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效法前苏联的中国物权立法是一种按照所有权主体分类调整的“身份型”立法,该立法模式不仅抹杀了不同类型国有财产的“个性”,而且也将自然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性消融于普通财产的财产属性和独占使用之中。鉴于“公产法定,私产推定”立法模式能够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且“公产法定”具有限制国家公权、保障公众对特定自然资源的平等利用权等制度功能,应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管理为逻辑主线,重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客体制度:一是明确自然资源为不动产的物权法地位,借助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单元和“复杂物”概念对具有特定生态功能的同一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整合功能,将其纳入传统民法物权客体理论的调整之中。二是依据不同自然资源社会属性之强弱,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区分为公产和私产,建立分类调整的规则体系,防范公产之上的国家所有权“遁入私法”。三是物权立法应直接明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受公法和私法的双重调整,可以公法和私法相互配合的方式行使所有权。四是国家和集体所有之外的资源原则上可自由利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刑法法益的结构分为传统法益和环境法益。传统法益与环境法益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联系。在环境刑法法益结构中,环境法益遭受来自传统法益的诸多困境。环境刑法法益结构需要依靠环境法益突破传统法益束缚的方式来进行优化。优化环境刑法法益结构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环境法益的适度扩张的路径来实现,具体化为环境法益的立法扩张和司法扩张。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C.K Prahalad和G.Hamel的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领域,并以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竞争状况为例,阐述核心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叉。文章认为如果区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区域,才可能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地为区域提供竞争能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文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培育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环境物品属于非市场资源,没有市场价格,因此市场体制低估甚至忽视了环境的价值,这是产生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在环境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显示偏好或明示偏好等非市场价值导出方法尽管可以估计环境的经济价值,但这些方法仍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一元价值论为基础,忽视了环境物品的价值多元性和不可估价性。近年来在环境伦理领域兴起的字典式偏好可以较好地描述环境多元价值,反映环境物品具有伦理属性、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利益补偿原则而言,商议是一种可以发现和容纳环境多元价值的机制,也是现代市民社会解决环境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海岸蚀退等问题.本文针对问题的类型、范围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珠港澳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是可持续发展度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综合考虑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三大方面来衡量珠港澳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对珠港澳11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总结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等级和结构类型,为认清珠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72.34亿美元/年,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贡献45.34亿美元/年,占总生态服税务价值的16.65%;湿地生态系统贡献58.46亿美元,年,占到总服务价值的21.53%;农田生态系统贡献4.08亿美元库,占总价值15%;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29.48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47.54%;浅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4.89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12.84%。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提供者是水为主导因子的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浅海海域生态系统,提醒人们水是该地区主要而富有特征的生态要素,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要关注区域水问题。长江三角洲生态服务价值占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1/4多.这一比例虽然与世界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较低,但不说明生态服务价值是可以被忽略的,相反,说明支持国民经济运转的自然生意服务非常重要,需要保护相关的生态系统。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服务在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应、养分循环、废物处理等方面的价值较大,分别占总价值的比例为119%、3054%、11.99%、22.97%和7.22%。这与水在区域中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另外,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防止侵蚀、食品生产、原材料、文化娱乐等项服务上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核心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该地区保持着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速度快速发展,对全国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21世纪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国际转移的时机,该地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地区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外商来此投资的热潮不减,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但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能源缺乏,交通紧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也日益显著,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协调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都市连绵区相比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港澳回归并和珠江三角洲结合以及多条新的南北通道出现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遭到进一步的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2 )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都市连绵区最终形成 ;(3)加大支柱产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和基础设施投入 ;(4 )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5)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 ;(6)开展跨行政区规划 ,促进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该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染物排放置增多,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并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水问题有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其中水环境恶化是核心。水环境恶化导致地表水资源供水不足,迫使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洪涝灾害。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久治不见大效并有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的点源污染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仍末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应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水污染主要污染源的变化,调整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思路。建议改部分治理为整体治理、单项治理为综合治理,并以水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观点指导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使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have argued that there are many categories of institutions, including market and non-market institutions, which may prove economically efficient, specifically for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pool goods.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introduced a non-market community-based institution, known as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JFM), for fores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1990. JFM is a sharing mechanism for fores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sharing of rights and duties, control and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over forestlands, between forest departments and local user groups. By 2001, 42 000 Village Forest Committees established under JFM were managing over 11.5 million ha forestland.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proved very useful, and have contributed to forest management as well as four aspects of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SHD) – ecological output, income generation, villag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the long-term, community-based institutions will prove to be a foundation of SHD and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都市连绵区相比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港澳回归并和珠江三角洲结合以及多条新的南北通道出现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遭到进一步的挑战。有鉴于此,提出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2)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都市连绵区最终形成;(3)加大支柱产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和基础设施投入;(4)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的分工与协作;(5)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6)开展跨行政区规划,促进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作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题,其中某些如水域环境变化等,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为复杂。对此必须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熵增,以求区域环境的久治长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生产的大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 ,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 ,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 2 0年来 ,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 ,分析了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 ,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 ,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 :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 ,分析耕地减少的三种类型 ,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 ;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功能定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国际海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趋势,为积极应对来自亚太地区各港口的挑战,总结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发展现状,即各港口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宁波和上海两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很快。但是,上海港的发展受制于航道水深水足和缺乏深水大港,南京以下各港中存在因重复建设而导致岸线浪费和恶性竞争的问题,宁波港的主要制约在于箱源腹地有限和陆上集疏运条件亟待完善。同时,还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对策。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航运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尽快实施国家战略,该地区应当形成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航运竞争的以上海为中心、苏南和浙北为两翼的组合港式国际航运中心。其中,形成合理竞争与协调分工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则是当务之急。鉴于此,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可以是,上海港要尽快建成国际级的集装箱枢纽港,长江沿岸港口(南京以下各港口)要逐步形成协同发展的内支线港和喂给港,宁波、舟山等港口要建设成为上海港的中转港和深水外港。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的可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分析了农村工业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分析耕地减小的三种类型,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2.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3.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必须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评价及立法取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克服资源危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框架,但该框架在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上还存有缺陷。因此,有必要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充实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产品监测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产品已经成为最具魅力的引导市场潮流的商品,其监测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产品监测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绿色产品监测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甚为重要。本文从立法、实施、监督、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的任务、目标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