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个复杂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酸雨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酸雨形成机理,酸性物质来源及酸雨对生态、土壤的影响,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我们认为,对酸雨问题有不同看法是难免的,从学术上对酸雨问题进行讨论也是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推动酸雨的深入研究。为此,本刊继1989年第4期发表了《重庆酸雨与SO_2传输之间关系分析》一文后,在这期上又刊发了对该文的商榷文章,藉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酸雨污染是个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问题。一个世纪以前,英国化学家Robert Angus Smith所观察的曼撤斯特地区降雨就曾形成污染,当时他注意到这种雨的腐蚀性,称它作“酸雨”。十二年前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酸雨曾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被提出来。随着世界上更广泛地认识到酸雨污染的严重性,公众对酸雨也更加关注,随之出现了对酸雨的监测、科学研究,并制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酸雨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是当代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工业虽然还比较落后,但由于大气遭受污染,酸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据最近的全国性监测数据表明,我国酸雨出现面积之广、酸度之大,不亚于欧美和日本的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 一、我国酸雨特征近年来,世界上降落酸雨的地方越来越多,雨水的酸度也越来越强、酸雨被认为是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九八二年,我国在酸雨普查中,发现酸雨出现频率为50%以上的市有14个之多,除吉林,甘肃和宁夏外,其他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我国酸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并由北向南逐渐加重,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南。由此可知,我国的酸雨分布呈明显  相似文献   

5.
酸雨问题是能源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能源战略规划中研究酸雨问题的必要性、酸雨问题研究对数据的要求,酸雨模型研究的重点,酸雨模型边界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不能忽视酸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雨问题.这是因为,酸雨已遍及很多国家,同时,酸雨的确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危害,有些地方的破坏程度还是很严重的.但是,随着对环境污染研究的深入,美国科学家发现,酸雨和烟雾起反应后形成的酸雾酸度更高,危害也更大,而酸雾却往往被人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酸雨已遍及整个北半球工业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98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22个国家参加的酸雨问题会议,主要是评价酸雨的现状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提出了对策。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SO_2和NO_x,从而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目前地球表面上每年人类排出的SO_2中硫的含量已高达一亿吨,至少是天然排放物的四倍以上,严重地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七十年代以来,酸雨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发现较早、受害最严重的是工业发达国家,如联邦德国、瑞典、挪威和美国等。即使是幅原辽阔、人口密度很低、三百多年前还是个处女地的加拿大,今天也同样遭到酸雨的危害。酸雨的现状酸雨主要是由现代工业的两大副产物——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造成的。这些污染物排入大气以后,遇  相似文献   

9.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因其移动性的特性,加之自身的强危害性,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很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将对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防治酸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的酸雨部分详尽地叙述了酸雨的成因、性质和影响。列举了目前这些问题的治理技术。但是,我们仍需要将酸雨与烧油和烧煤所导致的许多问题联系起来,并且为处理这些互有联系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经过周密思考的方案。下面是这个报告的概要及其它补充情况。酸雨是由硫酸和硝酸进入潮湿的空气后引起的。这些酸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硫和氮经大气化学反应产生的。酸雨和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主要建筑材料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降雨是世界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据国内外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酸雨不仅对生态系统、金属材料等有严重影响,同样也危害着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及建筑构筑物。关于酸雨对文物及构筑物等的危害研究工作多限于实地考察,而酸雨对各种建筑材  相似文献   

12.
引言解决酸雨问题是一项涉及科学、政策及人民利益的复杂问题。在进行公众利益决策中,需仔细拣别上述因素。美国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现有的酸雨科学知识和环境损失估算是否需提高美国现行清洁空气法的控制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阐明与酸雨有关的科学和政策问题。 1983年6月,美国发表了三篇重要的酸雨报告。国家酸雨工作组的报告认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90%以上的酸雨来自人为源。科学院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广大  相似文献   

13.
近来,美国政府技术评价局(OTA)、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以及瑞典、瑞士、西德、法国、波兰、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研究团体相继发表了有关酸雨的调查报告或提出警告。日本环境厅也成立了酸雨对策研究会,正式开展实际调查工作。当前酸雨的降落地区一天天在扩大,它发展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看来仅只是时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酸雨问题,举世瞩目。为了交流近年来上海地区酸雨和脱硫方面的科研成果,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和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8月5日~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1985年酸雨、脱硫学术讨论会。会议就上海地区酸雨的分布与发展趋势,模拟酸雨对鱼类、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酸雨与城市气候的关系以及烟气脱硫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交流研究所得,开展学术探讨。20多位研究工作者在会上作了专题研究报告。来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北欧及北美东部,由于酸雨等影响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大规模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日本大气污染加重的同时,降雨及雾也开始酸化,以致各地都报告观测到降至pH4以下非常重的酸雨及酸雾(以下均称为酸雨),故不能不担忧酸雨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等损害在日本也会大规模发生。 酸雨对森林等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地面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  相似文献   

16.
酸雨是当代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雨水的酸化非常关注,尤其是日本、美国、北欧等国,这些国家的酸雨给本地区生态系统、农业、水产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最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监测和研究酸雨,1981年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把酸雨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国务院环办开展了对全国酸雨的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酸雨,其中以西南地区的重庆和贵州最为严重,降水的pH  相似文献   

17.
当今,酸雨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及其邻国所面临的环境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酸雨已经造成了危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产生酸雨的确切原因以及减轻酸雨对环境、经济及政策影响程度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已有的诸如大气过程、环境影响、监测手段以及政策法规等围绕酸雨问题的诸多研究领域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产生和运移酸雨的大气过程同样能够削减酸雨,这一点有足够的证据,但却未被深入了解。这一结论基于目前科学研究中易混淆及有争议的证据,说明有必要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对酸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酸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酸雨的形成机理、形成要素、危害及酸雨的分析、监测和预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酸雨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酸雨危害简况当前,酸雨已成为北美和北欧各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但在日本,酸雨问题并不严重。据日刊《科学朝日》,1982年第12期报道,目前在日本除了梅雨季节,很少有酸雨问题。另外,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酸性湖,有的湖泊的pH值为0.9,1.4,2.6,3.1,4.3。但是除了火山造成酸性湖以外,没有发现酸雨引起湖泊酸化的现象。日本最早出现酸雨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四日市在发生闻名世界的“四日市气喘病”时,曾下过pH为2的强酸性酸雨,使许多人发生哮喘。  相似文献   

20.
酸雨形成的微观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就宏观而言,酸雨的形成与自然源有关,如火山喷发和生物分解都能排入大气中酸性物,这是形成酸雨的一个因素。而人为因素与燃料结构关系密切,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另外地理位置、气象和土壤对酸雨的形成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