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具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体系出现了不同于通常的大块宏观材料体系的许多特殊性质。作为21世纪极被看好的新兴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在消防领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入纳米技术的防火涂料,能够提高涂层的防火和耐火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沉降公式,半定量、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沉降速度大约是微米粒子的千万分之一,更易悬浮在大气和溶液中,被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吸收;运用范德华力引起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半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比微米粒子更容易吸附和团聚,通过大气中粒子转化、水体及土壤中的迁移传播等途径,由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可见,纳米粒子要比微米粒子的毒性更加严重,更能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同时,从纳米材料毒性影响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纳米粒子也是严重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并根据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结果为今后纳米技术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专家研究出一种方法—"俘获和释放"程序来控制纳米粒子。该方法是采用微弱的电流来影响纳米粒子的性能,使得科学家可以对暴露的纳米粒子进行细胞培养,并观察其细胞如何反应,这样可以获得细胞  相似文献   

4.
处理退火玻璃时存在事故发生隐患.这促使了玻璃行业安全标准的出台,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最近ASTME34职业健康与安全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一项新标准——TME2875/E2875M《平板玻璃处理人员个体防护装备指南》。该新标准是由E34.35玻璃加工职业安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颁布了一种新型纳米级标准参考样品,可以用于对工业纳米材料给环境、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广泛研究。这种新型标准参考样品是一种商用二氧化钛颗粒样品,俗称“P25”。  相似文献   

6.
徐敏 《安全》2012,33(8):54-55
1认识纳米 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比一根人类头发细5万到10万倍.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至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通俗讲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唐仕川 《安全》2014,(4):35-37
正1纳米材料及健康危害风险工程纳米颗粒是人工生产的具有某种特性和(或)具有特殊化学成分纳米颗粒。目前工程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到医药工业、染料、涂料、食品、化妆品、环境污染治理等传统或新兴产业中。根据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计划的预测,到2015年,纳米技术所带动的经济产值可达3.1万亿美元;全球纳米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将达200万人。我国将纳米材料产业为战略新兴产业,2007年在苏州建立了国家级纳米生物科技园"苏州纳米科技  相似文献   

8.
最近ISO公布了一份技术报告ISO/TR13014:2012《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评估指南》,帮助专家进行针对纳米物体的毒理试验。  相似文献   

9.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泄漏源强是预测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参数,也是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的基础。为了在化学品泄漏事故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泄漏源强数据,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源强的反算中。利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和下风向浓度测量数据,将计算浓度与测量浓度的误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以确定源强并通过模拟的测量浓度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PSO算法及其参数改进算法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计算速度快,能满足事故应急响应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为深入开展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纳米Ti02、纳米铁粉、富勒烯(C60)等的生物体毒理学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分析了可燃性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铝粉、铁粉、碳粉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强调了进一步开展安全性研究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目前纳米材料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今后可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按照2010气体(安全和测量)法规中的过渡条款规定,新西兰开始实施两项新的气体装置标准。气体法规中的过渡性条款规定,直到2012年12月31日之前允许采用NZS 5261:2003《气体装置》和NZS 5428:2006《在大篷车和船上非推进目的液化石油气装置》标准替代  相似文献   

12.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许多物种,包括从微生物到更复杂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和群落,产生毒性作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纳米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系统评述了纳米生态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纳米材料对单一生物(微生物、藻类、大型溞和鱼)、经食物链传递、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纳米材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结合产生的复合效应,最后在总结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效应还需深入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3.
稀土纳米抗菌材料卫生安全性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稀土纳米材料集稀土特性和纳米特性于一体 ,大大提高了纳米材料的抗菌和空气净化效果 ,因此 ,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 ,但其卫生安全性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 ,笔者概要地介绍了纳米抗菌材料的基本性质 ;回顾了国内外纳米抗菌材料卫生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并进行了初步的动物红细胞脆性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豚鼠接触该类稀土纳米材料后 ,红细胞的脆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 ,提示过量的使用稀土纳米材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最终提出了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 ,即纳米材料粒径很小 (0 .1~ 10 0 .0nm) ,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纳米材料吸附能力很强。稀土离子以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作为载体 ,更易被绑定并穿过细胞膜 ,从而对红细胞的脆性造成了很强的破坏 ,故脆性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气和建筑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氡)具有高致癌性,诱发肺癌的几率仅次于吸烟,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3%~14%的肺癌由放射性物质引发。为实现大气和建筑环境中氡元素的测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标准方法,借以评估大气和建筑环境中氡含量。ISO11665:2012《大气中放射物质测量———氡(Rn)222》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氡(Rn)  相似文献   

15.
瓦斯煤尘爆炸卷扬和消防灭火弹以及抑爆器是爆炸抛撒粒子群问题在工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基于离散颗粒元建立了爆炸抛撒粒子群模型,编写了计算爆炸抛撒粒子群程序.用自编程序对不同装填层数、不同颗粒粒径等粒子群抛撤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粒子群的初速度分布与颗粒数目满足正态分布.当粒子装填层数相同、粒径不同时,粒子云的厚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近似于线性增长.在爆炸抛撒的早期,两种粒子云的厚度近似于相同;在爆炸抛撒的后期,小粒径颗粒形成的粒子云体积略大于大粒径颗粒的粒子云体积.  相似文献   

16.
<正>新兴风险及影响文献参考和调查问卷答复确定的主要新兴风险包括:1.预计更多地接触相对新的化学制剂,如纳米粒子,这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是未知的。要求接触纳米粒子的医护人员加倍小心,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影响。2.病人出行和流动增加导致可能更多地接触生物制剂。此外,预计医护人员的人数增加,有可能增加在病人家中接触制剂(动物和其他的粒子)的几率。3.使用新的医学技术(例如核磁共振成像)受噪声和物理风险(例如辐射)可能随着开发新设备时增  相似文献   

17.
眼护具用高速粒子冲击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冲击眼护具是预防铁屑、泥砂、碎石及其它异物进入眼中引起伤害的个人防护用品,抗高速粒子冲击性能是防冲击眼护具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安全指标,GB5890-1986《防冲击眼护具》5.1.2中规定,用于抗高速粒子冲击的眼护具,以直径为3mm的钢球,按GB5891-1986《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的1.2规定射击眼护具时,应符合表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丝状真菌等都被证实具有合成纳米材料的能力。目前,利用微生物合成纳米材料的技术已经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飞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碰接理论,推导出偶极荷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电凝并系数,并利用Williams求声凝并的方法,将其简化。若忽略粒子的惯性,则电凝并系数与交变电场的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20.
沈臻霖 《安全》2014,(3):27-28
纳米材料是指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1nm-100nm,1nm=10^-9m)或由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物质单元(包括稳定的团簇或人造原子团簇、纳米晶、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单层膜及纳米孔等)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