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美环保产业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美两国环保产业的内涵、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及市场化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中美两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异同点,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志青 《环境教育》2016,(Z1):47-48
正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美俨然成为谈判桌上的亲密伙伴。但谈判桌外,中美之间的迥异仍然泾渭分明。就在2015年12月2日这一天,中美两国国内各自在能源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折射到谈判桌上,令中美两国气候外交官员冰火两重天。据报道,12月2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届时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比了中美两国投资规模、空间分布和发展阶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了影响两国投资区位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因子是人均GNP、CH和CO2的排放量,影响中国的主要因子是直接投资净流入量、航空运输量和CPI;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导向型,而中国尚处于转型期,为对外投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8,(10)
正中美之所以能携手合作取得气候外交领域的成就,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际政治层次分析法入手,考察个体在国际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见:中美两国气候特使谢振华和托德·斯特恩在推动中美气候外交的具体实践中,其沟通谈判所呈现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正是因为参与谈判的双方  相似文献   

5.
中美首次环境法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8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美两国许多著名学者、专家,就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管理等方面,广泛地交流了学术观点和最新信息。与会学者、专家们不但注意到两国之间的共同点,而且注意到彼此之间的差异点,做了一些对照评论,使得学术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在交流会开始时,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同志到会致词并介绍了中国在强化环境管理的情况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刘蔚 《环境教育》2005,(7):66-66
7月14日由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共同举办的“车用燃料低硫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探讨提高车用燃料品质,降低车用燃料硫含量,推进空气质量的改善。来自中美两国环境保护的政府官员、学以及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6月25日,"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的有机农耕与乡村文明"国际研讨会在河北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举行。此次研讨会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来自中美两国生态有机农业的学者、实践者等1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45岁的安金磊是所有参会者中唯一一位农民。这次会议也正是在他的责任田里召开的。不过,安金磊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一个"生态  相似文献   

8.
程存旺  石嫣  温铁军 《绿叶》2012,(2):14-19
百年前的学者即已认识到中美两国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巨大要素禀赋差异而不可能完全效法彼此,但是当前无论政策界、学术界还是主流社会.坚持认为中国农业应该转向美国"大规模+集约化"模式的大有人在.实在令人感到惊愕.也不得不对农业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偏差而带来的"双重负外部性"——生态环境损失和食品安全失控——而扼腕。如今.若想彻底扭转环境敌对型农业蔓延之势,则必须从农业生产之外探寻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亦即我们在1 990年代开始提出三农问题的时候就不断强调:解决之道在三农之外。  相似文献   

9.
于宏源  ;柴麒敏 《绿叶》2014,(7):81-88
奥巴马以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整为中心,并在全球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力图获取主导全球能源治理的领袖地位。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能源第一消费大国,美国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生产国,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层面的能源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美国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中国日益增长话语权之间的正向互动有望增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中越边贸活动的持续发展,盲目开发、"一次性发展"等不正当方式致使两国边境地区的环境问题频发,迫切需要中越两国共同推进边境地区生态资源保护的深度合作.长期以来,两国检察机关自上而下保持密切交流,已在多领域、多层面形成多项协作沟通机制,为边境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两国在环保现状、环境法规以及治...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专业大类招生的特点及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环境类专业进行专业大类招生的可行性,并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类专业为例,对专业大类招生环境条件下高职环境类专业"大平台教育、分方向培养、模块化管理"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谁先引进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引进优秀人才势在必行。人才引进要遵循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择优的原则、“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同时人才引进过程中,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人才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关系、人才的短期工作绩效与长期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要打造国际型现代物流中心,必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未来10年,云南省的物流人才缺口将在30万人以上,物流业成为最大的紧俏职业之一。分析云南物流人力资源供给的特征以及影响供给的因子,对云南省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游客市场细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游客需求是旅游产品规划、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前提,把握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市场细分。旅游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经历。根据四川省旅游游客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游客市场分为6类:康乐型游客、享乐型游客、规矩型游客、消极型游客、商务型游客和求知型游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类游客的人口特征及其市场营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我国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脉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机构调研、专家咨询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环境规划思想与理论、技术实践、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环境规划学科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环境规划学科存在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研究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该学科未来发展对策:①紧握时代脉搏,拓展环境规划思想与理论研究;②立足问题导向,推动环境规划技术发展;③完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会展人才需求与会展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河北省会展人才缺乏、迫切需要复合型及实战型人才的现状,指出会展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晰、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及校企合作模式没有真正落实等问题,提出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需要科学测评会展人才需求,构建多层次会展教育体系,加强院校与会展企业的对话机制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市2003年城市竞争力在全国比较重要的城市中排第40位,但其核心竞争力中人才本体竞争力排序第49位,说明核心竞争力较弱,其原因是人才的技术、能力、价值取向、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较差,为此,应采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吸引人才,培养年青人才,加大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职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认识性实习、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个方面。本文论述了高职高专绿色食品专业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碳化、清洁化是我国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碳市场启动,电力作为试点行业,碳市场和电力市场面临着协调和融合问题。为研究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耦合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碳市场机制的成本节约效应以及与电力市场改革的互动效应;然后给出考虑碳排放价格的电力市场发电电能成本模型——LCOEe;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对广东碳市场碳价传导至电价设定情景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影响电力市场出清电价,而电力市场能够缓解碳市场的减排压力,抑制碳市场的活跃度。两市场的耦合研究对于优化电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启发政策制定者重视两大市场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坛成就斐然的大家,他的许多名篇放射出经久不灭的绚丽异彩.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岑参的边塞诗充分的体现了唐代强大帝国的气象.本文以岑参的边塞风光诗为关照对象,从独一无二的题材,奇异的语言,神奇变幻的意境,诡异的气韵四方面探讨岑参边塞风光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