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由于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建筑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在施工作业中,常常伴随一些伤亡、伤残等事故的发生。事故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故的统计分析看,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何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是审核员在审核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  相似文献   

2.
职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铁路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预防和控制铁路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从个体、环境、设备和管理4个维度对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铁路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制度、激励机制、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社会环境、个体防护设施是影响铁路职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应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在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具体指生产作业环节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更是各行各业作业过程中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一些大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队伍及人员数量多、  相似文献   

4.
鞍钢修建公司是专门从事鞍钢机械和金属结构等配套设备的安装与检修的主体单位,有1.3万多职工,年产值超亿元。由于具有突击性施工和以劳务作业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特点,作业危险度和事故频率较一般生产厂家高。在1960年至1985年的26年间,年均因工伤亡事故高达278人次,其中工亡2~3人,重伤4~5人,千人负伤率超过了3。所有的人身伤害事故中,有93%以上是由于安全管理失误,导致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不力造成的。 1986年2月19日,机械安装工程公司再一次由于安全管理失误发生了工亡事故。修建公司以此次事故为契机,发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特征和原因,统计北京市2006—2015年间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及发生区域等数据,同时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影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以中毒和窒息为主,多发于夏季,区域内事故起数与其常住人口数量有关;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作业前未检测、未通风以及作业时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管理存在缺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是领导层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等。  相似文献   

6.
著名国际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该理论揭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海洋钻井平台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救逃生困难,发生事故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
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和对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 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办法控制这两个因素,事故就会减少乃至杜绝。  相似文献   

9.
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上是由于人的不良习惯所引起,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降低企业生产事故率的决定因素。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人的习惯养成规律,笔者首次提出了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习惯养成理论——行为路径管理体系:即首先设定一个清晰的行为路径,通过学习或培训并进行反复实践以及过程纠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在企业应用行为路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设定作业路径必须达到四个要求:精细化、程序化、标准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在培训阶段,必须使被培训者充分掌握设定的作业路径;在过程纠偏阶段,必须把握好代价原则;在实践阶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肖波  周军 《安全》2006,27(4):44-45
近两年来,频繁发生的"12·23重庆井喷"、"4·15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吉化11·13苯泄露事件"等等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从这些事故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钻井作业卸掉"防喷阀"、危险化学品车辆押运员"逃逸"、化工厂职工现场"处置不当"等不安全状态(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以上事故原因,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不能忽视事故发生的规律,并且应注重"安全管理三大定律"对基层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杜玉许  肖宗敏 《安全》2009,30(10):55-56
由于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非常大,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出事故,致使一些人形成了颇多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形成一种撞大运、赌的心理态势。那些公众聚集场所及小煤矿经常发生的重大事故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安全工作中存在着各级官员及企业经营者、施工作业人员的“不作为”、“假作为”、“少作为”现象,不搞量化管理这些行为就难以查实,有了量化管理就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70%~80%的事故是由于职工思想麻痹,有章不循,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为了图快图省事,违背安全规程要求,从事作业。在生产过程中,职工知道设备有缺陷,也明白违章操作是不安全行为,但总想闯一关,心怀侥幸,不愿接安全规程去做。结果,轻轻松松放过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机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在企业安全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工人在工作场所不戴安全帽,登高工作不  相似文献   

13.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以及他人或生产设备造成重大危害的工作。经过特种作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的从业人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相对较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防范特种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特种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历年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理论上可以说“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就控制了事故”。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安全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企业控制事故的主要方法都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从事故形成的两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看,要在物的条件差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事故,必须发动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企业班组中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常州市总工会不断创新职工安全教育形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教育与点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模式,采取10项措施组织好培训。根据近年来的事故经验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重大事故的隐患之一,而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常州市总工会始终把对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普及教育放在  相似文献   

16.
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总是在由人、机器设备、作业及环境条件等要素条件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即所谓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在这一系统中,人是劳动的主体,是系统构成的主导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人在作业中会产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常有所谓"不注意安全"的行为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重大操作失误,从而导致人-机-环境系统发生故障或酿成重大事故.显然,"不注意现象"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它列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这一现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全面安全管理方法在装置检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检修施工条件复杂,交叉作业环节多,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的特点,从消灭事故的成因出发,提出了检修的全面安全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变化导致施工条件不具备及安全管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也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是建筑行业常说的一句话。它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通常由于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佳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