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使用一台高纯锗γ谱仪在一般实验室和低本底实验室铁室中对高纯锗γ谱仪铅室本底计数率水平和3种不同介质样品γ核素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低本底实验室铁室中高纯锗γ谱仪铅室本底计数率水平的优化程度,分析测量气溶胶、生物灰、河水样品中 ~(137)Cs、~(134)Cs两种核素的探测限值,研究探测限值与测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于测量时间的优化程度。结果表明,低本底实验室铁室测量高纯锗铅室本底计数率水平比一般实验室降低了25. 6%。按不同时间测量的探测限值拟合曲线表明 ~(137)Cs、~(134)Cs两种核素的探测限值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不同介质样品测量中,核素 ~(137)Cs探测限值优化百分比范围为28. 81%~29. 63%,核素~(134)Cs探测限值优化百分比范围为21. 44%~25. 12%。核素 ~(137)Cs的探测限优化百分比均大于核素~(134)Cs,核素 ~(137)Cs的探测限优化程度比~(134)Cs的探测限优化程度大。在应急情况下,可结合低本底实验室铁室的测量分析结果,选择与可探测到的最低活度相对应的最优测量活时间,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90Sr、137Cs在某种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苑国琪  张东 《四川环境》2004,23(3):85-89
本文叙述了放射性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裂变核素^90Sr、^137Cs在某种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情况研究。使用小型土柱的氚水淋洗实验研究土壤水力学性质,最后进行大型土柱实验研究核素在该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并对实验情况进行了数学模拟。用该土壤原状土进行小型土柱的氚水淋洗试验,测得了土壤的水力弥散度为0.32cm,土壤有效孔隙度为0.35。经过290天的大型柱迁移试验表明,土壤对^90Sr的阻滞系数为220.4,在模拟实际降雨量的情况下,^90Sr的平均迁移速度为0.63cm/y,^137Cs在大型柱试验中没有明显迁移。数值模拟^90Sr、^137Cs迁移,得出经过上述大型柱试验相同的条件下,^90Sr、^137Cs迁移的峰位置基本和大型柱试验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3年、2014年对嘉陵江、白龙江和涪江水体的放射性水平调查,得到了天然核素U、Th、~(226)Ra、~(40)K和人工核素~(90)Sr、~(137)Cs以及~3H的放射性水平数据,发现嘉陵江、白龙江和涪江等江河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并未因流域内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明显的上升。此调查对四川省核应急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依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平台采集南极协和半岛陆域表层土壤样本44个,并运用电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普法测定表层土壤样本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Cr(42.20~75.00 mg/kg),Ni(16.70~34.90 mg/kg),Cu(17.70~37.00 mg/kg),Zn(40.40~97.80 mg/kg),As(6.08~11.60 mg/kg),Hg(0.002~0.016 mg/kg),Pb(11.00~33.00 mg/kg)。依据相对累计频率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基线值为:Cr(45.2mg/kg),Ni(22.6mg/kg)、Cu(21.8mg/kg),Zn(56.2mg/kg),As(8.1mg/kg),Hg(0.006mg/kg),Pb(14.3mg/kg)。运用富集因子判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表明协和半岛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Hg、Pb存在中度富集点,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GC-ECD的方法,研究了绵阳市典型土壤垂直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游仙区耕田区HCH含量最高,其次是三台县耕田区,江油市。表层土壤(0~5 cm)中,三台县DD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同一层段的含量。表层土壤(5~20 cm)中,游仙区耕田区DDT含量最高,其次是三台县耕田区,江油市。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在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总体上是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降低。HCH的4个异构体的残留量与工业组成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三个土壤柱中,γ-HCH的质量分数最高,而δ-HCH的最低。p,p′-DDT/p,p-′DDE的平均值分别为:0.14,0.03,0.59。表明江油市和游仙区目前土壤中检测到的只是过去使用后的残留物。三台县有新的DDT输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和掌握了四川省部分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水平,分析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核素对四川省主要环境介质的影响和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富集情况,了解此次事故对部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对气溶胶、沉降物、土壤、植物、动物、人类食物这一链条样品中的238U、232Th、226Ra、40K、137Cs、131I 6种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检测结果均属于环境正常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1I低于仪器检出限。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环境背景值相当,日本福岛核事故在短时间内,未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种植并翻压绿肥是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以四川某废弃的农村宅基地为对象,研究了翻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4种绿肥对复垦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绿肥翻压后复垦土壤养分较修复前的土壤显著提高,且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增幅大于心土层(20~40 cm);随着翻压次数的增加土壤肥力呈上升趋势;紫花苜蓿翻压后土壤表层和心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其余3种,分别为68%和61%;第3次翻压4种绿肥后,两层土壤铵态氮的增幅分别为79%~88%和60%~75%;土壤硝态氮的增幅分别为47%~59%和24%~42%;土壤速效磷的增幅分别为1.1倍~1.6倍和1.2倍~1.7倍;土壤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22%~28%和23%~29%。因此,4种绿肥均为优质、绿色环保的生物肥源。  相似文献   

