垦实践,提出由土地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复垦单位三方紧密协作的方式,按照《土地复垦规定》,进行复垦煤矿塌陷地,是最佳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土地复垦     
《环境》1996,(11)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所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通过土地复垦不仅可以恢复破坏或退化了的土地资源,解决因土地短缺而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而且恢复了生态系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具体表现如下:①对破坏、退化的土地进行复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重新利用。如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充填采煤塌陷区和露  相似文献   

5.
华丰矿区塌陷地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开采引起地表塌陷、毁坏农田、建筑设施,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华丰煤矿通过实施高压注浆充填工程、复垦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整合了矿区资源,使矿区生态系统得到了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区开采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煤田地处村庄稠密、土地肥沃的鲁西南平原,是高潜水位矿区,“三下”压煤严重,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采煤塌陷对地表的破坏影响极大。塌陷地在雨季水深面广,一片汪洋;冬春季水浅面积小,土地荒芜。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土地塌陷将越来越严重,农民将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文在对矿区被破坏土地调查和塌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的指标塌陷总面积、常年积水面积比率、排矸量、煤炭生产设计年产量、最大塌陷深度、治理复杂程度、政府财政收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矿区各矿复垦优先顺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复垦优先顺序为ⅡⅥⅠⅣⅢⅤ.在综合考虑各矿自然、经济等限制条件基础上,相关部门可根据优先度评价结果优先治理破坏程度轻,条件好的地区,加快复垦速度。  相似文献   

8.
地下开采对地表的破坏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由于地下开采而引起的沉陷对环境的破坏,包括连续下沉的移动盆地、非连续下沉的塌陷坑等。同时还介绍了对留设保护矿柱、充填采空区等预防措施。对塌陷区和裂缝的治理、复地造田等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煤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兵勇 《能源环境保护》2003,17(3):45-45,47
1 前言 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地表岩移观测,调查受采动影响面破坏的构筑物和土地塌陷情况,认真确定被破坏土地和构筑物的位置、范围、破坏程度,及时制订合理的复垦规划和保护措施。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有效对策,从而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使用和保护每一寸土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矿产资源被开采,形成了采空区,破坏了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塌陷,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合理使用资源,需对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处理。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采空区治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煤矿的塌陷与复田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塌陷的危害井工采煤使地表塌陷,植被、建筑设施遭受破坏。南方塌陷区多数积水,浅的成为沼泽,深的一片汪洋;北方缺水,塌陷区多数成了大坑。塌陷对丘陵地带影响较小,对平原区影响较大。例如徐州矿务局万吨煤塌陷率高达4.5亩,全国万吨煤平均塌陷率是3  相似文献   

12.
煤矿地表塌陷规律是进行塌陷预测的基础,地表塌陷预测是进行煤矿地表塌陷影响评价、提出防治对策、制定矿区土地复垦与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依据。本所从五十年代起就从事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与各矿区广泛协作,经长期现场观测,分析了数百条观测线和两个网状观测站,并经室内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掌握了我国煤矿地表塌陷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的塌陷预测方法,该方法曾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电算技术,地表塌陷规律和预测方法的研究获得了更迅速的发展。例如,为煤矿地表下沉(塌陷)计算建立了统一的概率模型,用严密的计算方法迅速、准确地预测煤矿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并能将地表形态变化下沉等值线图直观地表示出来,还能为制定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预测出土地塌陷面积、塌陷坑容积,塌陷后积水面积和积水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煤矿大多数是井下采掘,因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致使大量耕地和村庄遭到破坏,使局地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对我国采煤塌陷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列举了塌陷引起危害的典型实例,进而将塌陷区开发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模式归纳为充填式和非充填式两大类五种不同的型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采煤塌陷区开发利用前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采煤塌陷区湖泥充填复垦土壤的营养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某矿区原地貌样地与塌陷样地以及湖泥充填复垦5a、12a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pH值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60 cm,每2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递减趋势。0~20 cm,湖泥充填复垦12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优于原地貌样地。20~40 cm、40~60 cm湖泥充填复垦12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N、全P、全K含量基本能够达到原地貌样地含量水平。湖泥充填复垦5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低于原地貌样地,但相对矿区塌陷样地有很大改善。4个样地的土壤表层pH值差异不明显且均在中性范围内,适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铁矿土地复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但铁矿的开采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对土地的破坏最为严重。矿区土地破坏主要包括挖损、塌陷、压占等,矿山的土地复垦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云南铁矿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对矿山复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开发中,由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电厂粉煤灰占地污染,似已成为两大公害。因此矿业土地复垦与电厂粉煤灰处理,亦已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一、淮北矿区塌陷及土地破坏简况淮北矿务局现有中央煤矿井12对,省属煤矿8对,江苏、河南座落在淮北市的矿井3对,市属煤矿4对,还有乡镇小煤矿7对。整个矿区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10公里,含煤总面积201平方公里,工业储藏量11.8亿吨。  相似文献   

17.
塌陷盆地处理污水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表下沉预计的方法计算塌陷盆地的深度,把煤矿的塌陷盆地设计成生态塘处理污永,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废治废,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唐山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被列入国家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以来,加大了塌陷区的复垦力度,使采煤塌陷地复垦率和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本文介绍了唐山采煤塌陷土地破坏及复垦利用现状,总结了几种复垦利用途径和模式,可供我国同类矿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据煤科院唐山分院孙绍先同志报道: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复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去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会议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司长、会长刘广金主持,国务院法制局、国家计委国土司、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领导及有关科研院校、规划设计、厂矿企业、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七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国内外土地复垦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复垦规划等论文资料30余篇,参观了泰安市肥城县用电厂粉煤灰、煤矸石充填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地的现场。代表们对个体户承包260亩积水塌陷坑经营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20.
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团聚体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采煤塌陷复垦区的井工采煤区土地塌陷及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容重等造成严重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检测了塌陷地及其复垦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别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对团聚体进行了筛分。运用分形原理研究了土壤的分形维数,并采用团聚体平均直径、破坏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复垦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在塌陷地和未塌陷地区总体表现为上层到下层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粉粒逐渐减少;复垦对土壤颗粒组成进了重新分配,层次间表现明显紊乱特征。土壤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00~2.20之间,平均分形维数表现为未塌陷地复垦土壤塌陷地,分别为2.193、2.164、2.086,复垦土壤表现为复垦14 a复垦24 a复垦1 a。复垦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团聚体平均直径均有很大程度提高,且复垦时间越长,提高越大,水稳性团聚体破坏度逐渐降低,团聚体稳定性也逐渐增强。统计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颗粒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垦重建过程改善了塌陷地土壤状况,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及团聚体结构趋于向正常土壤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