8.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属于成都市主要交通干线,为成都市带来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但是,也不可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因此,研究成都绕城高速两侧土壤污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梅花点法"和"四分法"采集得到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两侧表层土壤(0~20cm)样品24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得土壤样品中铬(Cr)、镍(Ni)、铜(Cu)、锌(Zn)、砷(As)、镉(Cd)和铅(Pb)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6.81、192.48、28.24、111.79、4.74、2.79和51.68 mg/kg。讨论重金属分布特点,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风险评价方法对成都绕城高速两侧土壤重金属通过直接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摄入3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Ni除外),且7种重金属对人体均不存在明显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特性进行研究是开展精细农业实践必要的基础研究。本文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新疆典型盐渍化区域渭-库绿洲的土壤含盐量、电导率、TDS、pH值、含水量及主要盐基离子的特征值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值相对稳定;土壤含盐量具有不均匀分布特征;土壤盐分的分布是有较强的表聚特征。绝大多数时间,矿化度与电导率,电导率与含盐量,SO_4~(2-)、Na~+、Cl~-等离子与表层土壤含盐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研究区土壤中硫酸盐、氯化物在表层积聚相对强烈;土壤盐渍化类型是属于氯化物型,研究区土壤还在聚盐状态。  相似文献   

10.
火烧沟上游段受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造成土壤盐渍化,导致40.92hm2耕地弃耕。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37年(1980~2016年)来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认为火烧沟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南川水库库区的侧向渗漏补给,从而引发研究区内地下水位上升,建议采用暗排地下水+表层覆土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选取玛纳斯湖中部干涸湖底(A区)、玛纳斯湖湖口附近(B区)及玛纳斯河下游湿地沿岸(C区)作采样区,通过Mastersize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这三个区域的表层0~20 cm土壤粒度,使用GRADISTAT软件分析了湿地土壤空间分布及粒度特征。结果表明:A、B、C三区土壤粒径平均值分别为188.85μm、245.13μm、68.88μm;三区土壤偏度均为正偏态,土壤均以粉砂质为主。研究结果进一步定量揭示了玛纳斯河常年的水力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及人类活动对玛纳斯湖湿地表层土壤粒度的影响。对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86至1987年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全市共采集19个土壤样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按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进行。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各测点平均值与面积加权平均值相吻合,其中总β为786.5Bq/Kg;1 m高处空气中的γ吸收剂量率为5.78×10-8Gy/h;238U,29.5Bq/Kg;232Th,45.7Bq/Kg;226Ra,36.0 Bq/Kg;40K,525.2Bq/Kg;137Cs,14.2Bq/Kg。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比四川省和全国略低,但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4.
山东聊城市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麦收期间以网格布点法采集了聊城市137个土壤表层样品,利用ASE萃取技术,采用GC-ECD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六氯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的检出率和残留量,并对土壤质量状况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DDTs的检出率高达94.1%,其他6种有机氯农药(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总残留量平均值为145.35μg/kg,其中DDTs占88.58%,是残留OCPs的主要成分。全部样点中BHC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最大值为0.1,土壤未受BHCs污染;95%的样点中DDTs的Pi值小于1,土壤中DDTs含量未超标,而3%的样点Pi值小于2,土壤属轻度污染,2%的样点Pi值大于2,土壤属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对环境与人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境内重庆、河门口、江油等燃煤电厂烟尘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分析,估算出由烟尘沉降所造成周围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的年增加量不到0.1%,这说明由烟尘沉降每年对土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是较小的;然而由于沉降的放射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于土壤的表层,因此随电厂运转时间的增加,其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就必须引起重视了;本文通过对电厂周围表层与深层土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的比较与分析说明,燃煤电厂的长期运转有可能使周围表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李全伟  苑国琪  张东  李帆 《四川环境》2006,25(6):23-25,31
聚合物水泥用于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水泥固化工艺,利用其防水性能抑制废树脂的溶胀,降低水泥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137Cs、^90Sr浸出率,提高了废树脂包容率和处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燃煤电厂对周围土训的辐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电厂对环境与人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境内重庆,河门口,江油等燃煤电厂烟尘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分析,估算出由烟尘沉降所赞成周围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的年增加量不到0.1%,这说明由烟尘沉降每年对土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是较小的,然而由于沉降的放射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于土壤的表层,因此随电厂运转时间的增加,其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就必须引起重视了,本文通过对电厂周围表层与深层土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的比较与分析说明,燃煤电厂的长期运转有可能使周围表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重金属锑(Sb)为目标金属,研究潮土、黑土、和红壤中Sb含量,并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Sb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土壤中Sb的形态分布,探讨不同土壤中Sb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b在潮土、黑土和红壤表层(0~30 cm)的含量分别为:1.76 mg/kg、1.24 mg/kg、3.44mg/kg,3种土壤中Sb富集率均小于2,研究区域Sb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小;Sb主要赋存于残渣态、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氧化物结合态,Sb活性表现为:红壤>黑土>潮土。  相似文献   

19.
汞是人们重视的环境污染物。汞元素在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三相间不断的循环转化,同时由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有意无意地使汞进入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及土壤。本文主要是探讨乌鲁木齐河地区(简称乌河地区)土壤中汞的含量水平,为此,研究了乌河地区土壤中汞的背景值,并在工业集中的乌鲁木齐市区采集表层土壤,研究乌市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作为评价坏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四川省环境辐射本底的影响主要核素是气溶胶铯-134和铯-137;2011年~201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典型地区的环境介质、粮食和蔬菜中锶-90和铯137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制浓度值。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未对四川省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农作物和奶牛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未对牛奶、水果、蔬菜、猪肉类、鱼类等省内居民食物产生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